第十三章 归隐
关灯
小
中
大
二十年,哪里会一句话重复三遍的……
“夫子夫子,那明相不出来管管么?”
“呵呵,哪里还有什么明相?”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家门口。
仪妹接过我的鱼篓,笑道:“定是又讲故事,弄得鱼也没钓上。
六猴儿,进来吃点水果吧。
” 仪妹从来对孩子亲切,孩子们也都不怕她,从来都是欢笑来去,不讲究什么。
只是今日,这六猴儿却似乎开窍了,躬身道:“师母,夫子在跟学生讲明相的事。
”仪妹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笑道:“还不是那几个故事骗人?”里面芸儿在催着开饭,我抱起六猴往里走去,按在餐桌上,道:“吃完了再走吧,夫子送你回去。
” 六猴儿的家境不好,村里人都知道。
这孩子又皮,除了我这里恐怕也没地方能收留他吃饭。
不过今天六猴儿吃得特别乖,居然不叫不闹,惹得仪妹都以为他被我教傻了。
晚上,躺在榻上,芸儿和仪妹照例撇开我说着村里的笑话。
我是村子的村长,蒙学的夫子,医局的大夫,便是村中大族的族长都要卖我几分老脸,可是这两个妻子却总以为我是个糟老头子。
过几天就要八十了,居然过得了米寿。
想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连口水都流出来了,还是仪妹帮我拿丝巾擦了。
两人正调笑着,突然有人拍门。
天黑之后谁会没事找我?何况这么晚了。
我连忙披衣下榻,打开门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门口站着几个黄门卫。
他们虽然穿着京畿卫的军甲,可我还是从他们的盔缨上识出了他们的身份。
一个村人指着我道:“这就是我们村长,云夫子。
” 那军士看了我一眼,行礼道:“老丈,我等错过了宿头,能否借宿一宿?” 我是村中首富,虽不足以养人,却也盖得几栋茅屋。
何况仪妹芸儿贤惠,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
“军爷有礼了,”我笑道,“老朽这里倒还有几间茅舍,虽不算舒适,勉强还算干净。
只是这马……” “老丈不必担心,借宿的只是两位贵人,我等在外看马。
”那军士倒也知礼,再三谢过才转身去请那贵人。
不一时,一老一少骑马而来。
果然都是贵人,举止间便流露出富贵之气。
我带他们进了厢房,依旧回去睡了。
“谁来了?”仪妹问我。
“似有故人来,呵呵,睡了睡了。
”我笑着翻过身。
庭中的马也想是睡了,我正迷迷糊糊要睡着,只听到门廊里有人走动,一时惊醒。
披衣出去看,正是那个少年贵人。
“客人何以还不入睡?可是需要什么?尽管吩咐老朽便是。
”我笑道。
那少年二十出头年纪,对我一笑,躬身行礼道:“是家父有请老丈过去一叙,晚辈见夜深了,正苦恼如何打扰老丈呢。
” 我也没了睡意,笑道:“无妨,便过去叙叙也好。
客人贵姓?” “姓李。
” 他不是不知礼数的人,不用谦词敬语便是说明他的“李”乃是皇姓。
我也傻了,除了天皇贵胄,还有谁能用黄门卫? 随他步入厢房,那年老贵人起身迎我。
我错身避过,口称乡野村夫,不配贵人行礼。
分了主客落座,那贵人问我:“老丈高寿几何啊?” 我笑道:“过得几日便是八十了。
” 那人惊叹一声,又道:“听老丈口音,似乎是京中人氏吧。
” 我笑道:“老朽是绍欣本地人,年轻时倒也跑过不少地方,至于京师,上次离别京师,到今日……都快五十年了吧,呵呵,呵呵呵。
” 那人也感叹道:“光阴似箭啊,光阴似箭。
我看这庭院空旷,老丈子女何在啊?” 我一笑,道:“拙荆年轻时小产,再也不能受孕,是以膝下空旷,并无一男半女。
” 那人连声道歉,又问:“老丈如何称呼?” “乡人皆谓我云夫子。
” 那人又随便和我闲话几句,我困意也上来了,遂告辞回房睡了。
早上醒来,却见那个少年居然倚着墙壁睡着了。
我怕他染了寒露,连忙把他拍醒。
少年见是我,连忙告罪。
我问他怎么会睡在这里,他道: “家父道我李家亏欠大人甚多,遂让小子为大人守护门庭。
”那人跪道。
我抬头一看,太阳还没出来,天色青青的,村中早起的农户已经开门下田了。
“你父亲呢?”我问。
“在这呢,夫子。
” 李鞠一身渔夫装扮,手里提着鱼篓,身后是黄门卫牵着马,神色诧异地看着大越皇帝和一个村野老朽聊天。
我也去取了渔具,笑道:“又不下雨,穿这蓑衣不嫌累赘么?呵呵。
” “呵呵,”李鞠笑着解下蓑衣,命黄门远远跟着,道,“太傅好清闲。
” “呵呵。
” “太傅,先皇大行之时,惟一放不下的,便是我李家未能善待太傅。
太傅弃了食邑,隐姓埋名,实在是我李家之过。
”李鞠道。
我笑道:“并非隐姓埋名,我那师弟接我一家去山里住了些日子,顺便把腿也接好了。
”李鞠看了看我的腿,笑道:“我也正是因为太傅腿脚康健才不敢认,后来一想,太傅乃是神人,些许小恙焉能久困?” 我笑着摇了摇头,到了平日钓鱼处,抛出鱼钩,道:“皇帝陛下不在京中,怎么跑来这南方乡野之地?” “要不是韦相去世,朕还真的找不到太傅呢。
”李鞠也抛出鱼钩,一看就知道是
仪妹接过我的鱼篓,笑道:“定是又讲故事,弄得鱼也没钓上。
六猴儿,进来吃点水果吧。
” 仪妹从来对孩子亲切,孩子们也都不怕她,从来都是欢笑来去,不讲究什么。
只是今日,这六猴儿却似乎开窍了,躬身道:“师母,夫子在跟学生讲明相的事。
”仪妹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笑道:“还不是那几个故事骗人?”里面芸儿在催着开饭,我抱起六猴往里走去,按在餐桌上,道:“吃完了再走吧,夫子送你回去。
” 六猴儿的家境不好,村里人都知道。
这孩子又皮,除了我这里恐怕也没地方能收留他吃饭。
不过今天六猴儿吃得特别乖,居然不叫不闹,惹得仪妹都以为他被我教傻了。
晚上,躺在榻上,芸儿和仪妹照例撇开我说着村里的笑话。
我是村子的村长,蒙学的夫子,医局的大夫,便是村中大族的族长都要卖我几分老脸,可是这两个妻子却总以为我是个糟老头子。
过几天就要八十了,居然过得了米寿。
想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连口水都流出来了,还是仪妹帮我拿丝巾擦了。
两人正调笑着,突然有人拍门。
天黑之后谁会没事找我?何况这么晚了。
我连忙披衣下榻,打开门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门口站着几个黄门卫。
他们虽然穿着京畿卫的军甲,可我还是从他们的盔缨上识出了他们的身份。
一个村人指着我道:“这就是我们村长,云夫子。
” 那军士看了我一眼,行礼道:“老丈,我等错过了宿头,能否借宿一宿?” 我是村中首富,虽不足以养人,却也盖得几栋茅屋。
何况仪妹芸儿贤惠,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
“军爷有礼了,”我笑道,“老朽这里倒还有几间茅舍,虽不算舒适,勉强还算干净。
只是这马……” “老丈不必担心,借宿的只是两位贵人,我等在外看马。
”那军士倒也知礼,再三谢过才转身去请那贵人。
不一时,一老一少骑马而来。
果然都是贵人,举止间便流露出富贵之气。
我带他们进了厢房,依旧回去睡了。
“谁来了?”仪妹问我。
“似有故人来,呵呵,睡了睡了。
”我笑着翻过身。
庭中的马也想是睡了,我正迷迷糊糊要睡着,只听到门廊里有人走动,一时惊醒。
披衣出去看,正是那个少年贵人。
“客人何以还不入睡?可是需要什么?尽管吩咐老朽便是。
”我笑道。
那少年二十出头年纪,对我一笑,躬身行礼道:“是家父有请老丈过去一叙,晚辈见夜深了,正苦恼如何打扰老丈呢。
” 我也没了睡意,笑道:“无妨,便过去叙叙也好。
客人贵姓?” “姓李。
” 他不是不知礼数的人,不用谦词敬语便是说明他的“李”乃是皇姓。
我也傻了,除了天皇贵胄,还有谁能用黄门卫? 随他步入厢房,那年老贵人起身迎我。
我错身避过,口称乡野村夫,不配贵人行礼。
分了主客落座,那贵人问我:“老丈高寿几何啊?” 我笑道:“过得几日便是八十了。
” 那人惊叹一声,又道:“听老丈口音,似乎是京中人氏吧。
” 我笑道:“老朽是绍欣本地人,年轻时倒也跑过不少地方,至于京师,上次离别京师,到今日……都快五十年了吧,呵呵,呵呵呵。
” 那人也感叹道:“光阴似箭啊,光阴似箭。
我看这庭院空旷,老丈子女何在啊?” 我一笑,道:“拙荆年轻时小产,再也不能受孕,是以膝下空旷,并无一男半女。
” 那人连声道歉,又问:“老丈如何称呼?” “乡人皆谓我云夫子。
” 那人又随便和我闲话几句,我困意也上来了,遂告辞回房睡了。
早上醒来,却见那个少年居然倚着墙壁睡着了。
我怕他染了寒露,连忙把他拍醒。
少年见是我,连忙告罪。
我问他怎么会睡在这里,他道: “家父道我李家亏欠大人甚多,遂让小子为大人守护门庭。
”那人跪道。
我抬头一看,太阳还没出来,天色青青的,村中早起的农户已经开门下田了。
“你父亲呢?”我问。
“在这呢,夫子。
” 李鞠一身渔夫装扮,手里提着鱼篓,身后是黄门卫牵着马,神色诧异地看着大越皇帝和一个村野老朽聊天。
我也去取了渔具,笑道:“又不下雨,穿这蓑衣不嫌累赘么?呵呵。
” “呵呵,”李鞠笑着解下蓑衣,命黄门远远跟着,道,“太傅好清闲。
” “呵呵。
” “太傅,先皇大行之时,惟一放不下的,便是我李家未能善待太傅。
太傅弃了食邑,隐姓埋名,实在是我李家之过。
”李鞠道。
我笑道:“并非隐姓埋名,我那师弟接我一家去山里住了些日子,顺便把腿也接好了。
”李鞠看了看我的腿,笑道:“我也正是因为太傅腿脚康健才不敢认,后来一想,太傅乃是神人,些许小恙焉能久困?” 我笑着摇了摇头,到了平日钓鱼处,抛出鱼钩,道:“皇帝陛下不在京中,怎么跑来这南方乡野之地?” “要不是韦相去世,朕还真的找不到太傅呢。
”李鞠也抛出鱼钩,一看就知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