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金龙寺英雄初救难 隐逸村狐狸三报恩

关灯
一个座儿,包公坐在正面,包兴打横。

    虽系主仆,只因出外,又无外人,爷儿两个就在一处吃了。

    堂官过来安放杯筷,放下小菜。

    包公随便要一角酒,两样菜。

     包兴斟上酒,包公刚才要饮,只见对面桌上来了一个道人坐下,要了一角酒,且自出神,拿起壶来不向杯中斟,哗啦啦倒了一桌子。

    见他嗨声叹气,似有心事的一般。

    包公正然纳闷,又见从外进来一人,武生打扮,叠暴着英雄精神,面带着侠气。

    道人见了,连忙站起,只称:“恩公请坐。

    ”那人也不坐下,从怀中掏出一锭大银,递给那人道:“将此银暂且拿去,等晚间再见。

    ”那道人接过银子,爬在地下磕了一个头,出店去了。

    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因此立起身来,执手当胸道:“尊兄请了。

    若不弃嫌,何不请过来彼此一叙。

    ”那人闻听,便将包公上下打量了一番,便笑容满面道:“既承错爱,敢不奉命。

    ”包兴连忙站起,添分杯筷,又要了一角酒,二碟菜,满满斟上一杯。

    包兴便在一旁侍立,不敢坐了。

    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 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

    ”包公也通了姓名。

    二人一文一武,言语投机,不觉饮了数角。

    展昭便道:“小弟现有些小事情,不能奉陪尊兄,改日再会。

    ”说罢,会了钱钞。

     包公也不谦让。

    包兴暗道:“我们三爷嘴上抹石灰。

    ”那人竟自作别去了。

    包公也料不出他是什么人。

     吃饭巳毕,主仆乘马登程。

    因店内耽误了工夫,天色看看巳晚,不知路径。

    忽见牧子归来,包兴便向前问道:“牧童哥,这是什么地方?”童子答道:“由西南二十里方是三元镇,是个大去处。

    如今你们走差了路了。

    此是正西,若要绕回去,还有不足三十里之遥呢!”包兴见天色巳晚,便问道:“前面可有宿处么?”牧童道:“前面叫做沙屯儿,并无店口,只好找个人家歇了罢。

    ”说罢赶着牛羊去了。

     包兴回复包公,竟奔沙屯儿而来。

    走了多时,见道旁有座庙宇,匾上大书“敕建护国金龙寺”。

    包公道:“与其在人家借宿,不若在此庙住宿一夕,明日布施些香资,岂不方便。

    ” 包兴便下马,用鞭子前去叩门。

    里面出来了一个僧人,问明来历,便请进了山门。

    包兴将马拴好,喂在槽上。

    和尚让至云堂小院,三间净室,叙礼归座。

    献罢茶汤,和尚问了包公家乡姓氏,知是上京的举子。

    包公问道:“和尚上下?”回说:“僧人法名叫法本,还有师弟法明,此庙就是我二人住着。

    ”说罢,告辞出去。

    一会儿,小和尚摆上斋来,不过是素菜素饭。

    主仆二人用毕,天已将晚。

    包公即命包兴将家伙送至厨房,省得小和尚来回跑。

    包兴闻听,急忙把家伙拿起,因不知厨房在那里,出了云堂小院,来至禅院。

    只见几个年轻的妇女,花枝招展,携手嘻笑,说道:“西边云堂小院住下客了,咱们往后边去罢。

    ” 包兴无处可躲,只得退回,容他们过去才将厨房找着。

    家伙送去,急忙回至屋内告知包公,恐此庙不大安静。

     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来,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包兴一见,连说:“不好,这是个贼庙。

    ”急来外边看时,山门已经倒锁了。

    又看别处,竟无出路,急忙跑回。

    包公尚可自主,包兴张口结舌说:“三爷,咱们快想出路才好。

    ”包公道:“门已关锁,又无别路可出,往哪里走?”包兴着急道:“现有桌椅,待小人搬至墙边,公子赶紧跳墙逃生。

    等凶僧来时,小人与他拚命。

    ”包公道:“我自小儿不会登梯爬高;若是有墙可跳,你赶紧逃生,回家报信,也好报仇。

    ”包兴哭道:“三官人说哪里话来。

    小人誓死再也不离了相公的。

    ”包公道:“既是如此,咱主仆二人索性死在一处。

    等那僧人到来再作道理,只好听天由命罢了。

    ”包公将椅子挪在中间门口,端然正坐。

    包兴无物可拿,将门栓擎在手中,在包公之前,说:“他若来时,我将门栓尽力向他一杵,给他个冷不防。

    ”两只眼直勾勾的直瞅着院门。

     正在凝神,忽听门外咔哧一声,门已开了,进来一人。

    包兴吓了一跳,门栓巳然落地,浑身乱抖,蜷缩在一处。

    只见那人浑身是青,却是夜行打扮。

    包公细看,不是别人,就是白日在饭店遇见的那个武生。

    包公猛然省悟,他与道人有晚间再见一语,此人必是侠客。

     原来列位不知,白日饭店中那道人,也是在此庙中的。

    皆因法本、法明二人抢掠妇女,老和尚嗔责,二人不服,将老僧杀了。

    道人惟恐干连,又要与老和尚报仇,因此告至当官。

    不想凶僧有钱,常与书吏差役人等结交,买嘱通了,竟将道人重责二十大板,作诬告良人,逐出境外。

    道人冤屈无处可伸,来到林中欲寻自尽,恰遇展爷行到此间,将他救下。

    问得明白,叫他在饭店等候。

    他却暗暗采访实在,方赶到饭店之内,赠了道人银两。

    不想遇见包公。

    同饮多时,他便告辞先行,回到旅店歇息。

    至天交初鼓,改扮行装,施展飞檐走壁之能,来至庙中,从外越墙而入,悄地行藏,来至宝阁。

     只见阁内有两个凶僧,旁列四五个妇女,正在饮酒作乐。

     又听得说:“云堂小院那个举子,等到三更时分再去下手不迟。

    ” 展爷闻听,暗道:“我何不先救好人,后杀凶僧,还怕他飞上天去不成。

    ”因此来到云堂小院,用巨阙宝剑削去了吊铁环,进来看时,不料就是包公。

    真是主仆五行有救。

    展爷上前拉住包公,携了包兴道:“尊兄随我来。

    ”出了小院,从旁边角门来至后墙,打百宝囊中掏出如意索来,系在包公腰间。

    自己提了绳头,飞身一跃上了墙头,骑马式蹲住,将手轻轻一提,便将包公提在墙上。

    悄悄附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