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宝一样,叫“哥哥”。

     于汉唐眉皱紧了,手里攥着通知书的封套一下子就抽了过去—— 没抽实,陆南川空无一物的手顿在半空,垂了下去。

     他转头看段骁,“于汉唐用通知书抽打于匆,叫喊着‘说没说过不让你钻狗窝,说没说过’?” “啊,”段骁说,“是这个意思。

    ” 郭天禾道:“有啥想法?” 陆南川突然抽离角色,顾玉琢跟着抹了把脸,却不知为何有种抹了自己一脸狗屎的错觉。

     “不大合适。

    ”陆南川道,“对于汉唐来说,他恨不得把通知书举神龛里供着,怎么会拿来抽于匆。

    ” 段骁的笔尖点在本上,压出几点墨。

     “有了。

    ”他笔一停,看陆南川,“做一个前后的对比,应和于汉唐的心态转变。

    ” 陆南川没发话,旁边郭天禾一咂摸,道了声“行”。

     在故事线中,于汉唐从接到通知书到真正离开家乡去求学,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四十多天里,他如同被架在火上炙烤。

     于匆惹出的每一个麻烦,对他来说都是在往火堆里添柴,直到他坠入火焰,溅出满地火星,被烧得皮开肉绽。

     压垮他的那一个点,是于匆摔进泥塘,险些丧命。

     于汉唐在跳下去前,犹豫了,短暂的几秒内,他冷眼看着于匆挣扎,走火入魔一样地希望他弟弟就这么死在这儿。

     于匆后来是被胖子拉上来的。

     胖子给了于汉唐一巴掌,打醒了他。

     于汉唐对着录取通知书,想撕烂它,动手前一刻,被于匆拉住了。

     于匆喜欢上面烫金的字,捧起来,当个宝一样。

     就是这么一个前后对比,实际挺微不足道的一个点,但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强迫症式的,逻辑的完善。

     顾玉琢低头在他已经翻蓬松的剧本上做了记号,抬起头又看陆南川,像在等对方发话,但陆南川一直没出声,直到段骁转头问旁边猛虎下山置景的事。

     中间郭天禾又出去接了几通电话,回来明显摁不住他藏獒的魂了,烦躁地扒拉头发,把烟从盒里抖出来,又瞄见禁止吸烟的标,于是把烟盒往桌上一甩,吆喝:“来,继续。

    ” 就这么,主创团队在并不怎么舒适的气氛里结束了围读。

     出门,顾玉琢摸了把自己后脖颈,发现冒了一层汗。

     袁茂递上才煲出来的梨汤,让崽润嗓,却发现崽两眼无神,机械地把焖烧罐接过去却没拧开。

     “咋了啊这是?” 袁茂要给他拧,顾玉琢拦住了,无神的视线扭到后面,盯住了刚出来的陆南川。

    他把自己的罐子递过去,说:“陆老师喝吧。

    ” 陆南川看一眼印着大黄鸭的焖烧罐,没接,也没说话。

     顾玉琢道:“看您也没带助理,估计啥都没的喝。

    ”他无神并空洞地转头看袁茂,“以后汤汤水水都分陆老师一罐吧。

    ” 袁茂厨艺一般,但跟着基友学了一手煲汤的本事,要让他放开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