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道童骑鹤闯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二回道童骑鹤闯妖氛梵志惺庵留幻法
话说道士与尊者阐明真宗,僧道众信各各开悟,都说两教原自合一。
国王传令旨,斋供了道士,给赐了众僧。
当时见闻的,也有披缁入释门,也有簪冠投道教,尊者与玄隐俱各指示各人入门路径,各各感叹称扬。
道场既完,玄隐便驾青鸾,回归洞府。
只见洞门深锁,不见了道童、白鹤。
把慧眼四顾,屈指一推,道了一声:“呀!道童误入旁门,白鹤倦投蜃腹。
虽然是邪鬼迷真,却也是他贪痴被诱,本当敕援归正,一则道童有误入旁门之难,一则丹鼎有铅汞将成之功。
且效羲皇,北窗高卧。
”后有驻玄隐修真乐处七言四句。
诗曰: 快活仙家远俗尘,茅庵草舍养精神。
任他童鹤迷邪鬼,且作羲皇枕上人。
话说道童骑鹤,蹁跹云汉,只因领师旨锁闭洞门,那青鸾先去,他与鹤未逐鸾未。
一时离了海岛,在那半空观望景致。
只见那空中楼阁重叠,树木森森,不说洞府之居,俨似神仙之宅。
乘鹤径投,哪里是雕梁画栋?睁睛去望,原来是气化虚形。
却不是别物,乃是雉鸟化生的海蜃,邪迷逞弄的妖氛。
楼台尽皆幻设,树木都是诡装,引那鸟倦投林,便张喉吸腹。
那蜃也不知是道童人类、灵机应物,怎肯与蜃吸吞?两各浑搅争强。
毕竟人强物弱,闹不过人。
故道童得鞭鹤仍出蜃口,登得海岸。
却把个精神被蜃争夺耗散,那白鹤也力倦心疲,俱在海岸上喘息。
有分教: 邪鬼迷却真常性,万种因缘变化生。
却说天地生育万物,既有个阴阳消长的道理,便有个胎卵湿化的根因。
乃人从胎类,禽属卵生。
一切昆虫或因湿化。
人在胎生,那上一等王侯卿相,或是神圣临凡,或是星辰下降。
又一等富贵中人,多福多寿,或是善人转化,或是忠孝脱生。
那最下的一等,疲癃残疾,困苦刑伤。
纵然说五行是坎坷,二所乖张,却也多有心地黯淡,过恶昭彰。
若不知改行从善,把心地明正,这阴阳五行,却也真个奇怪,不变转在自身,就更张在后代。
世间既有这阴阳变转的道理,应个主宰这道理的圣神。
故此冥冥中有个掌脱化死的主者。
只说这国度,海隅有一地方,名唤惺惺里。
里中有一姓卜之家,人户众多。
那渔父笑不老便是其族。
只为他夫妇捕鱼资生,一时感发善心,放生活鱼,冥冥就遇着神僧,与他个舍利宝贝,进献国王,赏了他金银归家,改了这捕鱼生理,做些有本营业。
却说这卜老有个族弟,名唤卜公平,只因他心地浅窄,行事刻薄,村里起了这个姓名。
卜老年近五旬,尚然乏嗣。
冥司掌管脱化主者,一日检阅善恶簿中,观见渔父积善根由,得了神僧舍利致富,乃道:“此等善良,一富未足以报。
”及查卜公平,无甚过恶,只为心地不明,行事刻薄,便道:“此等宁无报应?”乃查他二人后嗣,俱该不绝,遂于脱生薄上注笔:“卜公平将雉化蜃为他后嗣。
卜渔父把迷蜃鹤作他儿郎。
”注定生期,定令胎舍。
为何把这两种脱化?只因蜃逞妖弄诡于生前,便教暗幽冥于再世。
那鹤本自海岛,素有清修,既从羽化,免堕卵生。
又因渔父善念感召,卜公平刻薄因由,报应昭彰,诚为可畏,后有叹蜃狡脱化一词《黄莺儿》道: 蜃气化为楼,诳飞禽,吸入喉。
亭台花榭皆虚谬,鹤倦投,道童误游。
险些儿做他粮糗。
转轮愁,狡奸脱化,顽钝没来由。
却说白鹤与海蜃俱化。
道童见白鹤望空扬去,也只道他回归海岛,自己一个被那蜃气夺蔽真灵,终日海上往来。
却遇着一个道者,乃海上修行之辈,他连毛发,若似全真;剃髭须,又同长老。
想是半从释教半从仙,半悟禅机半悟道。
这道者游方海上,遍谒村中,到得这惺惺里,却遇着卜公平老者正产一男,生下来浑浑沌沌,夫妇心情不喜。
见了道者入门,忙延他上坐,乃问道:“师父何方来的?何姓何名?有何道术?”道者答道:“小道边海人氏,法名梵志,只因指甲修长,人都呼我‘长爪梵志’。
若论道术,有呼风唤雨之能,倒海移山之法,只因我两教双修,又好些旁门外术,故此未成正果。
昨游海岸,到得贵村,见有毫气漫空,却从善人居屋上出,知必有好事在门,因此来一则抄化,一则访贤。
”卜老答道:“正是。
日前我族间生一子,清标雅致,只是略有些瘦弱。
我也产了一
国王传令旨,斋供了道士,给赐了众僧。
当时见闻的,也有披缁入释门,也有簪冠投道教,尊者与玄隐俱各指示各人入门路径,各各感叹称扬。
道场既完,玄隐便驾青鸾,回归洞府。
只见洞门深锁,不见了道童、白鹤。
把慧眼四顾,屈指一推,道了一声:“呀!道童误入旁门,白鹤倦投蜃腹。
虽然是邪鬼迷真,却也是他贪痴被诱,本当敕援归正,一则道童有误入旁门之难,一则丹鼎有铅汞将成之功。
且效羲皇,北窗高卧。
”后有驻玄隐修真乐处七言四句。
诗曰: 快活仙家远俗尘,茅庵草舍养精神。
任他童鹤迷邪鬼,且作羲皇枕上人。
话说道童骑鹤,蹁跹云汉,只因领师旨锁闭洞门,那青鸾先去,他与鹤未逐鸾未。
一时离了海岛,在那半空观望景致。
只见那空中楼阁重叠,树木森森,不说洞府之居,俨似神仙之宅。
乘鹤径投,哪里是雕梁画栋?睁睛去望,原来是气化虚形。
却不是别物,乃是雉鸟化生的海蜃,邪迷逞弄的妖氛。
楼台尽皆幻设,树木都是诡装,引那鸟倦投林,便张喉吸腹。
那蜃也不知是道童人类、灵机应物,怎肯与蜃吸吞?两各浑搅争强。
毕竟人强物弱,闹不过人。
故道童得鞭鹤仍出蜃口,登得海岸。
却把个精神被蜃争夺耗散,那白鹤也力倦心疲,俱在海岸上喘息。
有分教: 邪鬼迷却真常性,万种因缘变化生。
却说天地生育万物,既有个阴阳消长的道理,便有个胎卵湿化的根因。
乃人从胎类,禽属卵生。
一切昆虫或因湿化。
人在胎生,那上一等王侯卿相,或是神圣临凡,或是星辰下降。
又一等富贵中人,多福多寿,或是善人转化,或是忠孝脱生。
那最下的一等,疲癃残疾,困苦刑伤。
纵然说五行是坎坷,二所乖张,却也多有心地黯淡,过恶昭彰。
若不知改行从善,把心地明正,这阴阳五行,却也真个奇怪,不变转在自身,就更张在后代。
世间既有这阴阳变转的道理,应个主宰这道理的圣神。
故此冥冥中有个掌脱化死的主者。
只说这国度,海隅有一地方,名唤惺惺里。
里中有一姓卜之家,人户众多。
那渔父笑不老便是其族。
只为他夫妇捕鱼资生,一时感发善心,放生活鱼,冥冥就遇着神僧,与他个舍利宝贝,进献国王,赏了他金银归家,改了这捕鱼生理,做些有本营业。
却说这卜老有个族弟,名唤卜公平,只因他心地浅窄,行事刻薄,村里起了这个姓名。
卜老年近五旬,尚然乏嗣。
冥司掌管脱化主者,一日检阅善恶簿中,观见渔父积善根由,得了神僧舍利致富,乃道:“此等善良,一富未足以报。
”及查卜公平,无甚过恶,只为心地不明,行事刻薄,便道:“此等宁无报应?”乃查他二人后嗣,俱该不绝,遂于脱生薄上注笔:“卜公平将雉化蜃为他后嗣。
卜渔父把迷蜃鹤作他儿郎。
”注定生期,定令胎舍。
为何把这两种脱化?只因蜃逞妖弄诡于生前,便教暗幽冥于再世。
那鹤本自海岛,素有清修,既从羽化,免堕卵生。
又因渔父善念感召,卜公平刻薄因由,报应昭彰,诚为可畏,后有叹蜃狡脱化一词《黄莺儿》道: 蜃气化为楼,诳飞禽,吸入喉。
亭台花榭皆虚谬,鹤倦投,道童误游。
险些儿做他粮糗。
转轮愁,狡奸脱化,顽钝没来由。
却说白鹤与海蜃俱化。
道童见白鹤望空扬去,也只道他回归海岛,自己一个被那蜃气夺蔽真灵,终日海上往来。
却遇着一个道者,乃海上修行之辈,他连毛发,若似全真;剃髭须,又同长老。
想是半从释教半从仙,半悟禅机半悟道。
这道者游方海上,遍谒村中,到得这惺惺里,却遇着卜公平老者正产一男,生下来浑浑沌沌,夫妇心情不喜。
见了道者入门,忙延他上坐,乃问道:“师父何方来的?何姓何名?有何道术?”道者答道:“小道边海人氏,法名梵志,只因指甲修长,人都呼我‘长爪梵志’。
若论道术,有呼风唤雨之能,倒海移山之法,只因我两教双修,又好些旁门外术,故此未成正果。
昨游海岸,到得贵村,见有毫气漫空,却从善人居屋上出,知必有好事在门,因此来一则抄化,一则访贤。
”卜老答道:“正是。
日前我族间生一子,清标雅致,只是略有些瘦弱。
我也产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