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三尖岭众贼劫庵 两刃山一言化盗

关灯


    道童进了庵门,观看动静,问其平日何修。

    纯一只是说贫诉苦。

    道童笑道:“你若贫苦,只招穿窬小贼,哪引强劫大盗。

    必定是你贪财饶积所招。

    我且救你一时之难,留些做三生后日之缘。

    ”乃走出大门,又吹口气,将手望上一指,只见白雾全收,红轮高现。

    那东岭畔,左条路丛林密箐,沉沉隐隐,虎狼鹿兔,种种繁繁。

    道童又把手望这条路上指来,只见那树林内显出一庵,虎狼变作美妇,鹿兔变作丫环,猿啼鹤唳,宛似琴瑟箫韶。

    这盗见了,乜斜着两眼,爱那娇娆;那盗听得,横侧着双耳,喜那音韵。

    这盗笑说:“原来道人有别室,藏着佳人。

    ”那盗笑说:“果然徒众会音乐,响得清奇。

    ”一齐弃了庵门,都往林中奔去。

    道童叫纯一:“且闭户。

    待我请了师父来,与你相会。

    ”乃回林中,把事情一一说与梵志。

    梵志随到庵来。

    纯一师徒接见,各各叙礼,打点斋供。

    梵志便问:“徒弟,你便使法救得纯一师徒一时,怎能救得他日后?”纯一也说道:“师兄法术高妙,万一你前行去,他后又来,如之奈何?”道童答道:“老师父,小道原是救你一时,让你把金银细软搬移别处藏躲,把这空庵让了他罢。

    ”纯一道:“这庵是我辛苦募化,拮据盖造,怎忍舍弃?”道童道:“只为你这般贪恋,便惹出这等冤愆。

    我师徒要赶前程,那法术却难久等。

    快走,快走,莫生疑虑。

    ”纯一依言,收拾金银,打点细软,领着徒弟下岭去了,只剩了一个瞎道人在庵里。

    道童看是砖石打伤腿脚,梯上跌损骨筋,说:“你如何不走?”道人只是哼。

    道童正要使法救他,梵志道:“且留他防后边旧师遣人赶你。

    ”道童笑道:“小徒已说明,旧师假指笑和尚。

    ”梵志答道:“新今却有真青鸾。

    ”这一句便打动在腹蜃氛,却又生出一番枝节。

    后有笑瞎道人退盗一词《如梦令》说道盗: 贼原无行止,单想金银去使。

    劝他尽是忠言,反觉揭他廉耻。

    活死,活死,几乎跌出狗屎。

     却说梵志师徒救了纯一,问得路径,却仿青鸾那桩故事,步步要留幻法。

    道童仍被蜃邪迷旧,随师徒往东行去。

    他既去,这法便解。

    那众盗攻庵,忽然奔那林间,你搜寻美妇,我拉扯丫环。

    忽然,房屋窗楞尽是原来树木,箫韶音乐俱乃猿鹤声音。

    那美妇妖娆都变恶狠狠狼虎,把众贼惊得跌跌倒倒,那盗头也踉踉跄跄,看见旧庵飞奔而来,千里见走忙了,被密箐戳破脚筋。

    这百里闻走慢了,被小鹿儿撞伤心胆。

    他两个哼哼唧唧,入得庵来,却是一座空庙。

    只有一个伤残瞎道,在那后屋咕哝,按下不提。

     且说尊者在岐岐路被老叟少年们供养,深信方便道理。

    少年汉子不去使枪弄棒,却做些营业。

    这老的念佛持斋,乃辞别众人,前往东路。

    只见老叟道:“师爷要往东行,只是离村百里,有座三尖大岭,两刃高山,三条路,中间正道可通往来。

    上有一庵庙,主道唤做纯一。

    这道士结纳远近地方施主,挣得几贯银钱。

    只因他蓄积饶多,人舍受用,闻得近日被两个强徒占了。

    往来行人有几分难走,师父们须要仔细小心。

    ”元通道:“我小僧门出家人,哪有金银与他劫掠?老施主既说,也只得随步行去。

    ”当时辞别出村口。

    尊者与元通正行,只见前树林中,绳缚着一只青鸾。

    尊者叹道:“这地方却也鸾多,怎么树枝上又缚着一只?”元通道:“前庵放鸾,被道人絮聒,这树上缠缚,恐又是村人捉鸾诱鸾的法儿。

    ”尊者道:“我等原以慈悲为念,好歹解放了它。

    ”元通乃上前,爬上高树枝头,解那绳索。

    忽然索解,鸾飞而去;那索却把元通双手缚住,两脚又似胶粘在树一般。

    元通笑道:“怪事!怪事!”看着尊者说道:“解索自索,这个冤愆何故?”尊者笑而不言,但口默念了一句梵语。

    元通随下树为,拜问师尊,点明这段公案。

    尊者笑道:“顺以顺应,逆以逆投者常。

    逆以顺应,顺以逆投者变。

    不为顺,安不为逆?惧其变,自解。

    ”元通拜悟。

    师徒依道而行,正举步走,只听得林中说道:“强中更有强中手,青鸾又放了去也!”师徒回头一看,见一个老叟林中走来。

    元通上前施礼,问道:“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