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公兴五试寇谦之 正乙一科真福国

关灯
力微小,望师真传授几般微妙正法。

    ”玄隐道:“仙机高妙正法,轻易难闻,汝非修立药饵丹炉、九转纯一,何由得道?”又对道童说:“自汝复归正乙,已自了明大道,尚差片步未登,将也有授受因缘。

    只是勿传下土。

    ”玄隐说罢,驾鹤凌空赴会。

    道童却与新园思想,也要招个门下徒子徒孙。

    新园忽然一想,与道童说道:“本智师兄,我于往昔会中,见‘四里’远投异度,扰乱人心情性,都叫人迷了这酒色财气。

    近又附合了贪嗔痴,败坏禅门,我力不能驱逐,想昔本定转劫,卜净投生,或可点化归真,当图共力。

    ”道童道:“非人莫传,师有明戒。

    师兄须要慎重。

    ”新园点首。

     却说谦之得了公兴指的青草,采食不饥。

    一日向公兴说道:“师父,弟子久随师父,每患肚饥,即得草食,止可因饥得饱,不能长饱无饥。

    ”公兴笑曰:“汝欲长饱不饥,亦非此草。

    ”乃将手望松树下一指,只见那松下长出许多茯苓药草,叫谦之服食。

    谦之道:“师父,这物徒弟常卖市间,岂足以服了不饥!还求些异味。

    ”公兴道:“饱腹岂独茯苓,长生还须柏叶。

    便是柏叶,也堪服食。

    ”谦之不信,还求师异味饱腹。

    公兴道:“我姑试汝,却也不甚差讹,奈汝不信。

    也罢,吾昔有一师修行海岛,能修药饵,若得他传授,修炼服食。

    可以延年无算。

    ”谦之欣然,求师访海岛真仙。

    一时二人离了华山石室,望海岛趋来,渡海盘山,也不记时日。

    二人到得海岛,依崖而上,只见洞门深锁,道童本智门外兀坐。

    公兴道:“吾昔有赛师,法号新园,久未会晤,闻他近在海岛,故此来投。

    ”本智道:“新园亦吾师。

    令吾暂留此地,责令收服邪魔归正。

    他因想也要寻个门徒弟子,向在此间,今往别山去也。

    二位当于他处找寻。

    ”公兴便把谦之饥饿求饱的情由说出。

    道童道:“吾门谋道,自有饵药,若为饥饿求谋,便是诚心未至。

    吾师回洞无期,便是我也不授这般弟子。

    当速寻新园,他只恐也不收为饥饱的弟子。

    ”道童说罢,把衫袖一拂,顷刻那海岛洞谷形迹连道童均不见,只见悬崖峭壁,密树丛林,没有路径人迹。

    二人只得望洋四顾。

    公兴看着谦之道:“到此光景,只得驾个幻云,回华山石室。

    ”乃作起法术,驾云起在半空,公兴低头一看,说道:“吾师在此山。

    ”谦之也低头一看,果见一座大山在海,二人停云落阜,依旧住足山脚下。

    谦之道:“师父,腹饥了,此地无那草,便是柏叶也无,如之奈何?”公兴把手一指,地间忽然长出那青草,叫谦之采吃。

    谦之不肯去采,道:“弟了吃此,日久厌心。

    且问师父:这山是何处?远近可有人家化缘卖药,可以充腹?”公兴道:“此嵩山也。

    我与汝登高峰,寻石洞,恐新园赛师在此,未可知也。

    ” 二人上得高峰,果见石洞里坐着一个全真。

    公兴上前拜倒,说道:“弟子有失瞻依,为罪万千。

    ”全真曰:“与汝别久,正你悬想。

    ”乃顾谦之曰:“此为谁?”公兴答曰:“弟子招来徒弟。

    ”全真曰:“既是新招徒弟,乃吾徒孙,只是以孙名汝,失了劫前相共患难之义。

    汝今来意,却是为何?”公兴又说谦之腹饥欲饱之意。

    全真道:“汝既为此,当以长生不饥药饵之。

    ”公兴曰:“正惟师望。

    ”全真乃具药食。

    谦之一见,吓得魂飞天外,胆颤心惊,向公兴说道:“师父,怎么是些毒虫恶物?臭秽不堪,看着吓人,还要入口!”自忖此非全真,必是山妖石怪,乃往外就走。

    全真见谦之要走,把口吹了一气,只见石洞就有几十层,全真与公兴都不见了。

    谦之哪里出得洞来,心慌跪地,叫:“成师父救我!”只见公兴在石洞之外,远远声应洞中,说道:“徒弟,你未可成仙,止可为国王卿师相。

    ”言毕,公兴也不见。

    谦之独自在石洞中,只得打坐修炼,想道:“公兴师父三番五次试我,我不能专心致志,只在个饥饱。

    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