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8章:大结局

关灯


    下剩那些我作孽的钱,就留在身边,若果然有人来查,也不会想到我还有钱放在你那里。

    ” 听她有心叫王仁照料巧姐,琳琅立刻吃了一惊。

     难怪原著上是王仁卖了巧姐,原来源头在这里。

    琳琅一直在想,贾家抄家,巧姐也该在被抄之列,怎会是由王仁所卖。

    想来凤姐被休之后回娘家,王家之事已毕,自己后来又入罪,方把巧姐托付给兄弟,只是没想到所托非人,只不知那奸兄是谁。

     想罢,琳琅忙道:“这怎么行呢?” 凤姐惨然道:“好姐姐,如今我连一个能信的人都没有了,除了姐姐和我娘家兄弟,我还能信谁?姐姐往日劝我,都是金玉良言,可恨我没有听姐姐的劝。

    我也不敢连累姐姐,只求姐姐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帮我一把,那些钱,将来巧姐出嫁了,给她做嫁妆。

    ” 琳琅行事自然考虑周全,探春是借赠东西时给的,惜春是已抹去账给她,凤姐的银子最烫手,便叹道:“便是你没银子,我也会帮你一把。

    只是你的钱,虽不在官中账上,可也在梯己账上,少了这么大一笔,势必有人会查。

    ” 凤姐摇头道:“姐姐放心,嫁妆单子上没有这笔钱,官中账上也没有,这是当初我妈给我的压箱钱,也不在梯己账册子上。

    ” 说完,撑着身体爬起来,打开床头箱子,取出十对金元宝,五十两一锭,一共一千两。

     凤姐凄然一笑,道:“我妈给我放了一千两金子压箱钱,晒嫁妆时老太太开箱看了,也放了一千两金子做开箱钱。

    听说我那姑妈出嫁时也是如此。

    ” 接着,凤姐又打开一口箱子,取出六个匣子,打开时,满满的皆是珠宝首饰,宝石有指肚大小,珍珠宛若莲子,成色都十分匀净,她指着两个匣子道:“这两个匣子里的首饰是我送姐姐的,下剩四个留给巧姐。

    我平素也爱给人东西,也算不清东西,这些都不在账上。

    好姐姐,若你肯帮我,我来生愿为姐姐做牛做马。

    ” 琳琅笑道:“你不怕我私吞了不给巧姐?” 凤姐道:“若是姐姐私吞了,也是我的报应,若是给了巧姐,便是我娘儿俩的造化。

    赌姐姐,还有五分希望,若赌别人,连一分希望都没有。

    ” 琳琅暗赞她手段了得,虽是末路,却依旧有胆有识。

     看着金子东西,琳琅沉吟道:“别的我也帮不上,只劝你一句话,与其将巧姐儿托付给你兄弟,莫若托付给别人。

    ” 凤姐冷笑道:“现今人人对我避而远之,能托付给谁?贾家是不成的,我还怕大太太因我之故,作践巧姐呢!琏儿一身的罪名都是我的过错,他必定也不会好好照料巧姐。

    倒不如等我娘家罪名定了,花钱赎了我兄弟出来。

    ” 琳琅叹道:“你却忘了,财帛动人心。

    你把东西留给你兄弟,焉知他不会为了钱,怕巧姐长大后拿走做嫁妆,将她也卖了?巧姐年幼,万事都是别人做主。

    你若肯听我的,莫若将巧姐送到乡下刘姥姥处,那是一个厚道实诚的老人家,我也常回家,也能照看些。

    ” 凤姐低头想了想,道:“让我再想想罢。

    ” 琳琅暗暗叹息,只能打算处处叫人看着,若王仁卖了巧姐,好援手。

     十几天后,王家之罪已定,王子腾病死狱中,王子腾的夫人也一病死了,王仁等主仆皆被发卖,凤姐赎了王仁和几家下人,有凤姐的嫁妆,王仁过得倒也舒心。

     凤姐病情愈重,忽一日听小红说王仁常和贾蓉叽叽咕咕,交情极好,常带巧姐儿顽,凤姐想到琳琅之言,也知自己因尤二姐之故得罪过贾蓉,不由得一身冷汗。

     她自觉时日不多,也不能把巧姐送到琳琅处让她太惹眼,便叫林之孝家的去请了刘姥姥来,又叫王仁来,只拿了五十两银子当面给刘姥姥,对王仁道:“你是个大男人,也照料不到巧姐什么,如今我把巧姐托给刘姥姥,东西银子都留给你。

    ” 王仁瞅着,笑道:“当真?我可不信姐姐不给巧姐留嫁妆。

    ” 凤姐冷笑一声,道:“我当着你的面儿还弄鬼?就这五十两银子给巧姐,你也看着了,和我那些东西比,算什么?只是你得写一张字据,等我死了,我的东西都给你,但此后巧姐一身一心,与你无关,你不能再去找刘姥姥的茬儿。

    ” 王仁大喜过望,也不在意那五十两银子和巧姐,果然请了中人,立了字据。

     凤姐见了,嘴里发苦,幸亏听得琳琅之言,不然就凭王仁这副样子,自己死了,怎会不作践巧姐?她忙忙又叫林之孝去衙门立了户籍,巧姐儿放在了刘姥姥家。

     刘姥姥哭道:“就一两年没进京,姑奶奶怎么就被没良心的姑爷给休了?” 凤姐道:“我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姥姥,巧姐儿年幼,此后就有劳您老人家照顾了,若您照顾不得,等我死了,罪名定了,没有妨碍了,就把巧姐儿送到琳琅姐姐那里。

    ” 又叫平儿也跟过去,放了平儿的奴籍。

     同时,也把丰儿和林之孝一家放了出去,林之孝一家来磕头,凤姐叫了贾芸道:“我知你和小红有情,如今小红也是良民了,若你有心,就向她父母提亲罢!” 自从凤姐回了娘家之后,贾芸时常来帮她,并没有因她失势而避而远之。

     凤姐心里自然也对贾芸另眼相待。

     林之孝一家失了在荣国府的管事,好在家里倒置办了些家业,只担心凤姐入罪,满心惊慌,如今得以不必为奴,竟是意外之喜,又见贾芸本是主子,这几年也因凤姐之故,有了家业,人物又十分俊俏,经凤姐做主,贾芸愿意,连忙满口答应。

     凤姐又拿了一匣首饰和许多衣料给小红做嫁妆,也送了贾芸五百两银子做娶亲之用,横竖巧姐也得不到,倒不如自己现在用来做个好人。

     诸事已毕,凤姐便倒下了。

     却说琳琅见凤姐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心里略略放心,又去信请杨奶奶照应些。

    现今山雨欲来风满楼,琳琅也不敢叫杨奶奶和两个儿子住在城里。

     展眼进了十一月,琳琅正忙着料理年货,忽闻得惜春出家了,不禁又惊又怒。

     原来惜春见探春远嫁,两房分家,凤姐被休,袭人被撵,妙玉也搬出了大观园,带人南下回姑苏,心中感慨,兼之自己拿一万两银子已抹去痕迹,又找邢夫人要了彩屏几个的奴籍,发还给她们,便悄悄寻机出了府,进了城郊一家早打听多时极干净的小尼姑庵。

     荣国府如今忙着要给贾琏说新夫人,阖府竟无人知道暖香坞早空了。

     琳琅亲自过来找她,道:“傻丫头,既知空门不空,还出家作甚?” 惜春轻轻一笑,道:“便是抄了家,我们这些人也不过是任打任骂任卖,生死不知,倒不如寻个清净的地儿,虽说空门未必空,可拿着度牒,脱了红尘,也总比那样的下场好。

    好姐姐,我知道你劝我,不让我出家,只是我心意已决。

    ” 琳琅滴泪道:“你这丫头,倘或想逃过抄家,也不是没法儿。

    ” 惜春道:“有什么法儿?便是有法儿,也来不及了。

    ” 琳琅一怔,忽见毛大跌跌撞撞跑过来,口内道:“奶奶,四姑娘,贾家被抄了!” 惜春眼神恬淡,笑道:“瞧瞧,才说着,就来了!” 琳琅心里焦虑异常,一面看着惜春,一面道:“我也不管你是不是在这里出家,不过你还有银子存在我那里,便是不曾脱得红尘。

    你独自在这里,我也不放心,你跟秋菊到我家老宅去住着,我先回城,打探一二。

    ” 惜春摇头道:“我怎能连累姐姐?” 琳琅叹道:“你既已出家,有了度牒,便不算在内了。

    你去住着,我才放心。

    ” 惜春见她执意如此,只得答应。

     秋菊送惜春另坐一车去乡下,翠儿依旧陪着琳琅琳琅坐车回城。

     琳琅途中问驾车的毛大,道:“你说贾家被抄了,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贾母初丧,荣国府现今正值丁忧,不在任上,按理,不该忽然抄家治罪。

     毛大一面挥鞭,一面回道:“是宁国府先抄了,有许多的罪名我也不大记得,什么违制、国孝家孝聚赌等等。

    不知怎么着,随后也要抄荣国府,说是有人弹劾,说什么包揽诉讼、重利盘剥、任上亏空、草菅人命等等,还有极多罪名儿。

    ” 琳琅又问道:“舅奶奶可知道消息了?” 她问的是鸳鸯,毛大道:“还是舅奶奶先得了消息,才打发我来找奶奶家去。

    ” 说话间,马车穿街过巷,路过宁荣街,果见无数兵士如狼似虎,押解着贾珍、贾蓉并贾赦、贾政、贾琏等人出来,扛着枷锁。

    然后是一车车的箱笼东西络绎不绝地从府里运出来,纵然没有几百车,也有上百车。

    最后是邢王夫人、李纨、宝钗、贾珠、宝玉、贾环、贾兰并丫头仆妇等用绳子拴了一串,从府里拉出来,个个衣衫凌乱,再不见往日的威风体面。

     忽而一阵风过,雪落细盐,密密地覆盖在众人头上衣上,冻得他们直打哆嗦。

     不知怎地,琳琅忽而想到元春省亲时,那些兵士撵街道里贩夫走卒的场景,竟和此时此刻有着惊人的相似,不觉叹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宁国府获罪,少不了有人弹劾荣国府,主子们入狱,下人们也得被充作官奴发卖。

    ” 忽听身后鸳鸯呜咽道:“倘若我还在贾家里,今天也和他们一样了。

    ” 琳琅回头见到鸳鸯在自己车边停了车,忙叫她到自己车上同坐,道:“傻丫头,我们若都和他们一样,谁又来为他们打点呢?可怜他们一个个娇生惯养,如今竟要受牢狱之苦了。

    ” 鸳鸯热泪盈眶,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于雪色中,死死咬着帕子。

     过了半日,鸳鸯忽然道:“怎么不见袭人的影子?” 琳琅想了想,叹道:“我想起来了,袭人早在两房分家后,让宝二奶奶打发出去了,可怜她也是一片痴心错付,宝玉没个挽留的话儿,袭人临走前百般不愿,只说了一句‘好歹留着麝月’。

    因此袭人也有福,逃过了这次抄家入狱发卖的命运。

    ” 鸳鸯冷笑一声,道:“素日里,袭人常夸宝姑娘好,再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好人偏打发她出去。

    她也算因祸得福,不然,也不知道如何呢!” 两人感叹了几句,只能说是命运无常。

     回到家里,鸳鸯道:“也不知他们在监狱里怎么熬,得打点一下狱卒。

    ” 琳琅道:“我叫人赶制些棉衣棉裤出来,不精致,在牢狱里却能御寒。

    ” 人多做活也快,横竖布料和棉花家里都是齐备的,不多时已经赶制出十七八套棉衣来。

     蒋玉菡披雪而归,见状,道:“不中用,近日都不许探监。

    ” 琳琅忙问道:“都收押到哪里了?” 鸳鸯也看向蒋玉菡。

     蒋玉菡道:“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琏这几位爷们投进了刑部大牢,个个都有罪,男女下人们已经订了名册入官发卖,几个女主子投进了狱神庙,一块儿的还有珠大爷、宝二爷、环三爷和兰哥儿、两个姐儿,二太太的罪重些,单押在一处,还有琏二奶奶,已病得不成人形了,比宁国府早一日被抓到了狱神庙里,如今倒和二太太比邻而居。

    ” 因暂时不许探监,琳琅无法,只能先回家,日夜睡不着。

     次日早起,琳琅打发人去打听,回来说没一个人为贾家说话,唯有落井下石罢了。

     苏守备上折子弹劾贾琏夫妇害得他丧子,也有弹劾宝玉写反诗的即o词,也有人弹劾王夫人几十年前借贾政之名以及贾琏夫妇包揽诉讼、重利盘剥的,总而言之,罗列的罪名并不比甄家少,弹劾贾家最重的竟是贾雨村! 鸳鸯骂道:“这个忘恩负义的野杂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报应!” 琳琅心里道:“报应不爽,早晚得有。

    ” 主上龙颜大怒,立时便判处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琏等秋后问斩,王夫人和凤姐收押,因贾珠素若隐形,也没见劣迹,遂同母妻子女兄弟等人都暂且押在狱神庙里。

     便是琳琅有心打点狱卒,也不得其门而入,倒是下人先发卖了。

     因这些官奴卖出去也是当下人,并不允许青楼楚馆来买,琳琅和鸳鸯也无力买下所有人,便拣着赵姨娘、周姨娘、玉钏儿一家等相熟的让下人悄悄买了下来,自己不露面,鸳鸯也把她哥哥嫂子买了下来,连带极交好的丫头诸如麝月等,赖大一家早被赖尚荣买走了,赖嬷嬷正儿八经地做起了她的老封君。

     琳琅买下赵姨娘,是为了探春之托,贾家卖出去的东西,她要为王夫人等人打点,没钱去买,蒋玉菡倒因忠顺王之故,买了许多,皆放在才开的古董店里。

     琳琅与鸳鸯约好,一起换上家常粗绸袄儿,棉裙子,不戴首饰,打扮得十分朴素,由蒋玉菡陪着,才带着丫头们拿着做好的棉衣和饭菜去狱神庙。

    又因不敢做饭菜,便多多的蒸馒头,中间掰开,夹着熟牛肉、或者熟羊肉等等,既能填饱肚子,也不大显眼。

     进去时,翠儿伶俐地递过去两块银角子,笑道:“给各位打酒吃,驱驱寒气。

    ” 自从贾家一干人进来后至今,没一个人来探监,他们正嫌没油水,此时忽然得到两块银子,足有三两重,竟是意外之喜,忙让他们进去。

     琳琅又叫蒋玉菡悄悄打点各处狱卒,请他们吃酒,好善待贾家人些,一行人才往里走。

     见到王夫人等,琳琅不禁泪落如雨,道:“太太!” 王夫人和凤姐等整日家呆坐牢狱中,对面牢里是贾珠、宝玉和贾环、贾兰,左侧对边是邢夫人、尤氏、李纨、宝钗、二姐儿,一个个早已瞧不出原来的模样,王夫人忽听得有人叫她,一呆,抬头见到琳琅,不禁簌簌落下泪来。

     琳琅哽咽道:“好容易等到今日才许探监,这就来了,太太莫怪我们来迟了。

    ” 一面说,一面叫翠儿等打开包袱,取出棉衣,塞进牢房里,分给众人,絮絮叨叨地说道:“因各位在这里,也不敢做得太好,只得做些普通的棉衣,外头看着不起眼,里子都是细棉布,絮着新棉花,倒能御寒,千万别嫌弃。

    ” 李纨已冻得嘴唇发青,接过棉衣先给儿女裹上,自己方穿了一件,顿觉得暖和许多,道:“我们都这样了,还嫌弃什么?自打进来,你还是头一个来看的。

    ” 王夫人忙叫贾珠宝玉等先穿上棉衣。

     琳琅又将夹肉的馒头、热水分给众人,道:“我们也想早来,只是上头不许。

    ” 他们在牢里吃了半个月的冷饭馊饭,无一例外,早已饿得不行,如今吃到白面馒头夹着酱肉,只觉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好吃。

     鸳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见他们牢房里连被褥都没有,只铺着稻草,忙道:“姐姐早就开始请人打听了,外子还在外面请狱卒吃酒,想来以后会善待太太和各位奶奶们,今儿拿不了太多东西,明儿再送几条被子来。

    ” 王夫人道:“你们是两个好孩子,你们费心了!”说着哭泣道:“常日家亲得不得了的世交,如今闻得我们家败了,没一个人来看过一眼,都说世态炎凉,今儿个才算信了。

    ” 说得大家都哭了起来,好容易才劝解住。

     凤姐卧在角落里,微微冷笑,道:“我娘家被抄时,我尚且能出力,救了我兄弟,也没别人在意他们。

    如今我入狱了,可没见到他的影儿!我那妹妹嫁得好,又做官夫人,娘家事没见她做什么,竟像是断了来往似的,现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