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关灯
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就有了报纸的雏形“邸报”,发展到明末的时候,因为有了活字印刷术,民间也有了坊刻,有京城的官报就会从内阁的一些有关部门摘抄部分邸报的稿件,进行公开发售,这时候就有了报房,它们发行的报纸,成为“京报”。

     万历时期民间报商多了起来,南北报馆甚多,这些商人为了利益竞争,还有人出歪点子买通官员家人小厮,将每日奏章的内容泄露出来印刷贩卖。

     但是到底没有现代报纸发展的快,不懂的多板块,民国的时候那些文人的小说全都是在报刊上刊登,并不是一次性出一本小说。

     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在报刊上刊登其他内容增加利润。

     比如“xx村xx人于昨日在城门口走丢一名男童,如有线索者请到xx地方,必有重谢!” 像这种寻人启事,寻物启事,如果要刊登就要给报刊银子,挂多久有多久的价格,虽然在小县城不一定能赚多少,但这刊物一旦做大,全国各地都有了分部,再建立个专门的快马加鞭运送消息的落点,那到时的力量就大了。

     这些都说远了,谢青云现在就想让李柏尝试做个报刊,每五日连载一次,也不用那么麻烦,只需做成一个小册子,每本册子五页。

     里面分成三个版块,连载区、每周新鲜事和广告区,最好还要配上图画,看着才精彩。

     而且在册子上要下点功夫,页面要刻有报刊的名字和花纹,内页页缝也要有专门的防伪标识。

     别看古代没有现代发达,但是盗版商也不少,有的人一些乌合之众开的黑作坊,有的是其他坊刻看你家的那本红火,过上几天就纷纷咬上来,要啃下一块肉。

     只要报刊做的精致巧妙,可以用作收藏,相信许多文人都不会选择盗版,盗版的一般都不会费太大心思。

     李柏来了兴趣,“你说要怎么一期一期的来,可是与那邸报一般?” 谢青云点头,又仔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李柏满眼的震撼,如同谢青云说的这般,他可以窥看到里面有多大的利润。

     捏捏谢青云细嫩的脸蛋,李柏喟叹,“你真是个小娃娃,只怕是被什么老妖精附身了吧,不然这么小的脑袋瓜子怎能想到如此精妙的法子?” 谢青云黑线,不过李柏也算是无意间真相了,“这法子可不可行,你给个准话。

    ” 李柏谈起正事,立马收起笑容,“自然可行,只是你说的那些我没怎么听懂,还需你仔细的讲一遍,还有书斋只有你这一本稿子,根本没有别的连载。

    ” 谢青云扶额,这又绕到了打广告上面,好在之前他已经有了主意。

     “你说我这话本能不能红火?”谢青云故作神秘的问道。

     李柏说起话本就满眼放光,“自然,与你的相比,那本《风流才子俏佳人》简直是一团杂物不堪入眼。

    ” 谢青云又问道,“你可认识酒楼的掌柜,可知县里的说书人那些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