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情绪潮汐

关灯
己也曾对着类似的标题热血沸腾,把最后一笔养老金押进了"颠覆性创新"的科技股。

     "情绪的传导有三个阶段,"他在茶桌上用手指画圈,"先知先觉者讲故事,后知后觉者追热点,不知不觉者接盘侠。

    "小周注意到他袖口的疤痕在阳光下若隐若现,那是情绪失控的代价。

    去年的今天,他正是在股吧情绪的裹挟下,加杠杆追高了那只退市股。

     暮色降临时,林深的舆情软件发出警报:新能源板块的"贪婪指数"突破90,创三年新高。

    他调出该板块的融资融券数据,发现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的账户数激增45%。

    "这意味着很多散户已经站在爆仓边缘,"他在模拟账户里挂出空单,"当市场情绪进入非理性亢奋,任何利好都是出货的号角。

    " 深夜,小屋的灯光映出林深在白板上的新笔记: 市场情绪的三重滤镜 1.信息茧房: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消息(如2023年坚信"政策底"的抄底者); 2.群体极化:越多人讨论的话题,越容易走向极端(如股吧里的多空大战); 3.反射效应:情绪会自我强化,形成"预期-交易-预期"的闭环(如2015年的杠杆牛)。

     他用湿布擦去旧公式,重新写下:"情绪=(故事稀缺性×传播速度)÷理性门槛"。

    当小周疑惑地看着这个式子时,他解释:"现在新能源的故事足够性感,短视频传播又快,而看懂财报需要专业知识,理性门槛越高,情绪泡沫越容易膨胀。

    " 键盘敲击声中,模拟账户的空单开始盈利。

    林深望着窗外交易所的霓虹,想起女儿在电话里说的话:"爸爸,幼儿园小朋友说彩虹是云的情绪。

    "或许市场也有自己的彩虹——当贪婪与恐惧交织成绚丽的光谱,只有站在情绪之外的人,才能看见光谱背后的真实天气。

     凌晨一点,股吧里突然出现大量"主力出货"的爆料帖。

    林深看着情绪指数直线跳水,在备忘录里写下:"真正的高手不预测情绪,只管理情绪——在别人贪婪时量化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计算贪婪。

    "写完这句,他勾选了空单的止盈键,此时电脑右下角的新闻弹窗正跳出"新能源板块突发利空",而他的屏幕上,情绪曲线已经从波峰坠向波谷,像极了那些年他见过的无数次暴涨暴跌。

    这一次,他终于学会了在潮汐退去前,提前收好自己的渔网。

     喜欢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请大家收藏:()血色K线里的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