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关灯
164 深宫内发生的那一场喋血,迅速被掩盖了过去。

     那日她的姑母因事关机密,提早清空了周围的宫人,令李霓裳顺利地暂时封锁了消息,对外声称大长公主与少帝相继感染疫病,一段时间内,不可理政,全部事务,暂由她代为处置。

     谁都知道,李珑虽然已登基称帝,但一应政务,全部是由大长公主代理,他二人又关系亲密,相继病倒,虽觉意外,却也无人生出疑虑。

    至于李霓裳代事,更是理所当然,无人不服。

     唯一知道实情的,只有李长寿与胡德永二人。

     李霓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决定分出部分兵马,前去支援河东南线。

     李长寿收到密报后,匆匆赶回,悲恸之余,得知要分兵支援南线,担心洛阳安全,毕竟,崔重晏是个极大的威胁。

    李霓裳告诉他,即便崔重晏当真会趁此机会来攻,也有人会替洛阳阻挡兵锋。

    那人便是陈士逊。

    他如今应已有些恢复元气,怎可能坐视洛阳这块肥肉落入宿仇之手。

    即便当真兵临城下,凭着洛阳的防守,也必能支撑一段时日,等返兵回救。

     李长寿领命,决定由孙儿北上,自己留下协防洛阳,毕竟,此事关乎基本,相比较而言,不容有失。

     李霓裳接受。

    李忠节如今也已迅速成长起来,此次她姑母与何尚义之事,便是他探查所得,秘报到李霓裳跟前的。

     事情议定之后,整兵完毕,这一日,李忠节领着兵马,出发北上。

     李霓裳亲自为李忠节和将士送行,归来途中,转道去往平桥驿。

     这里是出洛都的一处送行之地。

     那件事对他的打击应当颇为巨大,接到他的归乡之请后,李霓裳并未多加挽留,今日亲自来送。

     驿亭外,胡德永系舟柳下,人在水边,虔诚祭祀。

     他脱下了新穿不过数月的朝服,腰上不见鱼符,一身布衣,看去苍老无比。

     见李霓裳来,他显得有些有些惊讶,急忙迎了上来,欲行拜礼,被李霓裳扶起。

     李霓裳向他深深拜下:"胡公一生赤忱,忠节不改。

    是我无能,未能挽留贤臣,愧对老宰公这些年的奔波辛劳,如今到头来,竟一场空。

    " 胡德永慌忙避礼,抬手在空中虚扶:"公主使不得!"他叹息了一声,"老朽残躯,不过风中烛火,能亲眼看到圣朝复立过,也算了却平生,已无遗憾。

    如今龙钟年迈,本就无用。

    想如此乱世,活到老朽这年岁,亲历两朝,安然归乡,我已是大福之人了!” 李霓裳命随从捧上为他准备的赆仪,与柳树下设一便案,请他入座,亲自为他斟酒,郑重送行。

     李德勇感恩拜谢,指着水边道:“老朽想着就要走了,便在此通水处,祭拜一番先帝,也算是尽最后一程君臣之礼。

    ” 李霓裳便也上去,接过线香,虔诚拜祭。

    胡德永在旁观望,完毕,又喟叹一声:“不瞒公主,老朽早在获悉那宇文纵横死之事时,便已萌生退心。

    先帝一朝,同朝有交通者,其余人早已相继凋零,除老朽外,也就剩他一个。

    如今连他如此剑断黄河的潇洒人物,竟也如此收场,似我这等庸碌之徒,又有何放不开。

    ” 虽向来敌对,或是因今日已辞官的缘故,胡德永的口吻,听去竟颇有几分惋惜。

     李霓裳想起当日之事,心中一阵难过,道:“那日他也算是为我挡敌。

    老宰公若是愿意,可否与我讲讲他当年之事?” 胡德永坐回柳树下,道:“他甚为可惜。

    当年虽说起初铸错,但毕竟年少气盛,情有可原。

    公主你可知道,他本差一点便可忠臣孝子,走上正道,可惜啊……” 李霓裳再为他斟酒。

    胡德永饮毕,接道:“他起兵叛出朝廷之初,两方相持,先帝便命裴大将军改劝降,裴大将军果然劝成,他愿意归降。

    也不知是否当真或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