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李迟舒选择了这样的时间段,在他所处的这个咖啡厅坐落的商业广场,顶着灼灼烈日,每天汗流浃背干到下午六点,随身带的只有最便宜的纸巾和一个保温杯。

     我以为他想告诉我自己在那样的条件下看见哈根达斯时有多渴望,结果他只是打趣自己:“站在哈根达斯门口那么多天,我连人家是卖冰淇淋的都不知道。

    那么多人提着盒子出来,我以为盒子里的都是蛋糕。

    ” 他没再说起哈根达斯,只是在跟我回家的路上说起另一个同样炎热的夏日。

     那个夏日的阳光同样刺得人睁不开眼,对于年纪更小,更瘦弱的李迟舒来说,是毕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的煎熬。

     七岁的李迟舒被突然丧父的消息砸得晕头转向,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母亲拉着前往市政府门前广场下跪,要相关部门给他们这样和无数个穷苦家庭没差别的、从一开始就能一眼望到头的孤儿寡母一个说法。

     市政府还是市监管局,李迟舒早不记得了,那些铝合金大字对年幼的他而言不过是多看一次就把眼睛刺射得更难受一分的奇怪符号。

     他也不记得母亲领着他跪了多久,唯一有印象的是从自己脸上不断滴落到地上的汗珠。

    一滴落下去,他数十个数,汗水的水渍就被灼热的阳光和滚烫的地面蒸发在膝下沙石间。

     李迟舒口干舌燥,路过的人渐渐聚集在他和母亲身边议论纷纷,他的视线从地面无数双凉鞋里往上攀移,最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自己几个同班同学的面孔。

     他们有的被家长牵着,有的结伴而行,脖子上系着和李迟舒一样的红领巾,在人群包围圈里对他投来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都是七岁的孩子,懂什么呢? 李迟舒也不懂,他只顾着盯他们手里的雪糕罢了。

     那些雪糕的尾部总是在没来得及送入口时先慢慢融化成水,顺着雪糕的木棍流到他们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