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跨界合作:与茶楼共享订单信息

关灯
,不仅运输成本降低,茶叶的损耗也能控制。

    但不知费用如何计算?” 林远取出物流计算尺,快速拨动刻度:“根据茶叶重量、运输距离和保鲜要求,我们制定了阶梯收费标准。

    以运往京城为例,百斤以下按每斤五十文计费;超过百斤,超出部分每斤四十文。

    若能提前三日预订,还可享受九折优惠。

    ” 谈判持续到晌午,窗外的运河上传来漕船的号子声。

    最终敲定的《茶运合作协议》详细规定了各方权责:茶楼需每日寅时前提交订单,确保茶叶包装符合防潮标准;天元镖局则承诺按时运输,若因延误导致茶叶变质,按售价三倍赔偿。

     为了确保协议执行,林远提议在富春茶楼总部设立“茶运调度室”。

    调度室中央摆放着巨大的“江南茶楼分布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珠子标注各分店的实时库存。

    墙边立着一排信鸽笼,专门用于传递订单信息。

    天元镖局则在每个中转站配备“茶叶检验员”,手持特制的湿度检测仪和嗅觉鉴别盒,严格把控茶叶品质。

     首个合作订单的运输堪称一波三折。

    首趟运往苏州的碧螺春,在途中遭遇暴雨。

    押运镖师立即启用备用方案,将茶叶转移至防水舱室,并放飞信鸽通知苏州分店延迟接货。

    林远接到消息后,迅速启动“应急调度系统”,协调附近的漕船前来支援。

    最终,茶叶虽比原定时间晚到两个时辰,但因处理及时,品质未受影响。

     这次经历让王老板对天元的应急能力赞不绝口,也促使林远进一步完善运输方案。

    他组织工匠改良漕船,在船舱内加装夹层,填充生石灰用于防潮;研发出“竹编恒温箱”,以双层竹篾夹棉絮,内置冰块保鲜。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茶叶运输的品质,还吸引了其他茶商前来洽谈合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合作的深入,林远发现茶楼的订单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

    通过分析各分店的销售数据,他能预测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茶叶需求。

    春季的龙井、碧螺春需求量大增,秋季则以铁观音、普洱为主。

    这些数据被整理成《江南茶叶消费图谱》,不仅帮助茶楼优化采购计划,也为天元镖局的运力调配提供了依据。

     更意外的收获是,茶楼成了天元镖局的“情报站”。

    南来北往的茶客在品茶闲聊间,往往会透露各地的商业动态、道路状况。

    林远专门安排人手记录这些信息,整理成《茶客见闻录》。

    其中一条关于“徽州山路塌方”的消息,让天元及时调整了运往徽州的货物路线,避免了损失。

     为了深化合作,林远与王老板商议推出“茶运联名卡”。

    持有此卡的茶商,在茶楼购茶可享受九五折,通过天元镖局运输则享八折优惠。

    联名卡采用特殊工艺制作,正面印有茶楼的招牌“富春”,背面刻着天元镖局的麒麟图腾,内置磁石用于防伪。

     随着联名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茶商选择与茶楼、镖局合作。

    三个月后,统计数据显示,天元镖局的茶叶运输量增长了三倍,运输成本降低了两成;富春茶楼的销售额提升了四成,客户投诉率下降了八成。

     这场跨界合作的成功,在江南商界引发了强烈震动。

    丝绸商、瓷器商纷纷找上门来,希望与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