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关灯
小
中
大
觉得这一点很是古怪。
就他所见,两个山洞都不算小,容纳百多个孩子绰绰有余,”宿子约迎上云知意的目光,“我与他讨论许久,怀疑是因为每个山洞的孩子‘用途’不同。
” 云知意凝眉:“那他看出两边各是什么‘用途’了吗?” 宿子约遗憾地摇摇头:“那时仓促,他怕拖久了要将槐陵县的治安吏也卷进来混战,只管救了人就撤,没来得及细查。
匆忙中只记得其中一个山洞的孩子大都肢体有缺,另一个山洞里的孩子则四肢健全。
但两边的孩子眼神都不太清明,有些还发着高热,身上有古怪花香,香气却不止一种。
” “花香?这事对上了,”云知意深吸一口气,“昨日那两个孩子也提到,当初在北山,时常有人用花煮汤给他们喝。
花汤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偶尔还会是辛辣的。
不是每天喝,但每次喝完后都会有人在他们身旁守一夜……” 可惜那两个孩子的记忆模糊又零碎,并不记得自己喝下“花汤”后发生的事,也说不清楚喝了那些汤后自己是什么感受。
宿子约瞳孔一震:“大小姐,你说会不会是……有人拿他们试药?!” 云知意也有此揣测,但她不答反问:“你为什么觉得是试药?有根据吗?” “倒没什么根据,”宿子约心情复杂地叹了口气,“我只是突然想起,十七岁那年随叔父在江湖历练时,曾到过允州。
恰逢那时允州官府公审一桩‘巫医害命案’,主犯就是用活人试药,导致数人殒命、几十人疯癫痴傻。
” 关于槐陵北山的事,两人将各自所知的都说了。
一番合计下来,还是猜不透四肢健全的那部分孩子是被做什么用途的。
至于身体残缺的那部分孩子,大概是被人用去试药了。
只不知试的什么药、那些药又有什么目的和效用。
颇多之处存疑,有待再查。
宿子约道:“我在槐陵有暗桩的,若探听到什么新消息,定会立刻传到你这里。
” “好。
县城里那个‘打娘娘庙’也盯着些,我觉得那庙和北山脱不了干系,”云知意冷哼一声,又叮嘱道,“但也要让你的人谨慎为先,不要冒进,更不要突兀硬闯北山。
” “大小姐是怕打草惊蛇?” “一方面是怕打草惊蛇,”云知意抿了一口茶,接着道,“另一方面,你的人也不能轻易涉险,毕竟谁也说不清楚那帮神棍手里有什么药。
” 宿子约点头应下。
云知意拿起一块薄荷糕,掰下一角放进嘴里。
“槐陵的事就先这样吧。
你方才说,我让你在沅城查的事,有眉目了?” 她早前传讯给宿子约,让他查一查田家在沅城的生意是谁在主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头绪。
“田家除了常去沅城采买海盐外,在那边并不做别的撂地生意。
但有个年近四旬的女子,常住在沅城,负责统筹田家在沅城的海盐采买事宜,应当就是主事掌柜了。
” 宿子约也拿了块薄荷糕,却是豪迈地一口咬下大半。
待到吞下那口糕后,他喝了口茶,确保口齿清晰,这才接着道:“她平日里管着沅城一家叫‘素合斋’的珍宝阁,还经营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金石冶炼工坊,名义上这两处都是她自己的产业。
因她在金石冶炼上颇有见地,在沅城一带小有名气,大家都敬称她为‘素合先生’。
” “素合先生?‘素合’是哪两个字?”云知意问,“是姓名还是雅号?” 宿子约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下“素合”二字给她看。
接着便摇摇头:“暂不清楚是姓名还是雅号。
她挺神秘的,无人知她原籍何处,只知在沅城生活了十几年,独自带着个十五岁的儿子和一个十岁的女儿。
从没人见过她的夫婿……” 说到这里,宿子约顿了顿,露出了个古怪的笑。
“但很微妙的是,她的儿女姓田。
儿子叫田嵍,女儿叫田绾。
” 云知意稍愣,有些明白他在暗示什么,但还是谨慎确认:“你说,她儿子叫田‘毛’,是哪个‘毛’字?” 宿子约再次用手指沾水,在小桌案上一笔一划写下“嵍”字。
云知意盯着用那个字,直到字迹散去才回过神。
这个嵍字“一字双音”,可读“雾”音,也可读“毛”音。
两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字意,读音为后者时,意思就是“前高后低的土山”。
将这个嵍字读作“毛”音,且被用到人名里,其实并不符合缙人起名的习俗偏好。
但若考虑到“大族起名严格遵从字辈排行”的习惯,用这个字就不奇怪了。
云知意对空翻了个白眼,喃声笃定:“那位女掌柜是田岭的外室,那一儿一女是田岭的孩子。
” 田岭在原州的家中有一正两侧共三位妻子,都是三书六礼俱齐、婚书递交到官府的正经妻子。
一正两侧,三位,恰好是《大缙律》允许他这个职阶的官员所能拥有的伴侣数量上限。
如今他在沅城却又多出个无名无分的外室,还有外室所出的两个孩子,这就犯法了。
宿子约惊讶地看着云知意:“我只是凭空瞎猜而已。
可听着大小姐的语气,似乎很笃定了?万一只是刚巧姓田,
就他所见,两个山洞都不算小,容纳百多个孩子绰绰有余,”宿子约迎上云知意的目光,“我与他讨论许久,怀疑是因为每个山洞的孩子‘用途’不同。
” 云知意凝眉:“那他看出两边各是什么‘用途’了吗?” 宿子约遗憾地摇摇头:“那时仓促,他怕拖久了要将槐陵县的治安吏也卷进来混战,只管救了人就撤,没来得及细查。
匆忙中只记得其中一个山洞的孩子大都肢体有缺,另一个山洞里的孩子则四肢健全。
但两边的孩子眼神都不太清明,有些还发着高热,身上有古怪花香,香气却不止一种。
” “花香?这事对上了,”云知意深吸一口气,“昨日那两个孩子也提到,当初在北山,时常有人用花煮汤给他们喝。
花汤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偶尔还会是辛辣的。
不是每天喝,但每次喝完后都会有人在他们身旁守一夜……” 可惜那两个孩子的记忆模糊又零碎,并不记得自己喝下“花汤”后发生的事,也说不清楚喝了那些汤后自己是什么感受。
宿子约瞳孔一震:“大小姐,你说会不会是……有人拿他们试药?!” 云知意也有此揣测,但她不答反问:“你为什么觉得是试药?有根据吗?” “倒没什么根据,”宿子约心情复杂地叹了口气,“我只是突然想起,十七岁那年随叔父在江湖历练时,曾到过允州。
恰逢那时允州官府公审一桩‘巫医害命案’,主犯就是用活人试药,导致数人殒命、几十人疯癫痴傻。
” 关于槐陵北山的事,两人将各自所知的都说了。
一番合计下来,还是猜不透四肢健全的那部分孩子是被做什么用途的。
至于身体残缺的那部分孩子,大概是被人用去试药了。
只不知试的什么药、那些药又有什么目的和效用。
颇多之处存疑,有待再查。
宿子约道:“我在槐陵有暗桩的,若探听到什么新消息,定会立刻传到你这里。
” “好。
县城里那个‘打娘娘庙’也盯着些,我觉得那庙和北山脱不了干系,”云知意冷哼一声,又叮嘱道,“但也要让你的人谨慎为先,不要冒进,更不要突兀硬闯北山。
” “大小姐是怕打草惊蛇?” “一方面是怕打草惊蛇,”云知意抿了一口茶,接着道,“另一方面,你的人也不能轻易涉险,毕竟谁也说不清楚那帮神棍手里有什么药。
” 宿子约点头应下。
云知意拿起一块薄荷糕,掰下一角放进嘴里。
“槐陵的事就先这样吧。
你方才说,我让你在沅城查的事,有眉目了?” 她早前传讯给宿子约,让他查一查田家在沅城的生意是谁在主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头绪。
“田家除了常去沅城采买海盐外,在那边并不做别的撂地生意。
但有个年近四旬的女子,常住在沅城,负责统筹田家在沅城的海盐采买事宜,应当就是主事掌柜了。
” 宿子约也拿了块薄荷糕,却是豪迈地一口咬下大半。
待到吞下那口糕后,他喝了口茶,确保口齿清晰,这才接着道:“她平日里管着沅城一家叫‘素合斋’的珍宝阁,还经营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金石冶炼工坊,名义上这两处都是她自己的产业。
因她在金石冶炼上颇有见地,在沅城一带小有名气,大家都敬称她为‘素合先生’。
” “素合先生?‘素合’是哪两个字?”云知意问,“是姓名还是雅号?” 宿子约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下“素合”二字给她看。
接着便摇摇头:“暂不清楚是姓名还是雅号。
她挺神秘的,无人知她原籍何处,只知在沅城生活了十几年,独自带着个十五岁的儿子和一个十岁的女儿。
从没人见过她的夫婿……” 说到这里,宿子约顿了顿,露出了个古怪的笑。
“但很微妙的是,她的儿女姓田。
儿子叫田嵍,女儿叫田绾。
” 云知意稍愣,有些明白他在暗示什么,但还是谨慎确认:“你说,她儿子叫田‘毛’,是哪个‘毛’字?” 宿子约再次用手指沾水,在小桌案上一笔一划写下“嵍”字。
云知意盯着用那个字,直到字迹散去才回过神。
这个嵍字“一字双音”,可读“雾”音,也可读“毛”音。
两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字意,读音为后者时,意思就是“前高后低的土山”。
将这个嵍字读作“毛”音,且被用到人名里,其实并不符合缙人起名的习俗偏好。
但若考虑到“大族起名严格遵从字辈排行”的习惯,用这个字就不奇怪了。
云知意对空翻了个白眼,喃声笃定:“那位女掌柜是田岭的外室,那一儿一女是田岭的孩子。
” 田岭在原州的家中有一正两侧共三位妻子,都是三书六礼俱齐、婚书递交到官府的正经妻子。
一正两侧,三位,恰好是《大缙律》允许他这个职阶的官员所能拥有的伴侣数量上限。
如今他在沅城却又多出个无名无分的外室,还有外室所出的两个孩子,这就犯法了。
宿子约惊讶地看着云知意:“我只是凭空瞎猜而已。
可听着大小姐的语气,似乎很笃定了?万一只是刚巧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