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这要是在医院,医生说我最近垂体瘤嘎多了,换个品种嘎嘎。

    这行吗?啊?行吗?” “啥是垂体瘤?穆机长,你懂好多。

    ”学员揉了揉后脑勺。

     “继续练,你俩现在还是机械动作,没有理解这一步步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穆向远叹口气,“真实情况不会像模拟机上这么标准啊。

    ” “低空风切变是很危险的情况,可不只会颠屁股。

    前段时间,友航还有因为这个把乘客弄骨折的。

    ”穆向远耐心地说,“而且着陆阶段,那风瞬间刮过来,我们还要保持飞机速度和姿态,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不多练,到时候等着荡秋千啊?”穆向远胸中一口气,不免提高了声调。

     “哦哦,那穆机长你遇到风切变的次数多吗?”学员小声问道。

     穆向远盯着他:“小日子有个机场妖风阵阵,上上礼拜我去飞又遇到了。

    我们飞国际多情况复杂,等你们自己飞了,一定会遇见的。

    ” “赶紧练吧。

    ”穆向远“啧”了一声,“垂直的练完还有水平的,都要搞明白。

    ” 学员不叭叭了,乖乖揉了揉胳膊继续练习。

    他们也清楚,这要是换个别的机长,真不一定会跟他们说这么多。

     穆向远不会发火,但他坐在监控仪器前抱着胳膊,心里想着今晚一定要给安鹤一打个电话好好吐槽吐槽。

     这怎么就不能让他遇见点像早些年的安鹤一那样让导师省心的学员呢。

     他知道安鹤一也要带学生,想必也有把气往肚里咽的时候吧。

     穆机长挠挠脸,决定要和安大夫好好交流交流。

     * 安鹤一难得有一天没手术,早上查了房,参加了科室的病例讨论会。

     谁主治谁讲病情和手术方案,然后全科室讨论,这是吴主任早就定下的规矩。

     第一次手术,永远是患者最佳的手术时机。

    加上神外手术总是风险高、难度大,他们一定要在第一次手术前找到尽可能好的解决方案。

     “我结合患者意愿,倾向于做介入手术。

    ”齐大夫指着影像结果说。

     吴主任皱着眉头没说话,安鹤一琢磨了一会儿说:“动脉瘤长在脑干上,这个主干道的位置,介入有些勉强吧。

    ” “病人希望微创。

    ”齐大夫应道。

     安鹤一看向他:“病人的意愿当然重要,但我们得实事求是。

    如果介入不能成功,破裂风险加大,还不如传统的开颅稳妥。

    ” 科室人都知道安鹤一能开颅也能做介入,所以他的建议,很难让人反驳。

     “安大夫说得对。

    ”吴主任拍了板,“小齐你先和病人谈,他们不同意的话,我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