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跟您回家

关灯
了十八家门店。

     后来,她又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了一家有门槛的餐厅,主打她亲手料理,往来的都是各界名流大佬。

    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让她对食材变得十分挑剔,没有好食材,她就拒绝做菜。

    她越是挑剔,那帮人就越觉得她的菜值得等待。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觉得她太不懂得珍惜,所以才让她来到西北这个地方。

    在这里,龙趸、帝王蟹只能在梦里见到,鲍鱼海参想都别想,就连牛羊都是国家的。

     好在改革开放了,有上辈子的经验,这辈子她总能重新起来的。

    起来之后可不能再像上辈子那样了,以后可不能再那么挑剔食材了。

     言归正传,现在爷爷对爸爸心存亏欠,可到了港城,他家里有老婆、有儿孙。

    她去港城,势必会侵犯他们的利益。

    她这个从未和爷爷相处过的孙女,怎么能和陪伴爷爷几十年的老婆、儿孙相比呢? 这点微薄的祖孙情,能维持几天呢?与其到时候情分消磨殆尽,还不如不去。

    还是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参加高考回城吧。

     思虑再三,岳宁点了点头,说:“港城是好,可我去了会给您添很多麻烦。

    现在改革开放了,以后去港城也有机会。

    我开个烧腊摊,应该能养活自己。

    ” 高考的事,就不要跟爷爷说了。

     “你会做菜?”岳宝华有些意外。

    孩子五岁就来到这里,这里物资匮乏,哪有机会让她学做菜呢? 你看,她爸爸是个手艺很好的厨子,爷爷都不信她会做菜,更别说高考的事了,解释也没用。

     有一年过年,爸爸把她养了很久的鸭子杀了,给她做烧鸭。

    她跟在爸爸的裤腿边,看爸爸调制脆皮水,听爸爸无奈地说这里很多香料都没有。

    等爸爸烤好鸭子,她当时信心满满地说自己也会做了。

     她吃得狼吞虎咽,见她这么喜欢,她生日的时候,爸爸去买了一只鸭子。

    这次她非要自己做烧鸭,爸爸拗不过她,就让她试试。

     她一步步做下来,居然分毫不差。

    烧鸭出炉,口感和爸爸做的相差无几。

    爸爸抱着她哭了,说如果她在粤城,如果能好好学,一定能成为最出色的厨子。

     后来,爸爸总是攒鸡蛋、攒肉票,教她做菜,她每次都能一学就会。

     那时她很骄傲,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记忆觉醒后,她才知道,那不过是上辈子带来的手艺。

     岳宁坚定地说:“会啊,爸爸说我做饭很有天赋,一学就会。

    ” 岳宝华见小丫头如此自信,当年自己学厨,12岁拜师,18岁出师,在几个师兄弟里,算是天分高的了。

    厨师这活儿,可是靠一次次练习练出来的,一学就会?这不过是孩子话。

    不过,孩子想学厨艺,总归是好事。

     他伸手摸了摸岳宁的头发,说:“傻孩子,爸爸说你天分高,那肯定高。

    但学厨哪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呢?” “爷爷,我真会做菜。

    ”岳宁重申,“我菜做得很好。

    ” 岳宝华不这么想,孩子很聪明,毕竟在西北小山村长大,不知道外头的世界,以为会做几个菜就能开饭馆了,不能打击她的信心,岳宝华点头用哄孩子的口气:“嗯!爷爷等着尝宁宁的手艺。

    ” 他接下去说:“爷爷在港城就一个人,当年出去,外面条件艰苦,我才让你爸爸跟你罗爷爷学手艺。

    本想着等我挣下一份家业,就把你爸爸接出去,谁知道时局变幻,国门关上了。

    我后悔没把你爸爸带在身边,只能天天盼着国门打开。

    这一等就是这么多年,我没有其他家人了,只有你这么一个血亲。

    你要是留在粤城,难道我们祖孙还要继续骨肉分离吗?” 爷爷没有再成家,一直在等国门打开,这就另当别论了。

    可她为高考准备了这么久,莫伯伯还等着她考去上海呢。

     岳宁犹豫了,却见爷爷又拿起了爸爸的照片。

     爷爷这么大年纪了,得知儿子没了,孙女还不愿意跟他回去,难道要让他孤零零一个人回港城吗? 只能说她和高考无缘了吧。

    岳宁思来想去,终于下定决心:“爷爷,我跟您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