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莫伯伯
关灯
小
中
大
的材料,而且时间有限,也没有做与高汤配合的油料包,这个汤料做出来还是有些寡淡。
大家凑合着吃,尝尝味道。
” “你这还叫尝尝味道?”第一个吃到面条的大哥说,“这都像家里炖的鸡汤了。
” “也不是,家里的鸡汤只有鸡汤香,没有这个香气。
” “我还是喜欢刚才的拌面。
” “对,那个拌面真的绝了。
” “……” 显然,这个鸡汤面比圆仔面的调味料更出色,但是刚才拌面酱料的冲击太过强烈,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汤面很好,可还是没有拌面好吃。
岳宁还在等崔慧仪表态,却发现崔慧仪正含情脉脉地盯着她,岳宁被盯得头皮发麻:“姐,你这是?” 崔慧仪做梦都想进入日本市场,如今日本经济如烈火烹油般繁荣,日本人到处买买买,为了吸引日本游客,全世界著名旅游地都挂上了日语牌子。
立德的圆仔面,说白了就是跟风日本清仔面,过去根本毫无辨识度。
然而,在这个鸡汤面里,她吃出了日本拉面里黑蒜油的味道,还有拉面的浓郁。
要是用这个配方进军日本市场?崔慧仪越想越兴奋。
崔慧仪回过神来:“我大致有数了。
” 她站起身,向在座的各位鞠躬:“今天辛苦大家了,等我跟商委商量一下后续事宜,我会通过谢厂长跟大家联系。
” “崔总,尽快给我们消息,要是能解决配额的问题就更好了。
” “是啊!是啊!我们都等着。
” 崔慧仪点头:“我会尽快,不过我对内地的流程不太熟悉,只能一步一步来。
” “崔总,那我们就等你好消息。
” 崔慧仪与他们道别,张师傅是个特别喜欢听好话的师傅,岳宁不停地夸赞他,他如同遇到了知己:“下次来北京,来找我玩。
” “嗯,我姐要投资呢!这次只是第一次来试试,方子还要改进,到时候肯定要来的,还得请您这个老师傅指导。
” “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张师傅说。
“下次我来北京,要多住几天,一定要吃您亲手做的炸酱面。
” 回程时,谢厂长和刘主任就不送了,大家挥手告别。
他们上了车,崔慧仪用粤语问崔老板:“爸,您觉得可以投吗?” 这还用问吗?岳宁的做法,已经开拓了新的思路。
崔老板说:“我没意见,这个配方都是宁宁给你出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 “当然。
”崔慧仪说完,转头对岳宁说,“宁宁,刚才我喝你调的鸡汤面时,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 岳宁不能告诉她,应该是日本拉面,这个高汤料的灵感来源于潮汕牛肉汤。
不过她这个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融合,从各种菜系中汲取灵感,要不然他们的烧腊饭在日本店也不会排起长队。
用昆布、木鱼花调味的烧腊,传到国内,一边是老祖宗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另一边却是顾客纷纷要求国内也推出日版烧腊。
反正,她的宁烧腊不一定是最好吃的餐饮品牌,但一直是热度最高的餐饮品牌之一。
“什么?”岳宁问崔慧仪。
“像日本拉面。
我都能想象,我可以开拓日本市场了。
”崔慧仪兴奋地说。
岳宁摇了摇头:“这个汤不行,用料不够,回去还得再试试。
” “我知道。
我的想法是,你帮我再改良改良,这一款我给你授权费,每一袋上也标注出自宝华楼。
行不行?” 岳宁依旧摇头,崔慧仪这下着急了,她说:“宁宁,你到底想怎样?你就告诉我嘛!” 岳宁索性坐过去,贴着崔慧仪的耳朵说:“你家二太一直盯着我。
她这是要干什么呢?” 岳宁这么一提,崔二太又收到崔慧仪的一个白眼。
“我打算推出一整个港式系列的捞面,有豉油鸡味、港式烧鹅味、叉烧味,汤面也做一个系列,主打汤鲜味美。
” 崔慧仪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回宾馆再说?” 岳宁点了点头:“秉烛夜谈。
” “嗯。
” “姐姐,你了解港城的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吧?”岳宁问。
乔君贤也刚回港城,虽说他姑夫是港城媒体大亨,但他应该不太了解里面的具体运作。
崔慧仪既然把圆仔面推向了市场,她应该更熟悉。
崔老板现在满心欢喜,但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像女儿那样,把喜欢毫无掩饰地摆在脸上,这种事得慢慢来。
下午跟岳宝华、乔启明聊天时,得知岳宁的亲妈跑到港城来了,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他问:“宁宁想找妈妈吗?这很容易,让乔君贤找他表哥,亨通电视台、电台和报纸都有,肯定能马上找到。
” 崔二太眼睛里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不是不是!”岳宁连忙否认,“崔世伯,您别瞎猜,对这个妈,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她一辈子别来打扰我。
我有点生意上的小事,要跟姐姐商量。
” 崔二太瞬间失望了。
“什么事?”崔老板问。
岳宁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崔慧仪也不想在二太面前谈生意,她说:“你等会儿跟我说。
” 车子到宾馆大楼停下,几个人下车往里走。
岳宁陪着爷爷往里走:“姐,我先回房间洗个澡,等下去你房间找你。
” “好啊!” 两人商量好,却见乔家祖孙俩从电梯出来朝这边走来。
乔君贤看到他们,小跑几步问道:“怎么样?” “你知道我今天吃什么了吗?”崔慧仪眉飞色舞地说。
“吃什么了?” 崔慧仪得意洋洋地说:“宁宁亲手做的东平鸡饭,我从来不知道鸡饭可以这么好吃。
” “是吧?是吧?我一直吃华叔的拆鱼羹,吃岳宁做的拆鱼羹时,明明用料不一样,但口感跟华叔做得一样好。
好可惜啊!我没吃到。
”乔君贤把话题转回来,“所以,你们试得怎么样?” “给我打开了思路,我发现不仅是内地市场,就连日本市场都有了方向。
”崔慧仪见乔启明也在听,她说,“乔爷爷,您在港城的老板中素有公允之称,今天宁宁给我指明的方向帮助很大,我白拿她的方子和点子不太好,想请您给个建议,怎么分配我们之间的利益,这样才能长久合作下去。
” 乔启明笑了:“今天不行,君贤的小
大家凑合着吃,尝尝味道。
” “你这还叫尝尝味道?”第一个吃到面条的大哥说,“这都像家里炖的鸡汤了。
” “也不是,家里的鸡汤只有鸡汤香,没有这个香气。
” “我还是喜欢刚才的拌面。
” “对,那个拌面真的绝了。
” “……” 显然,这个鸡汤面比圆仔面的调味料更出色,但是刚才拌面酱料的冲击太过强烈,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汤面很好,可还是没有拌面好吃。
岳宁还在等崔慧仪表态,却发现崔慧仪正含情脉脉地盯着她,岳宁被盯得头皮发麻:“姐,你这是?” 崔慧仪做梦都想进入日本市场,如今日本经济如烈火烹油般繁荣,日本人到处买买买,为了吸引日本游客,全世界著名旅游地都挂上了日语牌子。
立德的圆仔面,说白了就是跟风日本清仔面,过去根本毫无辨识度。
然而,在这个鸡汤面里,她吃出了日本拉面里黑蒜油的味道,还有拉面的浓郁。
要是用这个配方进军日本市场?崔慧仪越想越兴奋。
崔慧仪回过神来:“我大致有数了。
” 她站起身,向在座的各位鞠躬:“今天辛苦大家了,等我跟商委商量一下后续事宜,我会通过谢厂长跟大家联系。
” “崔总,尽快给我们消息,要是能解决配额的问题就更好了。
” “是啊!是啊!我们都等着。
” 崔慧仪点头:“我会尽快,不过我对内地的流程不太熟悉,只能一步一步来。
” “崔总,那我们就等你好消息。
” 崔慧仪与他们道别,张师傅是个特别喜欢听好话的师傅,岳宁不停地夸赞他,他如同遇到了知己:“下次来北京,来找我玩。
” “嗯,我姐要投资呢!这次只是第一次来试试,方子还要改进,到时候肯定要来的,还得请您这个老师傅指导。
” “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张师傅说。
“下次我来北京,要多住几天,一定要吃您亲手做的炸酱面。
” 回程时,谢厂长和刘主任就不送了,大家挥手告别。
他们上了车,崔慧仪用粤语问崔老板:“爸,您觉得可以投吗?” 这还用问吗?岳宁的做法,已经开拓了新的思路。
崔老板说:“我没意见,这个配方都是宁宁给你出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 “当然。
”崔慧仪说完,转头对岳宁说,“宁宁,刚才我喝你调的鸡汤面时,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 岳宁不能告诉她,应该是日本拉面,这个高汤料的灵感来源于潮汕牛肉汤。
不过她这个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融合,从各种菜系中汲取灵感,要不然他们的烧腊饭在日本店也不会排起长队。
用昆布、木鱼花调味的烧腊,传到国内,一边是老祖宗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另一边却是顾客纷纷要求国内也推出日版烧腊。
反正,她的宁烧腊不一定是最好吃的餐饮品牌,但一直是热度最高的餐饮品牌之一。
“什么?”岳宁问崔慧仪。
“像日本拉面。
我都能想象,我可以开拓日本市场了。
”崔慧仪兴奋地说。
岳宁摇了摇头:“这个汤不行,用料不够,回去还得再试试。
” “我知道。
我的想法是,你帮我再改良改良,这一款我给你授权费,每一袋上也标注出自宝华楼。
行不行?” 岳宁依旧摇头,崔慧仪这下着急了,她说:“宁宁,你到底想怎样?你就告诉我嘛!” 岳宁索性坐过去,贴着崔慧仪的耳朵说:“你家二太一直盯着我。
她这是要干什么呢?” 岳宁这么一提,崔二太又收到崔慧仪的一个白眼。
“我打算推出一整个港式系列的捞面,有豉油鸡味、港式烧鹅味、叉烧味,汤面也做一个系列,主打汤鲜味美。
” 崔慧仪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回宾馆再说?” 岳宁点了点头:“秉烛夜谈。
” “嗯。
” “姐姐,你了解港城的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吧?”岳宁问。
乔君贤也刚回港城,虽说他姑夫是港城媒体大亨,但他应该不太了解里面的具体运作。
崔慧仪既然把圆仔面推向了市场,她应该更熟悉。
崔老板现在满心欢喜,但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像女儿那样,把喜欢毫无掩饰地摆在脸上,这种事得慢慢来。
下午跟岳宝华、乔启明聊天时,得知岳宁的亲妈跑到港城来了,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他问:“宁宁想找妈妈吗?这很容易,让乔君贤找他表哥,亨通电视台、电台和报纸都有,肯定能马上找到。
” 崔二太眼睛里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不是不是!”岳宁连忙否认,“崔世伯,您别瞎猜,对这个妈,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她一辈子别来打扰我。
我有点生意上的小事,要跟姐姐商量。
” 崔二太瞬间失望了。
“什么事?”崔老板问。
岳宁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崔慧仪也不想在二太面前谈生意,她说:“你等会儿跟我说。
” 车子到宾馆大楼停下,几个人下车往里走。
岳宁陪着爷爷往里走:“姐,我先回房间洗个澡,等下去你房间找你。
” “好啊!” 两人商量好,却见乔家祖孙俩从电梯出来朝这边走来。
乔君贤看到他们,小跑几步问道:“怎么样?” “你知道我今天吃什么了吗?”崔慧仪眉飞色舞地说。
“吃什么了?” 崔慧仪得意洋洋地说:“宁宁亲手做的东平鸡饭,我从来不知道鸡饭可以这么好吃。
” “是吧?是吧?我一直吃华叔的拆鱼羹,吃岳宁做的拆鱼羹时,明明用料不一样,但口感跟华叔做得一样好。
好可惜啊!我没吃到。
”乔君贤把话题转回来,“所以,你们试得怎么样?” “给我打开了思路,我发现不仅是内地市场,就连日本市场都有了方向。
”崔慧仪见乔启明也在听,她说,“乔爷爷,您在港城的老板中素有公允之称,今天宁宁给我指明的方向帮助很大,我白拿她的方子和点子不太好,想请您给个建议,怎么分配我们之间的利益,这样才能长久合作下去。
” 乔启明笑了:“今天不行,君贤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