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纪实诗】杜甫兵车行

关灯
「清·乾隆五十八年」 「热河避暑山庄」 乾隆的动作底下人都看在眼里,福康安见万岁爷面色冷凝,当即上前一步,大声质问马戛尔尼:“马特使,你来自哪里?” 马戛尔尼觉得自己被深深冒犯了。

     第一,他不姓马。

     第二,他被晾在一旁已经很久了。

     第三,他礼物都送完了,这群傲慢的中国官员居然还没搞明白他来自哪里?! 但最终,马戛尔尼还是耐着性子回答道:“我来自大不列颠王国。

    ” “哦……不是英国?” “用你们中国人的喊法,可以叫英吉利帝国、大英帝国。

    ” 福康安眼神渐柔,刚想松一口气,就见马戛尔尼一挺胸膛,骄傲补充: “叫英国也行。

    ” 听到“英国”两字,满朝文武几乎同时眼神一厉。

     马戛尔尼顿时感到有一股诡谲的暗流在人群间涌动,令他有些毛骨悚然。

    他明明站在人群中间,但身边温度却骤然下降,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将他和身边的中国人分成两边——中国官员目光交错,眼底藏着他读不懂的意味深长。

     福康安狠狠瞪了马戛尔尼一眼,转身对乾隆深深行礼: “万岁!这红毛国果然来者不善,暗藏祸心!臣建议……” “福康安!” 乾隆出人意料地打断了福康安的话。

    他挥手示意福康安站到一旁,又将英吉利的贡单轻轻压到膝头。

     做完这一切,乾隆垂眸望向惶恐不安的马戛尔尼,缓缓开口: “英使臣,朕对这贡单上的贡礼有些兴趣……这榴弹炮与迫击炮是为何物?威力如何?” 见刚才还兴致缺缺的中国皇帝终于对礼物有了兴趣,马戛尔尼自然喜不自胜。

    他上前一步,骄傲地介绍:“这是我们大不列颠陆军部向您献上的礼物,这榴弹炮是军队惯用的武器,一次可以填装数十发炮弹,每一枚炮弹,约莫可以打出一千米。

    ” “一千米?” 马戛尔尼环顾四周,比划了下宫殿的长度:“打穿这个宫殿不成问题。

    ”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那威力如何?”武将们焦急追问。

     看到中国军官对大炮颇感兴趣,马戛尔尼颇有些骄傲。

    他摸了摸脑袋,试图寻找一个便于理解的例子:“我之前是在天津上岸,进入城市前曾路过一扇非常高、非常厚的门。

    ” “你是说城门?” “就是这个!”马戛尔尼一合掌,很高兴中国官员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我曾仔细留意过你们天津的城门。

    那门是由木头做的,外面包了几层铁皮,很沉重,需要三个士兵一起推才能推动。

    ” “是极!”有官员骄傲地应声,他瞥了一眼马戛尔尼,似乎觉得他少见多怪:“城门上还会嵌上铆钉和防火层,非常坚固!” “no!no!no!”马戛尔尼头摇的像拨浪鼓,戏剧化地连连摆手。

     他眼含笑意环视全场,神情无比得意:“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这样的城门非常坚固。

    但对我们的陆军来说,这样厚实的城门其实脆得就像一张纸,只需要三五发榴弹炮,就能将它彻底打穿!” 听到这里,众人心里咯噔一声: 对上了!和天幕说的都对上了! 英国侵略者会用大炮轰开大清的国门! 有一老臣看不惯马戛尔尼那副嚣张嘴脸,气血上涌间,一个箭步冲出朝臣队伍。

    迎着马戛尔尼惊诧又迷茫的脸庞,他探头噘嘴,喉咙里“嗬嗬”作响,一口黄痰“炮弹”俨然就要从他嘴里发射…… “唔!” 福康安蒲扇般的巴掌落下,瞬间将他的下半张脸盖得严严实实。

     一口老痰被堵在喉咙眼,这文臣又是气急又是郁闷,瞪着眼挣扎不休。

    福康安不耐烦地把他的脑袋转向龙椅,对上乾隆阴郁的眼神,这文臣才陡然一静。

     “他、他这是怎么了?”马戛尔尼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