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纪实诗】杜甫石壕吏
关灯
小
中
大
看着面露悲伤的大人,奇怪道:“老婆婆不知道吗?”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 老书生低头望着沙地里的诗句,不忍地解释道:“加餐之词,悲死而已,总归要留点念想,求个万一。
” “换一首,换一首!”眼见自家没牙的老娘开始抹泪,村民王二赶紧招呼着老书生换一首诗,试图用别的内容分散老娘的注意力:“换新婚那首!那首听名字就喜庆些。
” 老书生神色复杂,拧眉打量要求换诗的村民:“王二,你不是月初才娶的媳妇儿?” “是啊,是啊。
”王二摸了摸脑袋,憨笑起来。
“媳妇割猪草去了,她干活可利索了。
人也贤惠、孝顺,还……”王二黝黑的脸庞浮现一团几不可查地红晕,补充道,“还体贴,特别稀罕俺。
” “我看是你稀罕人家吧!”有人大声起哄,村民们的脸上都挂着善意的微笑。
老书生摇了摇头:“那你还是别听《新婚别》了。
” “讲讲这个!”众人反倒来了兴致,不明白“别”字含义的他们露出期待的笑容,尤数新婚的王二笑得最为羞涩灿烂:“就听《新婚别》,讲讲这个吧,老秀才!” 老书生深深叹气,木棍戳到了右前方: “这首《新婚别》,写的是刚结婚的夫妻遇到打仗。
两人新婚第二天,妻子就要送丈夫去前线赴死。
新娘肝肠寸断,想要和丈夫一同前往,但怕扰乱军心,只能在家守候。
”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 男孩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含糊道:“好可怜的新嫁娘!才刚进门就要守寡了。
” “你个小孩懂什么!”王二重重打了一下男孩的脑壳,像是被抽了一鞭似的跳了起来,急赤白脸道:“诗圣又没写她汉子死了,只要战争结束,她汉子一定能回来的,一定能回……”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二的脸色却逐渐苍白,像是骤然落了霜的泥地,有种灰蒙蒙的悲哀。
“还是不打仗好啊。
” 众人体贴地岔开话题,对着沙地里的文字恭敬跪拜:“求老天爷保佑、求诗圣保佑,一定不要打仗,让俺安安分分种一辈子田吧!” …… 与百姓们的关注点略有不同,庙堂之上,文臣武将们对忙着拆解杜甫的这六首诗。
他们逐字逐句地品读,抽丝剥茧地研究,试图从诗中提及的地名或文句中找到战争的线索。
贞观一朝的大臣们尤其尽心,恨不得将每个字都掰开讨论。
程知节气得眼斜鼻歪,将手中抄着《新安吏》的绢布重重砸在案上,愤怒低吼: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他们的军队!人心涣散,布局错乱!这怎么能行呢?这能打胜仗?!” 他的对面,李靖正在埋头钻研《潼关吏》,逐字逐句细细品读:“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这潼关倒是易守难攻,是个天然的防御要塞,如果在这里布兵,应当要将士……”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房玄龄将《垂老别》递给长孙无忌,斟酌点评:“辅机,刚才仙子讲了邺城之战,如果换成我们打仗,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么?” …… 李世民忙得晕头转向。
他一会儿被武将们拉着商讨战略,从“河阳”“潼关”再聊到“邺城”“新安”,手边的舆图堆满了案几;一会儿又被文臣们围在中间,被追着商讨运粮之策和抚民方略。
“圣人,您来看看我们定的战后税赋!”房玄龄扯住李世民的胳膊,硬生生将他从武将堆里拔了出来:“臣以为,百姓……” 李世民还没回过神,怀里就塞满了房玄龄写满方案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 老书生低头望着沙地里的诗句,不忍地解释道:“加餐之词,悲死而已,总归要留点念想,求个万一。
” “换一首,换一首!”眼见自家没牙的老娘开始抹泪,村民王二赶紧招呼着老书生换一首诗,试图用别的内容分散老娘的注意力:“换新婚那首!那首听名字就喜庆些。
” 老书生神色复杂,拧眉打量要求换诗的村民:“王二,你不是月初才娶的媳妇儿?” “是啊,是啊。
”王二摸了摸脑袋,憨笑起来。
“媳妇割猪草去了,她干活可利索了。
人也贤惠、孝顺,还……”王二黝黑的脸庞浮现一团几不可查地红晕,补充道,“还体贴,特别稀罕俺。
” “我看是你稀罕人家吧!”有人大声起哄,村民们的脸上都挂着善意的微笑。
老书生摇了摇头:“那你还是别听《新婚别》了。
” “讲讲这个!”众人反倒来了兴致,不明白“别”字含义的他们露出期待的笑容,尤数新婚的王二笑得最为羞涩灿烂:“就听《新婚别》,讲讲这个吧,老秀才!” 老书生深深叹气,木棍戳到了右前方: “这首《新婚别》,写的是刚结婚的夫妻遇到打仗。
两人新婚第二天,妻子就要送丈夫去前线赴死。
新娘肝肠寸断,想要和丈夫一同前往,但怕扰乱军心,只能在家守候。
”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 男孩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含糊道:“好可怜的新嫁娘!才刚进门就要守寡了。
” “你个小孩懂什么!”王二重重打了一下男孩的脑壳,像是被抽了一鞭似的跳了起来,急赤白脸道:“诗圣又没写她汉子死了,只要战争结束,她汉子一定能回来的,一定能回……”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二的脸色却逐渐苍白,像是骤然落了霜的泥地,有种灰蒙蒙的悲哀。
“还是不打仗好啊。
” 众人体贴地岔开话题,对着沙地里的文字恭敬跪拜:“求老天爷保佑、求诗圣保佑,一定不要打仗,让俺安安分分种一辈子田吧!” …… 与百姓们的关注点略有不同,庙堂之上,文臣武将们对忙着拆解杜甫的这六首诗。
他们逐字逐句地品读,抽丝剥茧地研究,试图从诗中提及的地名或文句中找到战争的线索。
贞观一朝的大臣们尤其尽心,恨不得将每个字都掰开讨论。
程知节气得眼斜鼻歪,将手中抄着《新安吏》的绢布重重砸在案上,愤怒低吼: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他们的军队!人心涣散,布局错乱!这怎么能行呢?这能打胜仗?!” 他的对面,李靖正在埋头钻研《潼关吏》,逐字逐句细细品读:“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这潼关倒是易守难攻,是个天然的防御要塞,如果在这里布兵,应当要将士……”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房玄龄将《垂老别》递给长孙无忌,斟酌点评:“辅机,刚才仙子讲了邺城之战,如果换成我们打仗,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么?” …… 李世民忙得晕头转向。
他一会儿被武将们拉着商讨战略,从“河阳”“潼关”再聊到“邺城”“新安”,手边的舆图堆满了案几;一会儿又被文臣们围在中间,被追着商讨运粮之策和抚民方略。
“圣人,您来看看我们定的战后税赋!”房玄龄扯住李世民的胳膊,硬生生将他从武将堆里拔了出来:“臣以为,百姓……” 李世民还没回过神,怀里就塞满了房玄龄写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