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灯
三便开始着手准备行囊。

     先找买家,把唐家这房子卖了。

    还有唐秀才原本有的一亩田,也卖给了凉茶铺的老夫妻。

    那亩田本就租给他们耕种,唐秀才从来不会种田,如今卖给他们,也非常方便。

     东西准备好,再租了辆驴车,唐慎手头还剩下三十吊钱。

     听说唐家兄妹要离开赵家村,村里人都来送行。

     唐秀才是村子里少有的秀才,虽然他迂腐不爱和邻里走动,但与村里人也没什么间隙。

    唐慎和唐璜更是乖巧可爱,他们卖果子汁后,每日与村里人相处,大家都对这兄妹俩十分喜爱。

     凉茶铺的大嫂塞了一袋馒头给唐慎:“小唐郎,可别在路上饿着了。

    ” 邻居大婶也给了一袋衣服:“都是我儿以前的旧衣服。

    小唐郎,可别嫌弃,我听说那姑苏府的东西可贵着呢。

    ” “小唐郎,怎么就要走。

    ” “小唐郎,你们这一走,以后可不是没果子汁喝了?” 唐慎苦笑地连连点头:“是,小唐郎走了。

    ” “嗯,小唐郎有时间一定会回来看看。

    ” “小唐郎肯定不乱花钱。

    ” 得,他自黑行了吧。

     姚三和姚大娘把村里人送的东西都收下,放在驴车上。

     快走时,唐慎站定在曾夫子面前。

    头发花白的老人低头看着唐慎,看着这个只有自己胸口高的小儿郎。

    他哼了一声,朝唐慎扔了一个包裹:“好好读书!”说罢,转身离去。

     唐慎注视着曾夫子远去的背影。

     村长道:“小唐郎,去姑苏府读书也别忘记我们赵家村。

    ” 很多村里人都以为唐家兄妹搬家去姑苏府,是为了读书。

     唐璜骄傲地说道:“我哥一定会考上功名!” “考个举人?” 小姑娘要面子,哪里会说自家哥哥胸无大志,考个秀才就心满意足。

    她吞吞吐吐地道:“那是自然,村长伯伯,到时候你会把赵家村的名字改成我哥哥吗。

    ” 赵家村以前不叫赵家村,是因为出了个姓赵的举人,才改叫赵家村。

     村长只当小姑娘在说乐子:“好啊,要是小唐郎真考上举人,以后咱们赵家村就叫唐家村好了。

    大家伙没意见吧?” “都听村长的!” 看着围成一团的村里人,唐慎笑道:“大家别送了,小唐郎真的走了。

    ” 乡村小路上,驴车嘎吱嘎吱地前行。

    村里人的身影渐渐成了个小黑点,很快,赵家村也看不着了。

    唐璜有些不舍得,眼睛湿湿的。

     唐慎坐在驴车上,打开曾夫子给的包裹。

    只见里面是一套崭新的墨砚,还有一套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翻开书,上面密密麻麻地做着笔记。

    书不新,似乎被人翻了很多遍,看了很多遍。

     看了几十年,才能在书上写出这么多的感悟和体会。

     唐慎把东西收起来,叹气道:“会读书的。

    ” 吴县离姑苏府有些距离,四人在山野里休息了一晚,次日清晨,终于抵达姑苏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姑苏 两个狂放不羁的黑色大字被印在城门之上,沧桑而震撼。

     这是一座巍峨磅礴的巨城。

    城门高三丈二尺,青砖城墙向两侧蔓延,一眼望不到边际。

    高大的门洞内,马车行人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

    城墙上卫兵穿甲而立,城墙下行人们来去匆忙。

    还没进城,就能听到城内繁华喧然的声响。

     叫卖声,马铃铛的叮铃声。

     隔着城门,唐璜望着城内的景象,看傻了眼。

    穿越半年,第一次真正见到古代的大城市,就连唐慎也看得怔了好一会儿。

     良久,唐璜拉了拉哥哥的袖子:“唐慎,这就是、这就是我们以后要住的地方?” 唐慎回过神。

     “是,这就是我们以后要住的地方。

    ” 姑苏府,吴县唐家村,唐慎。

     今年才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