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0章

关灯
正文第36章设计小溪河(二) 燕十七低头之即没有看到青衣人的动作,冲回锦曦身旁见她愣着,拉着她大喊一声:“走!” 他带着呆若木鸡的锦曦飞身离开,刘权人马也不追赶。

    燕十七方看了锦曦一眼突道:"有什么事咱们回去再说。

    " 锦曦满心思想的是大哥怎么会在小溪镇,他怎么会与刘权在一起,他的武功竟高深至此!她想起靖江王府的侍卫宁成在鸡公山行刺燕王,再联想起大哥,难道她的亲人都想要置朱棣于死地么?锦曦知道这是什么罪名,不由自主的惶恐害怕。

     回到镇上,进了衙门后院,两人正想去复命,却被燕五挡住:“王爷已歇息了,吩咐明天走水路回南京。

    ” “我们去探刘权营帐被围,他们早有准备。

    ”燕十七回报了一声。

     燕五笑了笑:“王爷之意就是想让你们去惊动一下,防备他们在船上下手。

    早些歇着吧。

    ” 就这个原因让他们去探刘权营帐?两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疑问。

    燕五转身回了房,显然不欲多说,两人只好带着满腹疑问回了房。

     锦曦坐在桌边默不作声,心乱如麻。

    不知道如果朱守谦与大哥都扯进这个案子自己该怎么办。

     “我明白了,燕王已启程回应天了,今晚是想支开咱们。

    ”燕十七想了一会儿淡淡地说道。

     锦曦回过神来:“朱棣回应天了?” “是的。

    明天我们走水路回南京。

    今晚是遇巧了,我想刘权等的不是我们。

    他也防着有人在船上动手脚。

    ” “真的吗?刘权不会害燕王?”锦曦异常高兴,她心里害怕大哥想要加害燕王。

     燕十七笑了笑:“那个青衣蒙面人你认识?他怕伤到你。

    拦我们,只是想留住你而已。

    ” 锦曦低下头不语。

    片刻后抬起头来道:“十七哥,你到底是何人?” “我是太子的人。

    ” 锦曦霍然站起,指着燕十七口吃的问道:“太子,你……燕十七……” “太子殿下总领赈灾事宜,皇上却派燕王巡视灾情,若燕王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太子所为?太子殿下对赈灾情况早有所闻,派我来保护燕王,同时也瞧瞧是些什么人敢阳奉阴违造成这次赈灾银粮不能送到灾民手中。

    这个回答你还满意么?”燕十七含笑看着锦曦。

     “你,你不是吕家庄的人?” “呵呵,是,我正巧也是吕家庄的人,跟了太子不到一年。

    ” “可是吕太公是……” “太子已经知道,他绝不会因为是吕妃娘娘的父亲就姑息此事!” “那晚的黑衣人呢?” 燕十七静静地看着锦曦:“我本想一剑杀了吕太公,省得太子为难,突然冒出的黑衣人不是太子派来的。

    定是有人想以此做文章才救出吕太公一家人。

    ” 是何人呢?让朱棣处处误会太子殿下。

    锦曦陷入了沉思。

     “十七哥,哦,吕飞,燕王回了南京,你也没必要当燕卫了,还是叫你本名吧。

    多谢你对我坦白。

    ” 燕十七眸中闪出亮光:“我已习惯了这个名字,燕十七就燕十七吧,我喜欢你叫我十七哥。

    ” 锦曦受不住他炽热的目光,低下头道:“你是太子的人,便不能再用这个名字了。

    我,明天不走水路回南京,我们就此别过吧。

    ” “如果你是燕七,我便是燕十七。

    ”燕十七意味深长地说了这句话。

     锦曦蓦然抬起头,燕十七的目光温柔而坚定,她似明白了什么,又糊涂着不愿去深想,对燕十七深施一礼:“非兰告辞!” “非兰,我……”燕十七眼中露出热烈的光来。

    他早知道她是女儿身,一颗心跳动着厉害。

     锦曦匆匆打断他,不欲他再说,脑子里嗡嗡直响,半晌才听到一个不像是自己的声音在说:“你,你是太子的人,燕王,燕王必不会留你,你还是别做燕十七了。

    非兰有亲人在此,就此别过!” 她夺门而出,留下燕十七呆呆地站着。

    非兰是女儿身,却做了朱棣的燕卫。

    今晚的青衣人是她什么人?她为何要拒绝自己?燕十七英俊的脸上满布疑惑。

     “什么人?”他感觉有人靠近。

     青影一闪,正是今晚的青衣蒙面人,他从怀中拿出一枚令牌亮了亮,沉着声音道:“明日照旧从水路回到南京,找燕王说明身份,留在他身边。

    ” 燕十七默立良久,突然问道:“你是非兰何人?” “她早晚是太子的人。

    ”徐辉祖怜悯地看了眼燕十七,淡淡地说完,转身离开,没有惊动后院里的燕卫。

     太子的人?燕十七一阵失魂落魄。

    非兰竟会是太子的人?难怪,难怪她听说了自己的身份要跑开。

    他断然没有想到徐辉祖一心想把锦曦嫁给太子,绝非是他以为的情况。

    想起太子之令,燕十七慢慢倒在床上,沉思起来。

     太子为何要他向燕王袒露身份,再投入燕王账下呢?燕王会收他吗?燕十七想起朱棣的眼神,嘴角又扯出一抹笑容来。

    燕王只比他小两岁,却老谋深算,坚毅果决,今晚支开他,其实是不信任他。

     至于非兰,看来燕王早已知道青衣人来到刘权大营,也知道青衣人的身份,识得非兰,所以,干脆连非兰也叫去,燕王是料定了青衣人不会伤害他们,那么燕王自然也知道他的身份了。

    刘权是太子的人,被自己误打误撞喊破身份,燕王此举之意,是想让他带着非兰回到太子身边是么? 燕十七思绪浮想联翩,不多时便已想明白所有的关节。

    他笑着想,燕王已经明白侵吞灾民粮银一事和太子无关。

    那个在幕后谋害燕王,想置太子于险境的人又是谁呢? 锦曦一口气跑出镇,却又迷茫起来。

    原本打算回老家瞧瞧,遇着朱棣后,又想着怎么样护着他为灾民讨回公道。

    眼下朱棣回了南京,皇上自有公断,自己摆脱了朱棣,该去哪儿呢?她听了燕十七的话,便明白大哥必定也是心焦太子,怕在皇上面前朱棣指责太子,所以也赶来了。

    或许,大哥是见到了珍贝听说情况后前来寻她。

     她叹了口气,不想见大哥,不想见了大哥被他带回府去。

    眼前一片黑暗,夜出小溪镇正是人们睡梦正香的时候。

     她抬头看了眼头顶的群星,找到闪烁的北斗星,认清方向,继续往南。

    锦曦想,听说凤阳的禅窟寺甚有名气,玉蟹泉砌茶别有一番风骨,韭山洞山水绝佳,反正漫无目的就去瞧瞧好了。

     不几日便行至凤阳县郊的韭山。

    平地拔地而起一座巍峨山峦。

    山峰钟灵毓秀,颇有点鬼斧神工之感。

     锦曦向路上的樵夫问明禅窟寺方向,慢悠悠的骑马上山。

    走了一程,山道险峻异常,抬头望去,半山起云雾岚气缈弥,群山滴翠,若入仙境一般。

    她看了看山路,仅供一人躬身经过,便把马放了,拿了包袱走进去。

     两山夹壁,石缝一线青天被割裂成无数小块。

    崖壁上挂满青绿的苔藓,隐有花纹,望之如画,头顶一块飞来巨石压在两山之间,看似摇摇欲坠,又稳若磐石。

    锦曦啧啧称赞,真是神来之笔。

    穿过曲折山道,眼前一亮。

    只见群峰似浮在云雾之中,偌大一个山谷远望涤尘。

    锦曦深吸一口气,满足地站在谷口。

     歇息一会儿,她又顺着山道前行,不经回头,身后幽谷叠翠,身旁鸟语花香,雾凇飘浮。

    行了一个时辰,眼前又是一亮,不禁赞出声来:“好一处柳暗花明又一春!”原来上得山来,面前一大片开宽地,不远处一座禅寺宝华庄严,正是禅窟寺。

     她细细欣赏了会苏东坡的题词,迈步走进寺院。

     中院一个小沙弥正在扫地,锦曦双手合十道:“小师父,在下初到宝地,听说寺院分洞中景,洞外景,不知何处是我佛参禅地?” 小沙弥脆声答道:“洞中景,洞外景,天下景,皆是我佛参禅地!” 锦曦一愣,呵呵笑了,这小沙弥是和自己说禅来着。

    她一本正经道:“天下景如是,何来禅窟寺?” 小沙弥不过十岁左右,被她考住了,用手挠着小脑袋,黑亮的眼睛扑闪着不知如何回答,只听一个声音悠然道:“有你在的地方我便立地成佛。

    ” 锦曦听得声音熟悉蓦然回头,微笑道:“你怎么也在这儿?” 正文第37章韭山释情(一) 李景隆一袭天青长衫,带着一身儒雅隽秀,含笑站在寺院门口。

     锦曦想起他去名山寻兰便道:“李大哥在名山可大有收获?” 李景隆迈步走近锦曦,眉眼间全是温柔,却摇了摇头道:“没有,在名山本来瞧着一苗黄冠兰,那是兰中贵族……” “黄冠兰是什么样子?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李大哥挖到了么?”锦曦好奇地抬了脸看李景隆。

     此时正是上午巳时,夏日的阳光渐渐浓郁,又顺着山风与绿意照在身上格外舒服。

    锦曦上山有些出汗,静静站了会儿,汗水干了,被风一吹很舒服。

    望着李景隆的脸上带着盈盈笑意。

     李景隆看了她半晌方微笑着说:“黄冠兰是夏兰的一种,花色如蜜似绸,花形如冠,叶茎纤细修长,望之如一贵族闲庭漫步……只可惜,它长在险峰幽石缝中,我正想前去小心挖下,不料一只鸟突然飞来,一爪踩在兰上低头啄食,心痛之余,又后悔为何没有早到片刻。

    ” 锦曦摇摇头:“真是可惜,怎么突然的就跑了只鸟出来呢?” “是啊,我痴痴的看了很久,看到天色快暗下去看不见了,嗅到兰的芬芳,这下起意想带它回家。

    ”李景隆目光闪烁地落在锦曦脸上,心里叹息,她可真是单纯。

    任她心思缜密,也绝想不到他便是密林中的青衣蒙面人。

     那日,他说是去名山,却转折跟着朱棣,因此意外救下吕太公等人。

    然后紧跟着追进了鸡公山,搜遍密林也没有瞧到他们的下落,第二日当他走到潭水边上百思不得其解时,水潭边上的一丛幽兰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丛普通的夏兰,认出来后他本不在意,转身的瞬间,他停住了脚步。

     山间溪流汇入潭水,为何潭水不见起伏? 他细细看了许久,断定是水潭下必有出水口。

    想起锦曦不会水,朱棣必是亲昵地拉着她下水,李景隆心里就难受得不行,一个猛子扎进水潭,摸索了很久,终于发现潭底的洞口。

    等追到二人落脚处后,他遗憾地想,若不是被锦曦布下的痕迹引错了方向,他何至于站在西南山头远远听到东南的狼啸叹气呢。

     “下次再去寻觅吧,说不定在韭山会有收获呢?我看这里山势雄奇幽险,山花烂漫,藤萝相缠,没准儿还能真能寻到极品野生兰花。

    ”锦曦好心地劝道,“其实李大哥大可以苗根采下,好好养着,明年也就出来了。

    ” “锦曦此言差矣,兰之一物最是沾不俗物之气,贵人落难,再养也难掩其伤。

    ” 锦曦笑道:“李大哥爱兰如痴,锦曦自弗不如。

    ” 李景隆看看天色已近午时便道:“上山锦曦怕也累了,我们去吃这里的素斋。

    ” 寺院后山搭了间竹亭,李景隆耐心地告诉锦曦:“怀素大师的素斋一般人可是吃不到的。

    全是山中野生的,大师只取长于自然之物。

    他说一切有因有果,自然轮回。

    你尝尝。

    ” 锦曦自从来了这里,感觉心便静了下来,挟了一筷子吃了眉梢一挑:“微苦,清淡,我很喜欢。

    ” “锦曦为何道微苦清淡呢?为何不说清香回味?” “因为这野菜我虽叫不出名,其味就是微苦,说它清淡,因为大师就没有放油。

    不过滚水一沸罢了。

    任何菜若以大师取材之道,那是强求不来别的滋味,一切都来自本心。

    犹如人生,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强求不来。

    ”锦曦淡淡地说道。

     李景隆细细咀嚼锦曦说的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景隆暗想,难道锦曦知道了什么吗?他抬眼似不经意地观察锦曦,她脸上只有品素斋的惬意,看不出丝毫端倪。

     “既然在山中偶遇,听闻此山中有一泉名玉蟹,锦曦可愿一同前往一观?”李景隆浅笑着邀请。

     “既是如此,李大哥请前面带路。

    ”锦曦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吃过午饭,两人便去玉蟹泉。

    山势曲折一处天然岩壁挡住了去路,脚下的石板路却伸进了岩壁,李景隆含笑说:“随我来。

    ” 身形一折,似挤进了岩壁。

    锦曦跟着过去,哑然的笑。

    岩壁看似一整块,其实却是后面的山壁紧靠过来,中间有条小道可通行,还比较宽敞。

     进去之后一蓬飞雨似的泉水从山缝中挤出,飞洒而下。

    下面一汪清潭,点点跳动着水花滟潋。

    空中散开的水雾便润湿了锦曦的脸,夏天的热意一点点从身上抽离出去,当真沁人肺腑。

    她脱口赞道:“好水!好泉!” 李景隆拿起竹筒取了一筒水递给她:“尝尝!” 锦曦接过喝了,入口清冽甘甜,笑道:“用来烹茶当是佳品,不知此间可有好茶?” “有,为了此水,景隆备有好茶。

    ”说着李景隆用竹筒取了两筒水装了,泉边有处空地砌了张石台,正望出去是满谷绿意。

    “此处品茶锦曦可还满意?” 锦曦走到石台坐下,上面已摆有茶海小炉。

     “景隆可有福气吃得一盏锦曦亲手烹的茶?”他定定地望着锦曦。

     避开他的目光,锦曦垂下眼眸微笑:“锦曦便以此茶谢李大哥相救之恩!”说罢轻挽起衣袖露出一双皓腕。

    右手腕上一只盘花银白镯子轻轻晃荡,更衬得肌肤如雪。

     她轻车熟路的选茶洗茶,烹煮浇杯一吃呵成,馥郁的茶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

    玉蟹泉飞溅轻落的水雾渐湿了她的面颊。

    一双眼波如墨玉浸在水中越发莹润。

     “李大哥请!”锦曦递过茶去。

     李景隆尤在痴痴地看着她,充耳不闻。

     “李大哥!”锦曦又唤了一声。

     李景隆如梦方醒,苦笑着接过茶,轻嗅茶香浅啜一口,喃喃道:“不知锦曦可愿与景隆一起看尽天下河山,品茶忘忧?” 锦曦端起茶也浅啜一口,目光望向极远的地方,似要把这一切印在心里,李景隆的话,她不是不动心,而是……“李大哥,听过一句话么?人生如茶,世事如茶,转瞬香散,只得一时浓香。

    ” “茶似人生,茶似世事,香去香来,难得一世知已!”李景隆目光淡定。

     锦曦静静与他对峙,突笑道:“李大哥,跟随燕王去名山锦曦却寻得一品兰,”她目不转睛的看着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一丝疏离。

    手伸开,一朵干枯的虎斑兰放在她手心里。

    “这是什么品种的兰花?” 李景隆心如坠到谷底,他放在手中的茶,极不舍的嗅了口茶香轻声道:“这是虎斑兰,也算兰中盛品!可惜调落了。

    ” “唉,当时锦曦并不知道,竟用剑把它摘了下来。

    ”锦曦摇摇头似乎甚为可惜。

     “别提那朵兰了,既已调落,思之无用,倒是如此美景,锦曦可愿与景隆切磋一番?” “如此提议甚好,李兄千万手下留情!”锦曦轻轻移步往外,李景隆不紧不慢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