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仉 第一章

关灯
喜欢这个采字,这个字有几分文学。

    过了很久,他才明白自己是十三岁零三个月的时候入的党。

    他记不太清楚了,他到底是哪一年生的,也说不太好。

    他生活在老解放区,日本没投降,他家乡就解放了,他没见过国民党,他成天参加共产党的会议和学习,唱共产党的歌儿,只是他不会扭秧歌舞。

     德语唱完了她用汉语朗诵: 他知道他很早就是儿童团员了,并不明确自己是党员,也羞愧于自己寒碜的木头枪上没有拴红缨穗。

     有种花叫作勿忘我, 不,不是说那个人头砍自约翰·克利斯朵夫,也与书作者罗曼·罗兰无关,他后来长久想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只知道王二小、李逵、关公还有陈世美,而他会想起来一个其实也是极其模糊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姓不姓,名不名,谁不谁。

    是他起床以后才明白了罗曼·罗兰。

    “赞美幸福,也要赞美痛苦”,法国大作家这样说过吗?想起罗曼·罗兰,这位实在不像“老革命”的二十三的老革命激动得喘不过气来。

    在金色而且模糊的头颅缓缓颤动的时候,他清醒地觉得自己是重新睡着了。

    如果他清醒,他不可能看到一个美丽头颅的旋转。

    如果他睡了,他不可能掂量头颅变书的真实性,也不会有能力判断自己的眨眼,乃是处于睡与非睡、醒与非醒的边界线上。

    少年时代他常常睡不好,他挣扎于红缨枪和文学、月光与青纱帐、地瓜与大黄米地头。

     开满了蓝色的花朵。

     无愧? 你呀朋友,请把它佩戴于身, 做了还是只是想着做了?虚?实?真?假?羞惭? 愿你能当真,牢记赠花的我。

     人头变成了一本形状不太确定的书,不确定的一本或一些本。

    梦见了或者没有梦见,只是事后才想:可能?或者应该?看见还是不可能看见? 有什么法子,鲜花总要凋谢, 那天早晨已经醒过来,时间过早,勉强自己再睡下去。

    渐渐他看到了炕上的自己变成了一个人头,金色的,欧罗巴型,只有头。

    既不恐怖,也不忧伤,而且他想到了一个雄浑的名字: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梦也会,一个一个地破灭, 后来他知道,慌慌张张的是他,不是落叶。

    立冬一个月了,树叶仍然没有落光。

     只有爱情,我们俩相依相爱, 那年他二十三岁。

    那个礼拜天刮起了大风,但是天晴朗得爱死人,因为是深秋,或者更正确地说,是初冬,那天立冬。

    柳条刮得大把大把地歪来倒去,死去活来,难以自持。

    杨树上的黄叶纷纷飘扬,摇荡起舞。

    他决定要顶风去大湖公园。

    人生能在空明澄静的状态下游几回湖水、石桥、大公园和入冬的风?他悄然觉得,再没有几天树木会变得光秃秃、瘦棱棱,一片茫然。

    然后是连续五个月的冬的萧条与沉寂,除非有朋友带他去羊汤店,那里的汤锅,永远是繁花似锦,如火如荼。

     永远如初,永远是那样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