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进京赶考

关灯
珩跟江知与去灶屋,揉面调馅儿,做饺子吃。

     新一年,开始了。

     丰州县的新年,有冬日活动在进行,热闹非凡。

     同一时期,津口县的新年,刚过大年初一,就有好些书生结伴出行,进京赶考。

     津口县的举人数量不多,年限久,积累下来有那么些。

     江致微已经是知县,不必再去科举。

    等他事业稳定点,可以再去争取,提升一下仕途上限。

     赶考的书生走得静悄悄,只有书生家人在意,别家百姓们,依然是以族群聚居着,邻里之间都是亲戚,出门绕一绕,不过半天,就拜完年,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

     今年他们的日子好过,家家户户都泡着果干茶,有些人家舍得,也泡着糖水喝。

     他们都在说开春后要做哪些事。

     果树要追肥,县里教了蚯蚓肥,开春就让小孩子去挖蚯蚓,抓来堆肥。

     汉子们要赶场子去开荒,妇人夫郎力气小,就响应响应植树造林的号召。

    多种些树。

     更多的荒地,他们兼顾不过来,因人少,无法跟其他县城一样,能分出人手去种地。

     但江致微鼓励他们种地,至少现有耕地别荒废了。

     冬日里,他们也赶着好日头时,抽空去抢工,开开路,把林区的路修一修。

     这是多个家族的自发性行为,县里穷,他们都知道,没指着县里出钱。

     但江致微还是给他们包了饭,大馒头管饱,各人自觉,吃饱就够,别往家里捎带。

    县里实在穷。

     年节前,江致微也跟黎文君各族劝说,现在大的果干加工作坊盖不起,他们意见不合。

    只能参考糖厂的模式,一个大厂区里,分多个作坊,各族都集中人手,来制作果干。

    把人力利用到极限,省些人力做别的事。

     今年过年,江致微很忙。

     一来是江老三发疯。

    职位被顶替后,朝廷对他没有任何安排,他只能烂在南地,成为笑柄。

    人变得愈发酗酒,时不时来闹一场。

    年节里尤甚。

     卫泽现在怀着孩子,姜楚英病也没好,卫爹倒是能来帮衬,但老实人哪能跟酒鬼较劲? 他只能自个儿顶上。

     卫泽那头的亲戚也不消停。

    忙的时候识趣,自家也赶工做果干,不到眼前惹人烦,一旦闲下来,就要过来攀亲戚。

     卫泽的大哥一家以及后娘的娘家,都是厚颜无耻之人。

    他们来时要说亲戚,不承认是亲戚,又说他们是百姓。

     江致微当了知县,还能欺负百姓啊? 这件事,江致微等到江老三被夏元仪关在家里,才得闲处理。

     他不再是从前不知世事的书生,他是一县之主。

    他再仁善,难道还不懂县令对平民的威慑有多大吗? 他不讲私情,大过年的,他直接把人拉到公堂去审问。

     卫泽的大哥卫林,乡里都知道的无情不孝之人。

     他自个儿断亲的,求也求不回去。

    弟弟妹妹就算了,老父亲都不赡养,他有什么脸再来攀亲? 他要攀亲,江致微也同意。

     “那我们先断断你这不孝之罪。

    ” 断亲了,他不孝,只是挨骂。

     他若要攀亲,不孝就说不过去了。

     卫林在公堂之下跪着,望着公堂之上,威严端坐的江致微,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他哪敢论罪?论罪江致微能随意发落了他。

     他只能断亲彻底,跟从前一样,和卫泽这一脉再无瓜葛。

     同一天里,江致微又叫人去把卫泽后娘的娘家人都捉来问审。

     他们没有断亲,后娘至死都是卫家的媳妇,这门亲戚赖不掉。

     江致微要追查一下后娘的死因。

     这事儿好查,南地是朝廷都管理松懈的地方,百姓不懂法理,什么事情都敢放在嘴上说。

     这一家人,逼着出嫁的女儿,再另行嫁人的事,现在打听打听,还有不少人记得。

     全都拉到堂上来做证人。

     一条人命,在他们的逼迫下,活活熬死了。

    不是凶手是什么? 定不了杀人之罪,定个买卖人口总行吧? 把别家的媳妇,卖给另一家做媳妇,怎么不算买卖? 什么?你说她是你家女儿? 那你家的规矩,还比朝廷的规矩大吗。

     大过年的,衙门开门红,把他们屁股都打开花了。

     这两个深究起来是家事的案子,让津口县的百姓们,记起来他们还有个衙门。

     他们从前有事,都是找族长处理。

     都是族人,就族长决断。

     跟外族人有冲突,就族长带人解决。

     这下他们来了新鲜,过年里闲着,好些百姓来凑热闹,还聚在衙门外看审案子。

     第一个案子是:李家的鸡,跑到了张家的地界,被张家的人下锅吃了。

    李家的要张家人赔鸡。

    张家的说跑到他家的鸡就是他家的,他不赔。

     江致微眼皮子抽搐。

     他望着张家的人:“你真这样认为?” 张家人梗着脖子不认错,就是这个理! 江致微就跟李家人说:“听见了吗?你现在就把他拉到你家去,从此以后他是你们李家人,跟你姓,以后姓李不姓张了。

    ” 堂下当事人懵懵的,堂外百姓哄笑一团。

     李家人反应过来,都说好,要让张家人来李家做孙子! 张家人哪里同意?都说哪有这样断案的! 江致微说:“你来到我的公堂上,我就这样子断案。

    你跟他走,你不走我叫人押你走。

    ” 当孙子还是赔鸡,这是个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

     这个案子过后,外头的鸣冤鼓就没停过。

    整个年节,江致微都在判“孙子”。

     县里因宗族势力的缘故,百姓们都对地盘很看重。

     在他们看来,到了他们地界的东西,就是他们的。

     这是他们得利的时候。

     换了他们吃亏,就咽不下这口气。

    江致微能让人当孙子,他们就要来找孙子。

     江致微:“……” 这跟他想的知县不一样。

     在江致微忙着当知县判“孙子”时,丰州县的谢星珩,带着夫郎孩子,告别亲人,与县里其他举人汇合,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

     这一次,他记得带上了谢川给他的公鸡。

     谢川还以为他考完试就会回来,乐滋滋的跟谢星珩说:“二叔,等你回来,我再给你送几只鸡,我用好东西养着,保证肉美汤鲜!” 谢星珩摸摸他头:“也别光惦记着养鸡,记不记得你说过要当秀才,让人瞧得起的?该考童生就去考。

    别怕落榜,多考考,你熟悉了,自然榜上有名。

    ” 谢川确实有点怕落榜,他小声跟谢星珩说:“那我没有二叔厉害啊,我爹说你逢考必中,我有你做榜样,哪能考个童生都考不上?让人笑话。

    ” 谢星珩听了笑:“别贫嘴,以我为榜样,更该迎难而上,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 谢川说:“好,我跟夫子说,我要去考童生!” 谢星珩点头,跟家人说完话,最后拜别恩师。

     他说了句俏皮话:“我这阵子想了很久下水不下水的问题,突然想起来我会游泳。

    我生自水乡,发大水都没淹了我,又何惧水沟溪流?” 孟培德不在乎他下水不下水。

     别脏了心就行。

     “到了京城,别宣扬你是我的学生。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但你要低调点。

    ” 谢星珩应下,再不回头。

     此行山高水远,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