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采花(捉)

关灯
了几款成衣样式,让裁缝们抓紧做,多做些。

     成衣铺货后,原来的老样子衣服,就推到门口搞促销。

    吸引客流量,把成衣样式宣传出去。

     江知与还夹带私货,做了一身玄色的“采花贼”衣服。

    他要回去采探花。

     他家的探花,当然要他来采。

     谢星珩常常被他突如其来的野惊讶到,奇怪的是,他好像永远不会习惯,每一回都会狠狠惊讶,内心狂喜,感到兴奋。

     这就是夫夫间的小情趣。

     真有意思。

     谢星珩就让他知道,高端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方式出现。

     江知与有被惊喜到,说了句很实诚的情话:“我好喜欢你的心眼子。

    ” 谢星珩差点笑场玩崩了。

     晚上采了一晚上的花,隔天起晚了。

     两个小宝在外头急得拍门,他们上学要迟到了。

     江知与起来,时辰也有点赶不上,就委托大嫂送一送。

     让何义回跟去,何义回认识路。

     这天无惊无险的过去,晚上小宝贝就不乐意分房睡了。

    他们赖在爹爹的屋里不走,要提供“叫醒”服务。

     江知与的脸都给他俩闹红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铺面活动推广起效果前,向家的第二个孩子被捞出去了。

     江知与没轻举妄动,跟何义归按照原计划,在城内用舆论影响向家的行为。

     坊间百姓们都在议论,不知向家的小辈们还敢不敢出府走动。

     有种就出来,躲家里就是怂。

     很可惜。

    向坤为官数十年,能屈能伸。

    他拘着自家孩子,不让出去。

     不让出就不让出,江知与跟何义归分头行动,连着绑了两个向家亲族。

     两个人都扔在了闹市里。

     身上的罪证,头一次被百姓们直接看见,热闹了好几天。

     这番热闹里,向坤忍无可忍,上奏书,弹劾京城衙门无用,不干实事。

     由着贼子一个个在京城捉人,动用私刑,枉顾王法。

    朝廷尚在,天子尚在,却要别人来代为审理,朝廷颜面何在!他们有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 沈钦言帮着府尹说话。

     “如此说来,他应该把向家的人都捉去审一审,也好过你家丑外传,还毁坏朝廷名声。

    ” 向坤被沈钦言的都察院弹劾得心中窝火,沈钦言冒头,他就怒目而视:“你的意思是要捉了我?!” 沈钦言优哉游哉:“我建议你自己去衙门,也好留些体面。

    ” 朝堂争论如儿戏,但这种口角之争却是常态。

     今天下朝的时辰延迟,京城还有一处热闹看。

     十一月下旬开始,京城会有许多送年礼的车队、船只抵达,然后一队队的车马进城,去往各个官员府邸中。

     百姓们年年看,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一般都不太关注。

     今年则多了几分在乎,都看向家会不会收礼。

     向家小辈都不敢出门了,还能开门收礼吗? 第一批来送年礼的车马,进入中心街区后,分流到各府。

     今年谢星珩也收到了年礼,多数是丰州县的商人送的,以白、黄、王三家为首。

     少数是几个有交情的同年、认得的书生、外地官员送的。

    这些大多是去丰州县观光过的,其中还有加盟糖铺的人。

     京官再小也是人脉。

    谢星珩表现出来的才干人品,以及他最终的探花名次,都是与他交往的理由。

     郭管家叫人清点,府上库房不够用,暂时把耐放的东西挪到地窖,又用了两间厢房来装,廊下还有箱子沿着墙壁摆放。

     谢星珩满屋子转圈,收礼都收急眼了。

     到底是什么人喜欢收礼啊! 这么小的房子,全都放满了,他走路都感觉挤! 他越看越急,突有一个膈应人的计谋。

     他要给向坤送礼。

     送一堆占地方的破烂玩意儿,去挤满向坤的府邸。

     嗯,以道歉的名义去。

     口头说说又不吃亏,只要能膈应到向坤,他就赢了。

     要敲锣打鼓的送。

     都是家乡特产,一一报名目。

     当然,礼单是表里不一的。

     向家一定不会收。

     但他可以磨,他要亲自去。

     官场的人,尤其是向坤这种地位的人,应该还没有见过阴阳礼单。

     到时捏着鼻子接下,匆匆抬进去,只想找个机会把它们都扔了,不会在门口就开箱检查。

     只要进了门,向家就是收了谢星珩的好东西,反口就是赖账! 若出了意外,向家的人在门口检查了,发现货不对版,那也没关系。

     现代公关常见处理方式:那是新来的家仆抬错礼了。

     但要他换上对版的礼物,想也别想。

     他会低情商跟向坤聊几句,让向坤把他赶出门。

     横竖都是向坤不给他脸。

     同情弱者,是大众的本能。

    向坤的傲慢会深入人心,成为他倒台的助力。

     谢星珩认为此计甚妙,他亲自清点礼单,从里面挑出东西。

     给霍家、沈家、两个顾家、翰林院上官、同僚、程明、金公公等人,再有江家私交,何家、四位先生,全都写好了礼单,叫郭管家派人清点,逐一装好筹办。

     再悄悄的,去采买一批占地方的破烂玩意儿。

    实在买不着,捡点石头、挖点泥土也行。

     车马出府,就分头行动。

     谢星珩来京城以后,难得亲自办事,不浪费工时,他换上了成衣铺子的“探花同款”衣裳,然后骑着拉风的自行车,后边跟着抬着礼物的小厮。

     出街这段路的街坊,都因采花贼事件认识了谢星珩,所以一路都有人问。

     “您这样像是去提亲的一样,穿这么漂亮,带这么多礼。

    ” 开口第一句话,就把谢星珩膈应坏了。

     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