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流云散(3)

关灯
感觉额头和手心刷得渗出冷汗,脸色变得惨白:“后来怎么?” “将她焚了,说现在连尸身也无,看谁与他抢?”霄娘眼圈越发红了,“造孽啊,我早就教训过灼灼,让她不要仗着美色周旋那些人……” 薛涛慢慢站起来,霄娘抓住她:“乐伎命贱,你千万不要为这去找节度使,空叫节度使为难,叫你自己没脸。

    ” 薛涛推开她的手:“我去找副使公子,把灼灼的骨殖要回来,葬回家乡去。

    ” 薛涛在马上紧紧握着缰绳,像要从绳子里攥出水来。

    从乐营到牙城门首,她走了很久,混沌的夕阳在她头上照着。

     远远的,她看见段文昌一袭素服,立在斜照里。

    他手内捧着一只雪白的邢窑小瓷瓮。

     薛涛下马朝他走过去,盯着那只小瓮,邢瓷类雪。

     段文昌将那瓮递给她:“副使公子酒醒了,追悔无及,并未为难,便同意将骨灰给你。

    ” 薛涛咬咬牙接过。

     小瓮与帛书在小庭香案上,银鸭炉中焚着檀香。

    今夜月色奇异地耀亮,披在那小瓮上,越发如雪,薛涛伸手摸它,很光,很凉。

     她又拿过那帛书展开,在滋滋燃烧般的月光照耀下,书上灼灼稚嫩的笔迹历历在目。

    都是浅白无文的表达,但事实清楚,一桩一件出自哪位官员公子之口,在名字上都按有红指印。

     薛涛轻轻凑上去嗅嗅,熟悉的味道,正是“小朱龙”口脂的郁香。

    泪水从她眼里冲出来。

     薛涛仿佛看到,在那气息靡丽的夜里,灼灼悄悄爬起来,就着月光,将身畔男子的手指涂上艳丽口脂,然后按在他口述的帛书上。

     原来这就是灼灼所谓的证据。

     第二天节度府大堂内公务办毕,薛涛走到韦皋面前一礼,低声道:“东川支度副使的幼子前夜杀了一名西川乐伎,今早有人看到他骑马往锦江渡口去了。

    ” 韦皋正伸手拿一册文牍,闻言垂目一瞬,然后扬声问:“成都尹走了吗?” 官员们正要退下,成都尹闻言慌忙回转:“下官在。

    ” “听说前夜死了个乐伎,”韦皋说,“毕竟是条人命。

    ” 成都尹忙笑回:“是,节度使容禀,人其实已是病死了,东川副使之子不知怎么擅自烧了尸体。

    虽只是个官奴婢,但毕竟对死者不敬,下官已经小惩大诫。

    ” 薛涛觉得血突突在太阳穴跳:“她不是病死的,是活活烧死的。

    ” 韦皋看她一眼,这时刘辟站出来说:“此事确是府尹断得不明,我问过医官,那官奴婢病不至死。

    但她行事不端,妖容惑众,也是有罪。

    依照唐律,不经官司擅杀奴婢者,笞一百。

    其余人等犯禁夜行,干扰民宿,也各有惩戒。

    ” 成都尹愣了一下,忙堆笑道:“原来如此,是我糊涂,御史中丞纠察得。

    ” 薛涛看着刘辟道:“既然如此,为何那副使公子全然没事地走了?” 刘辟失笑道:“薛娘子,副使公子心怀愧悔,特地叫贴身的侍卫代领那一百杖,将那侍卫一身武力都废了。

    刑不上大夫,难道真叫副使公子亲领?” 薛涛张张嘴,竟发不出声音。

     韦皋摆摆手,刘辟一振绯袍,与成都尹一同退下。

    诸官员幕僚渐渐散尽,大堂空**下来。

     “你过来。

    ” 薛涛沉沉拖着脚步走到韦皋身边,她原本站立的地方。

     韦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拿过之前他预备看的文牍。

     薛涛定定神,从袖内拿出灼灼的帛书:“节度使,您听过东川八十家冤案吗?” 韦皋略微顿了顿,继续看文牍:“知道。

    ” 薛涛一惊:“您知道?”她忙打开帛书,放到韦皋案上,“这是那死去的乐伎给我的,她家便是冤主之一。

    ” 韦皋扫了一眼,转脸看着薛涛。

     薛涛一阵血涌上脸,睁大眼道:“乐伎之死事小,如此冤案事大,您能否,能否将此递给朝中御史呢?虽然东川不在您管辖范围内,但,但圣上加封您为检校司徒中书令,为朝廷纠察官员,也是您职责所在。

    ” 韦皋合上文牍,叹口气笑了一声:“薛涛啊。

    ” 薛涛沉重地低下头。

     韦皋继续道:“你这不是为难我,你这是为难天子啊。

    ” 她不禁抬起脸,韦皋道:“在我这个位置上,向长安发出哪怕一个字,都会引发天子许多思虑,更不要说这样的大动作,你懂吗?” 薛涛慢慢点点头。

     “你不懂,你也不需要懂。

    ”韦皋摆摆手,“若是心情不好,就去找王宰学学画吧。

    ” 薛涛在原地站了一会,终于慢慢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