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芸台雾(2)

关灯
为校书郎,一定名副其实。

    你不了解她,难道也不了解自己的父亲?” “哼,此事必不长久,白白有损父亲的清誉!”武德柔看住段文昌的脸:“大唐有过女官,但从没有出身寒微、做过乐伎的女官。

    这让那些出身勋贵或寒窗十载的官员们如何自处?” 段文昌垂下眼,默然良久。

     中午官员们在廊庑下用餐,薛涛独坐末位。

    深冬天气,背阴处寒风凛凛。

    她快速吃完,回到墨光阁内。

     时间还早,薛涛坐到窗下捧本书,晒那极薄的金箔一样的太阳。

     “沐猴而冠。

    ”窗外,一个人轻轻说。

     “唉,”另一个相熟的声音,似乎意味深长,“相国之命,我们就勉力遵从吧。

    ” “将来外放或往长安,我们这些人可不缺话题。

    肯定逢人就被问:阁下曾与‘女校书’同僚?颜色如何?才情如何?” 都笑了。

     “这薛涛倒确实有点歪才。

    ” “但一般人只知她是乐伎!这事入了青史,连校书郎这个官职都会被玷污。

    后世好**的俗人不知怎么编排。

    还有那些风尘女子,弄不好附庸风雅起来,都以‘校书’自称!咳,真是斯文扫地。

    ” “好了。

    她可是韦太师的旧人。

    这样的美女、才女红袖添香,你还有什么不足?” 又都笑了。

     窗内,薛涛也笑了。

     聪敏如她,在成为校书郎的第一天就不无痛苦地领悟到:这些官员可以善待一个聪慧的乐伎,却难以接受一个做过乐伎的同僚。

     “乐伎”二字,竟要成为一个耻辱的烙印,永远烙在她身上吗? 众文官用完饭进来,只见薛涛神色如常,正伏案疾书。

     他们从她身边走过,忍不住瞟一眼纸笺。

    许多人感到不自在:这女子的字,倒是真的好,有王羲之风啊。

     “薛校书。

    ” 薛涛抬头,人物清华,是吏部的卢士玫。

    她忙搁笔站起来:“卢员外。

    ” 卢士玫一揖,“贞元年间有几本人员簿册被书虫蛀了,相国让我请您辨认。

    ” 薛涛点头:“好。

    ” 两人走出墨光阁,卢士玫笑道:“薛校书献相国的诗我读了,真是壮丽秀美。

    ”他从袖中拿出一卷诗笺,“我也和了一首。

    ” 薛涛双手接过细读,笑道:“也很好。

    将来编西川诗丛,我可以录入吗?” 卢士玫笑道:“当然。

    ” 辨认整理完名册,卢士玫送薛涛出来,时已黄昏。

     “官场倾轧,大都如此,不唯对你。

    不必介怀。

    ”他忽然说。

     “卢员外……”薛涛心中一阵温暖畅快,卢士玫已经走远了。

     晚间,薛涛在烛下读段文昌的来信。

    风刮过琵琶花枝,溪水拥着落叶打着旋儿逝去,远处几声犬吠。

    这声音十分家常,和牙城内守卫森严的夜大不相同。

     “季……段校书都说些什么?”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