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云夫人手里拿着一份帖子,脸上挂着不高兴的神色。

     近身跟在云夫人身边伺候的,是一位被云夫人喊做“顺姨”的嬷嬷。

    顺姨是云夫人母亲娘家那边的远房亲戚,论起辈分来,云夫人确实该喊她一声大姨。

    顺姨命苦,从小苦到大,到三十岁时娘家夫家的近亲都没人了,她无家可归,差点沦去街上要饭。

     这样苦过来的人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什么都放不下,一个是什么都放下了。

    顺姨是后者。

    她彻底看开了,名也好,利也好,都看得很轻,从来不放在心上。

     云夫人作为差一点要当上“侯夫人”的人,近身伺候的肯定不止顺姨一个。

    更何况云夫人原本也没想叫顺姨伺候,毕竟是远房亲戚,不可能真叫顺姨干重活累活。

    但自从知道万商的存在,府里的正统也归于万商一脉后,云夫人最信任的便只有顺姨了。

     “皇帝盯着咱们的侯府继承问题呢”,这话不可能说给下人听。

     而主子不说给下人听,其实很多下人想不到这一层面。

    她们看似聪明机灵,在后宅中无往不利,但对于真正的朝政大事,她们知道得并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只会一个劲儿地为云夫人愤懑,甚至还有那种胆子大的,要撺掇云夫人和万商争。

     很难说她们是真心为云夫人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真心?真心肯定是有的。

    自己的利益?当侯夫人身边的丫鬟嬷嬷肯定要比当一个妾身未明的人的丫鬟嬷嬷好上百倍千倍,连带着他们子孙后代的前程都会不一样。

     云夫人本就心烦,再看到身边人的明示暗示,心里就更烦了。

    她索性就借着自己要修道的名义,说既然诚心向道就不该留太多伺候的人,把自己身边清了一遍。

     自那以后,就显出了一个顺姨。

     云夫人留顺姨在身边,也不要她端茶送水,主要是两人说说话儿。

    之前住在道观,她思念儿子了不敢和别人说,就和顺姨说。

    后来回到府里,在万商那里听了大姑姐詹水香的传奇故事,云夫人私底下又和顺姨感慨很久。

    调香打发时间时,哪怕顺姨闻不出合香里都用了什么料,只会说“这个好闻”、“这个有些呛,我闻不来”,但云夫人还是爱找顺姨陪着,顺姨越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她越是觉得调香变得更快乐了。

     对此,顺姨倒是说过:“道人觉得调香更有趣了,真不是有我陪着的缘故。

    我又非那种人见人爱的伶俐人。

    日子变得有趣只因为烦心的事儿是越来越少了。

    ”说句实话,哪怕是她这么看得开的人,也从来没想到万商一脉和云夫人一脉能处得这么好。

     府里和睦了,烦心事没有了,那无论做些什么都快乐了。

     此时,见云夫人拿着帖子、黑着脸,能站出来劝慰她的也只有顺姨。

    顺姨知道这帖子是云府送来的。

    而云府是云夫人的娘家。

    云夫人的父母均已仙逝,云府当家人是她大哥云向江。

    除了大哥,云夫人还有个二哥云向溪和一个早已嫁做人妇的妹妹。

     云夫人和大哥的关系好不好?当然好! 如果关系不好,云夫人在她前头那个夫家受苦受难时,大哥何苦为了她打上门去?不仅把她接回了娘家,甚至连她生的外姓的孩子(詹权)都一并加纳了。

    如果关系不好,大哥何苦在众多的兄弟里挑挑拣拣,为云夫人精心挑选了一位二嫁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