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小
中
大
为了一个“义”字。
既被委托,就说话算话,一旦无法实行,宁肯以生命的代价保全信誉。
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这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以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司马迁所说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的“任侠”精神,就从墨家渗透到中国民间。
千年崇高,百代刚烈,不在朝廷兴废,更不在书生空谈,而在这里。
五 这样的墨家,理所当然地震惊四方,成为显学。
后来连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 但是,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
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
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
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
是啊,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
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
在儒家看来,社会没有等级,世界是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
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
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
既被委托,就说话算话,一旦无法实行,宁肯以生命的代价保全信誉。
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这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以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司马迁所说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的“任侠”精神,就从墨家渗透到中国民间。
千年崇高,百代刚烈,不在朝廷兴废,更不在书生空谈,而在这里。
五 这样的墨家,理所当然地震惊四方,成为显学。
后来连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 但是,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
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
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
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
是啊,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
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
在儒家看来,社会没有等级,世界是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
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
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