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关灯
),正是在呼唤一种新世纪的“性空美学”。

    这种美学,主张让出无边的空间,创造无边感受。

     无边界,无束缚,无限制,流动不定,幻化无穷。

    此为美学大道,在当代功利世界已经很难见到。

    未料,前不久,居然在俄罗斯举办的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隆重领略,喜叹大美未亡,也让我对俄罗斯的美学潜藏重新高看一眼。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

    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的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

    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空”的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

    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

    事实上,生和灭、垢和净、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含着灭。

    反之,灭中又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

    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

    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

    “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

    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

    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

    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

    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