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关灯
小
中
大
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注释: (1)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
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 三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
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四 诗之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
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
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
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
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五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1),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
"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
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2)"近冯梦华复辨其诬(3)。
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注释: (1) 曾觌《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
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
"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
上亦赐宝盏。
至一更五点回宫。
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
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
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
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
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 (2) 《宋六十名家词》毛晋跋《海野词》:"进月词,一夕西兴,共闻天乐,岂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耶?" (3) 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纯甫赋进御月词,其自记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
子晋遂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不知宋人每好自神其说。
白石道人尚欲以巢湖风驶归功于平调《满江红》,于海野何讥焉?" 六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
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七 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
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
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八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1)"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
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注释: (1)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
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 三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
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四 诗之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
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
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
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
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五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1),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
"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
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2)"近冯梦华复辨其诬(3)。
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注释: (1) 曾觌《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
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
"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
上亦赐宝盏。
至一更五点回宫。
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
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
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
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
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 (2) 《宋六十名家词》毛晋跋《海野词》:"进月词,一夕西兴,共闻天乐,岂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耶?" (3) 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纯甫赋进御月词,其自记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
子晋遂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不知宋人每好自神其说。
白石道人尚欲以巢湖风驶归功于平调《满江红》,于海野何讥焉?" 六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
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七 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
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
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八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1)"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
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