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泱泱千载书院

关灯
公这一爵位。

     又是两年,白云书院不局限于性别之见,招收下一名姓孙的女督学。

    随后,白云书院开始招收一切有志于学习圣贤之道的女学子,只要她们能够通过白云书院的入学考核即可顺利入学。

     熹平七年,边境掀起动乱。

    改革派中流砥柱之一的神威侯赵侃于边境力克众敌,接连拿下几场战役的胜利,不堕其父威名。

     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想法,以衡玉为首的主战派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最后朝廷增兵十万赶赴边境。

     熹平九年春,狄戎政权被彻底打散,五十年内都别想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赵侃携此功劳回京,被册封为兵部左侍郎。

     趁着休沐日,他约着甘语一道上白云书院。

     果然,休沐日里衡玉一般都在书院里。

    赵侃把她和山文华拉去碧湖,四个人泛舟饮酒,顺便聊着趣事。

     赵侃朝衡玉笑道:“我们两现在的官职可是平起平坐了,小夫子你的进展太慢啊。

    ” 衡玉斜睨他一眼,唇角勾起,“前段时间左督御史空缺下来,陛下问我可欲接任此职,被我温声婉拒。

    ” 左督御史乃正二品官职,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赵侃:“……” 甘语和山文华纷纷出声嘲笑,“你说说这是何苦呢,非要拿小夫子和你比。

    ” “就是,有些人啊就是过于不自量力。

    ” 衡玉直接拎起酒坛喝了几口,随意擦了擦嘴角,“灭掉狄戎还有羌人,待你灭掉羌人应该就够资格升任兵部尚书,记得在那个时候再来我面前张狂。

    ” 甘语和山文华又是一阵大笑。

    就连赵侃自己,也只得苦笑摇头,装作没听到她这一句话。

     熹平十五年羌人政权被打散,新政改革顺利完成,上至朝堂下至普通民生皆是焕然一新之态,盛世已至。

     凭此功劳衡玉被点入内阁,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权力之盛令人震惊。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低调,以及熹平帝对她极致的信赖。

     白云书院创办三十年时,衡玉亲自督造一所院史馆。

     如同史书一样,这个院史馆里陈列的一切,就是白云书院自己的史书。

     在院史馆督造完成后,熹平帝亲笔赐下“院史馆”三字,并宣称自己是“白云书院不记名学子”。

     在这一刻,白云书院真真正正有了魂魄,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圣贤文化的代号。

     它彻彻底底达到了当年杜卢的评价—— “这样一所书院,就是古之先贤前来,怕也是要动心的。

    ” “讲究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白云书院达到了先贤所要求的极致。

    ” 白云书院创办五十年时,很多故人都化为一捧黄土,化为史书中的一个符号。

    白云书院依旧静静矗立在帝都郊外,历经岁月而不朽。

     在这个极为隆重的日子,书院第二任院长山文华身着鸦青色长衫,领着白云书院所有在读学子、所有从天南海北赶过来的历届学子,在山门外俯身叩谢白云书院所有先贤。

     是他们,成就了白云书院之偌大美名。

     礼毕,山文华缓缓转身。

     他早已不复少年时俊秀锐利,时光也已经将他打磨成这般温雅通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