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上 識鑒第七
关灯
小
中
大
、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
11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
先為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當為黑頭公。
」 12王子平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 13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為王致力。
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聽下官鼓音,一進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為荊州。
」既而忘之。
以為南郡。
王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
帝尋崩,得免。
後兼三公,署數十人為官屬。
此諸人當時並無名,後皆被知遇。
於時稱其知人。
14周伯仁母冬至舉酒賜三子曰:「吾本謂度江托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並羅列吾前,復何憂?」周嵩起,長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目下耳。
」 15王大將軍既亡,王應欲投世儒,世儒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為荊州。
含語應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雲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當人強盛時,能抗同異,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興愍惻。
荊州守文,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
舒果沈含父子於江。
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來,深以為恨。
16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曰:「卿自求之。
」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
」於時既歎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
17戴安道年十餘歲,在瓦官寺畫。
王長史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
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 18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殊有確然之志。
既反,王、謝相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歎。
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19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
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溫。
劉尹
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
11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
先為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當為黑頭公。
」 12王子平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 13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為王致力。
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聽下官鼓音,一進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為荊州。
」既而忘之。
以為南郡。
王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
帝尋崩,得免。
後兼三公,署數十人為官屬。
此諸人當時並無名,後皆被知遇。
於時稱其知人。
14周伯仁母冬至舉酒賜三子曰:「吾本謂度江托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並羅列吾前,復何憂?」周嵩起,長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目下耳。
」 15王大將軍既亡,王應欲投世儒,世儒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為荊州。
含語應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雲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當人強盛時,能抗同異,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興愍惻。
荊州守文,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
舒果沈含父子於江。
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來,深以為恨。
16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曰:「卿自求之。
」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
」於時既歎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
17戴安道年十餘歲,在瓦官寺畫。
王長史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
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 18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殊有確然之志。
既反,王、謝相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歎。
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19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
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溫。
劉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