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关灯
,为行军司马。

    既二十年,韦病薨,使辟入奏,请益东川。

    诏未允,辟乃微服单骑,复诣葫芦生。

    筮之,揲蓍成卦,谓辟曰:“吾二十年前常与一人曾卜得‘无妄之随’,今复得此卦,非曩昔贤乎!”辟即依阿唯诺。

    葫芦生曰:“若审其人,祸将至矣。

    ”辟不甚信,乃归蜀,果叛。

    宪宗皇帝擒之,戮于藁街。

     唐贺知章,会稽永真人。

    进士擢第,太常少卿,秘书监,为太子诸王侍读。

    性落托放纵,逸思过人。

    年八十余,因醉赋诗,问左右曰:“纸多少”对曰:“有十幅。

    ”乃书告老,乞归乡里。

    皇帝及皇太子、诸王皆赋送行诗,赐越中剡曲以给之。

     孔子行过少陵原,闻妇人哭甚哀,使子贡问焉:“何哭之悲也”妇人曰:“向者刈薪而遗簪。

    ”孔子复问曰:“刈薪遗簪乃常也,而哭悲者何也”答曰:“非惜一簪。

    所以悲,不忘故也。

    ” 唐天后朝,处士孙思邈居于嵩山修道。

    时大旱,有敕选洛阳德行僧徒数千百人于天宫寺讲《仁王经》,以祈雨泽。

    有二人在众中,须眉皓白。

    讲僧昙林遣人谓二老人曰:“罢后可过一院。

    ”既至,问其所来,二老人曰:“某伊洛二水龙也,闻至言当得改化。

    ”林曰:“讲经祈雨,二圣知之乎!”答曰:“安得不知然雨者,须天符乃能致之,居常何敢自施也”林曰:“为之奈何?”二老曰:“有修道人以章疏闻天,因而滂沱,某可力为之。

    ”林乃入启。

    则天发使嵩阳召思邈。

    内殿飞章,其夕天雨大降。

    思邈亦不自明,退诣讲席,语林曰:“吾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何也?”因请问二老。

    二老答曰:“非利济生人,岂得升仙。

    ”于是思邈归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

     晋尚书令卞壶死苏峻之难,葬在上元县。

    后盗发其墓,见壶鬓发苍白,面色如生,两手皆拳,甲穿于手背,安帝赐钱十万,令改葬焉。

     挚虞《要注》云:晋武帝时,有彭权为侍中。

    帝问“髦头”义,权答曰:“秦时有奇怪,触山截水,无不崩溃,惟畏髦头。

    ”帝乃令虎贲之士戴之,以卫左右。

     河东裴章者,其父胄,曾镇荆州。

    门僧昙照,道行甚高,能知休咎。

    章幼时为昙照所重,言其官班位望过于其父。

    章弱冠,父为娶李氏女。

    乃三十年余,章従职太原,弃其妻于洛中,过门不入,别有所挈。

    李氏自感其薄命,常褐衣髽髻,读佛书,蔬食。

    又十年,严经自荆州移镇太原,昙照随之。

    章因见昙照叙旧。

    照惊噫久之,谓之曰:“贫道五十年前常谓郎君必贵,今削尽,何也”章自以薄妻之事启之。

    照曰:“夫人生魂诉上帝,以罪处君。

    ”后旬日,为其下以刀划腹于浴斛,五脏堕地遂死。

     唐贞观中,张宝藏为金吾长史,尝因下直归栎阳,路逢少年畋猎,割鲜野食。

    倚树长叹曰:“张宝藏身年七十,未尝得一食酒肉如此者,可悲哉!”傍有一僧,指曰:“六十日内,官登三品,何足叹也。

    ”言讫不见。

    宝藏异之,即时还京。

    太宗苦病痢疾,众医不效,即下诏问殿廷左右,有能治此疾者,当重赏之。

    宝藏曾困此疾,即具疏以“乳煎荜方”进。

    上服之,立差。

    宣下宰臣,与五品官。

    魏征难之,逾月不进拟。

    上疾复作,问左右曰:“吾前服乳煎荜有效。

    ”复令进之,一啜又平复。

    上问曰:“尝令与进方人五品官,不见除授,何也”征惧曰:“奉诏之际,未知文武二吏。

    ”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

    我天子也,岂不及汝邪”乃厉声曰:“与三品文官。

    ”立授鸿胪卿,时正六十日矣。

     陶弘景隐居茆山,梁武帝每有大事,飞诏与之参诀。

    时人谓隐居为“山中宰相”。

     梁张僧繇善画,为吴兴太守。

    武帝每思诸王在外藩者,即令僧繇乘传往写其貌,如对其面。

    尝于江陵天皇寺画佛并仲尼及十哲,帝曰:“释门之内画此,何也”对曰:“异日赖之。

    ”至后周焚灭佛教,以此殿有儒圣,独不焚之。

    又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睛。

    人问之,答曰:“点则飞去。

    ”众人以为虚诞,固请点之。

    顷刻雷霆,二龙乘云腾上,其二不点者犹在。

    画之通神若此。

     晋何曾,家法修整,年五十以上,每见妻,必正衣冠,自坐面南,妻坐面北。

    上酒酬酢,一岁不至再三。

    年八十而终焉。

     唐贞元初,河南少尹李则卒,未殓。

    有一朱衣人投刺申吊,自称苏郎中。

    既入,哀恸尤甚。

    俄顷,亡者遂起,与之相搏,家人子弟惊走出堂。

    二人闭门殴击,抵暮方息。

    孝子乃敢入,见二尸并卧一床,长短、形状、姿貌、鬓髯、衣服一无差异。

    于是聚族不能定识,遂同棺葬之。

     汉武陈皇后,本其姑公主鼓女也,色衰,弃后宫,乃以黄金五百斤赠司马相如,令作赋。

    赋成,帝见之,再得宠幸。

     侯景常有一瘤,如小龟。

    每战胜,龟则起。

    及其败死之日,瘤入一寸。

     东汉耿秉镇抚西边,单于匈奴多怀其恩,闻秉卒,有嫠面流血哀痛者,举国发丧。

     唐元和初,有天水赵云,客游鄜畤,过中部县。

    县寮有宴,吏擒一囚至,其罪不甚重,官寮愿纵之。

    云醉,因劝加于刑责,于是杖之二十。

    累月,云出塞,行及芦子关,道逢一人,邀之言款。

    日暮,延云下道过其居,去路数里。

    于是命酒偶酌,既而问之曰:“君省相识否”云曰:“未尝。

    此行实昧平昔。

    ”乃曰:“前月中部值君,遭罹横罪。

    与君素无仇隙,为君所劝,因被重刑。

    ”云遽起,谢之。

    其人曰:“吾望子久矣,岂虞于此获雪小耻。

    ”乃命左右拽入一室,室有大坑,深三丈余,中唯贮酒糟数十斛。

    剥去其衣,推云于中。

    饥食其糟,渴饮其汁,旦夕昏民。

    几一月,乃传出之,使人蹙頞鼻额,挼捩肢体、手指、肩髀,皆改于旧,提出风中,倏然凝定,至于声韵亦改,以为贱隶。

    弟为御史出按灵州狱。

    云以前事密疏示之。

    其弟告于观察使李銛。

    由是发卒讨寻,尽得奸人,而覆灭其党。

    临刑亦无隐匿,云前后变改人者数代矣。

     郑覃历官三十任,未尝出都门,便登相位,以至于终。

     唐萧瑀尝因内宴,上曰:“自知一座最贵者,先把酒。

    ”时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相顾未言,瑀引手取杯。

    帝问曰:“卿有何说”瑀曰:“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太宗抚掌,极欢而罢。

     唐贞观初,丹阳令王琼三年调集,遭黜。

    琼甚愤惋,乃赍百千,诣茆山道士叶灵中,求章奏以问吉凶。

    灵中年九十,强为奏之,其章随香烟飞去,缥眇不见。

    食顷后坠地,有朱书批其末,云:“受金百两,折禄三年;枉杀二人,死后处断。

    ”一岁,琼无疾暴卒。

     唐初有僧玄奘往西域取经,一去十七年。

    始去之日,于齐州灵岩寺院,有松一本立于庭,奘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

    若归,即此枝东向,使吾门人弟子知之。

    ”及去,年年西指,约长数丈。

    一年忽东向指,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

    ”乃西迎之。

    奘果还归,得佛经六百部。

    至今众谓之“摩顶松。

    ” 东晋大将军赵固所乘马暴卒,将军悲惋⊥至,吏不敢通。

    郭璞造门语曰:“余能活此马。

    ”将军遽召见。

    璞令三十人悉持长竿,东行三十里,遇丘陵社林,即散击,俄顷擒一兽如猿。

    持归至马前,兽以鼻吸马,马起跃如。

    今以猕猴置马厩,此其义也。

     《说苑》曰: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

    于是使人以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崇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言未既,天大雨。

     汉霍光立宣帝,帝谒太庙为初献。

    帝行而光在后,帝恐惧,如负荆棘。

     后汉贾琮为冀州刺史,传车垂赤帷裳,琮升车褰帏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善恶,何垂帷裳以自掩塞乎”百姓闻之,振悚耳目。

     吴隐之为广州刺史。

    旧有贪泉,人饮之则贪黩。

    隐之酌而饮之,兼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又居母丧,过礼,家贫,无以候宵分,常有双鹤至夜半惊唳,隐之起哭,不失其时。

     伍员吹箫行乞,食于市。

     庖丁善解牛,投刃皆虚。

    丁曰:“臣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及今十九年而刃无肯綮,若初发硎,游刃必有余地也。

    ” 郢人以垩漫其鼻,薄如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尽去其垩而不伤鼻。

     唐高宗尝苦头风而目闭心乱,乃召医工。

    工曰:“当于眉间刺血,即差。

    ”天后怒曰:“天子头是汝出血处”命扑之。

    帝曰:“若因血获差,幸也。

    ”遂针之,血出,溅黼衣,眼遂明而悉复平。

    天后自抱绘帛以赠医工。

     阮籍放旷,有兵家女极有容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遂往哭之,尽哀而返。

     唐太宗皇帝虬须,可以挂弓。

     唐韩干善画马,闲居之际,忽有一人,玄冠朱衣而至。

    干问曰:“何缘及此”对曰:“我鬼使也。

    闻君善画良马,愿赐一匹。

    ”干立画焚之。

    数日因出,有人揖而谢曰:“蒙君惠骏足,免为山水跋涉之苦,亦有以酬效。

    ”明日,有人送素缣百匹,不知其来,干收而用之。

     谢灵运临刑,剪其须施广州佛寺。

    须长三尺,今存焉。

     《博物志》曰: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一人哭于当道,问其故,乃曰:“吾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

    吾行必以暴风雨,灌坛当吾道,不敢以疾风暴雨也。

    ”梦觉,召太公。

    三日,果疾风暴雨过境。

     晋桓豁镇荆州,有一参军,五月五日采鸲鹆雏,剪其舌,令学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