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二十七祖传大法 达摩老祖度元通
关灯
小
中
大
第十八回二十七祖传大法达摩老祖度元通
尊者正与国王同车在道:忽然缨络童子立于车前,望着国王与尊者稽首。
尊者一见,便问道:“汝忆往事否?”童子答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
师演摩诃般苦,我转甚深修多罗。
今日之事,盖契前因。
”尊者点首,乃顾谓王曰:“此童子非他人,即大势至菩萨是也。
此圣人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
四五年内,却返此方。
”国王听罢,随下车敬礼。
童子复向尊者求度,尊者乃以昔因,遂呼童子名为般若多罗,说道:“吾为普度化缘特行到东,来来路路,世法纷纷,度不能尽。
我于光中已知我国后有东度之人,能继我志,愿汝其留意。
”随付法眼藏偈曰: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尊者付法眼与般若多罗毕,乃辞王曰:“贫僧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一乘,毋忘外护。
”王听了尊者之说,乃道:“师何遽然辞去?我方欲大建道场,奉师广演上乘,普度群生,以昌国运。
”尊者道:“法器吾已付般若多罗,道场功果尚有元通。
”元通听得,亦求终始度脱。
尊者道:“汝尚有东来一路因缘,返国须当收拾,莫遗因中之因,以造未完之度。
”元通志记了。
国王乃命车载般若多罗,同归国内。
尊者到得国内,入得寓中,即还本座,跏趺而逝。
国王之下无不悲泣。
元通亦惨然落泪。
惟有般若多罗说道:“我王不必悲泣,元通也未可哀号,俱是滞泥凡情,未曾烛照。
吾师已返未始有始,到彼极乐世界。
我王当以龛舆送出南郊,吾师自有神化。
”国王乃造木龛送尊者郊外。
元通等香花围绕,只见翕中尊者化火自焚。
王乃收其舍利,造塔瘗之。
后有僧名觉义赞叹一偈曰: 本来何处,既往何处。
未始有始,是往去往。
话说东印度王安瘗了密多尊者,乃建道场,崇修佛典,拜般若多罗尊者传度国中。
多罗尊者辞谢王曰:“吾师原自南印度来,今彼度复有圣出,吾当行化彼度,这道场当付元通主之。
”言罢,向王一稽首,如风行电掣而去。
元通只得完了道场别王,王亦以礼送出东郊,辞谢方行,回归南印度。
时德胜王已宾天,继国度后王,名香至,贤明好道: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众僧。
一日查阅库藏,见有无价宝球,乃命臣工布施僧众,有此功德。
国王先是生有二子,长名月净多罗,次名功德多罗。
这日元通回朝,王问不如密多尊者东度事迹。
元通一一启王。
王听毕,合掌称赞。
忽然后宫祥光绕殿,异香袭人。
宫人来报,生产一子,国王大喜。
当时起名菩提多罗。
赏赐一领锦襕袈裟与元通,令其净刹养道不提。
且说香至王自生了三子,长大却与两子不同,颖悟非常,仁贤出众,一心只要出家为僧。
父王及妃嫔屡劝不从。
一日到净刹中闲行,见元通闭关入定,乃问左右服侍行者,都说:“师尊自随二十六祖东度归来,多年闭关入定。
”王子听了,把手指弹关门四下,不言而回。
左右不敢启问。
却说香至王喜舍宝珠,忽然一个僧人来乞宝珠,口称自东印度来,且求会三个殿下。
国王随传谕三个王子,迎进僧人,入得朝堂,望上稽首。
国王答礼赐座,问其法号。
僧人答道:“贫僧法号般若多罗。
”国王听了,合掌道:“原来就是吾国不如密多尊者法嗣。
元通禅师回国,备称功德。
”随奉宝珠,尊者接了宝珠。
三位王子出得宫来,见了尊者。
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受宝珠,问三位王子:“此宝光有能及此否?”第一月净多罗与第二功德多罗同声答道:“此宝七宝中贵重无二,非尊者道光力,孰能受之?”惟第三菩提多罗答道:“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众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众光中智为上。
师如有道:其宝自光;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道:“于诸物中,何物无相?答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尊者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答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答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
即以宝珠拜还王所,不受。
稽首辞王并三位王子,出朝飞步而去。
后有赞扬菩提多罗三殿下辨慧五言四句。
诗曰: 莫载惟法性,人我皆具中。
天生菩提祖,独悟无上宗。
却说三王子,自与般苦多罗尊者辨论法性,尊者
尊者一见,便问道:“汝忆往事否?”童子答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
师演摩诃般苦,我转甚深修多罗。
今日之事,盖契前因。
”尊者点首,乃顾谓王曰:“此童子非他人,即大势至菩萨是也。
此圣人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
四五年内,却返此方。
”国王听罢,随下车敬礼。
童子复向尊者求度,尊者乃以昔因,遂呼童子名为般若多罗,说道:“吾为普度化缘特行到东,来来路路,世法纷纷,度不能尽。
我于光中已知我国后有东度之人,能继我志,愿汝其留意。
”随付法眼藏偈曰: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尊者付法眼与般若多罗毕,乃辞王曰:“贫僧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一乘,毋忘外护。
”王听了尊者之说,乃道:“师何遽然辞去?我方欲大建道场,奉师广演上乘,普度群生,以昌国运。
”尊者道:“法器吾已付般若多罗,道场功果尚有元通。
”元通听得,亦求终始度脱。
尊者道:“汝尚有东来一路因缘,返国须当收拾,莫遗因中之因,以造未完之度。
”元通志记了。
国王乃命车载般若多罗,同归国内。
尊者到得国内,入得寓中,即还本座,跏趺而逝。
国王之下无不悲泣。
元通亦惨然落泪。
惟有般若多罗说道:“我王不必悲泣,元通也未可哀号,俱是滞泥凡情,未曾烛照。
吾师已返未始有始,到彼极乐世界。
我王当以龛舆送出南郊,吾师自有神化。
”国王乃造木龛送尊者郊外。
元通等香花围绕,只见翕中尊者化火自焚。
王乃收其舍利,造塔瘗之。
后有僧名觉义赞叹一偈曰: 本来何处,既往何处。
未始有始,是往去往。
话说东印度王安瘗了密多尊者,乃建道场,崇修佛典,拜般若多罗尊者传度国中。
多罗尊者辞谢王曰:“吾师原自南印度来,今彼度复有圣出,吾当行化彼度,这道场当付元通主之。
”言罢,向王一稽首,如风行电掣而去。
元通只得完了道场别王,王亦以礼送出东郊,辞谢方行,回归南印度。
时德胜王已宾天,继国度后王,名香至,贤明好道: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众僧。
一日查阅库藏,见有无价宝球,乃命臣工布施僧众,有此功德。
国王先是生有二子,长名月净多罗,次名功德多罗。
这日元通回朝,王问不如密多尊者东度事迹。
元通一一启王。
王听毕,合掌称赞。
忽然后宫祥光绕殿,异香袭人。
宫人来报,生产一子,国王大喜。
当时起名菩提多罗。
赏赐一领锦襕袈裟与元通,令其净刹养道不提。
且说香至王自生了三子,长大却与两子不同,颖悟非常,仁贤出众,一心只要出家为僧。
父王及妃嫔屡劝不从。
一日到净刹中闲行,见元通闭关入定,乃问左右服侍行者,都说:“师尊自随二十六祖东度归来,多年闭关入定。
”王子听了,把手指弹关门四下,不言而回。
左右不敢启问。
却说香至王喜舍宝珠,忽然一个僧人来乞宝珠,口称自东印度来,且求会三个殿下。
国王随传谕三个王子,迎进僧人,入得朝堂,望上稽首。
国王答礼赐座,问其法号。
僧人答道:“贫僧法号般若多罗。
”国王听了,合掌道:“原来就是吾国不如密多尊者法嗣。
元通禅师回国,备称功德。
”随奉宝珠,尊者接了宝珠。
三位王子出得宫来,见了尊者。
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受宝珠,问三位王子:“此宝光有能及此否?”第一月净多罗与第二功德多罗同声答道:“此宝七宝中贵重无二,非尊者道光力,孰能受之?”惟第三菩提多罗答道:“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众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众光中智为上。
师如有道:其宝自光;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道:“于诸物中,何物无相?答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尊者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答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答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
即以宝珠拜还王所,不受。
稽首辞王并三位王子,出朝飞步而去。
后有赞扬菩提多罗三殿下辨慧五言四句。
诗曰: 莫载惟法性,人我皆具中。
天生菩提祖,独悟无上宗。
却说三王子,自与般苦多罗尊者辨论法性,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