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关灯
投降是一剂苦口的药片,但贝当元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对抗过德国人的英雄。

    是的,他老了,但薇安妮和别人一样,相信这恰好为他审时度势提供了更好的视角。

    他开创了一条能让男同胞们回家的道路,所以结局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截然相反。

     然而薇安妮能够理解的这件事却让伊莎贝拉倍感困惑:贝当代表法国投降是为了拯救生命、保护他们的国家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

    投降的条件的确很不利:法国将被分成两个区域。

    占领区——国家的北半边和沿海地区(包括卡利沃)——将被纳粹侵占和统治。

    法国广阔的中部,也就是巴黎和地中海之间的那片区域将成为自由区,由地处维希的法国新政府与纳粹合作统治,领袖为贝当元帅本人。

     法国刚一投降,食物就变得紧缺起来,洗衣皂也成了遍寻不到的稀罕之物,而定量配给卡就更是指望不上了。

    电话和邮递服务一样,变得不可信赖。

    纳粹实际上切断了城市与村镇之间的通信。

    唯一可以获准通过的信件就是德国的明信片,但对薇安妮来说,这些变化还不是最糟糕的。

     伊莎贝尔变得根本就无法与人相处。

    自从投降以来,在辛勤地重建和重植自己的花园、修复受损的果树时,薇安妮不止一次地停下手中的农活,看到伊莎贝尔站在大门口凝望着天空,仿佛有什么黑暗而又恐怖的东西即将到来。

     伊莎贝尔满嘴谈论的都是纳粹的残暴和他们屠杀法国人的决心。

    她没有能力——这是当然的了——闭上嘴巴。

    鉴于薇安妮拒绝听她讲话,索菲就成了她的听众,她的追随者。

    她给可怜的索菲脑袋里灌输了不少有可能发生的可怕画面,吓得这孩子噩梦连连。

    薇安妮不敢把两人单独留下。

    今天——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她强迫两人和她一起来到镇子里,看看定量配给卡能给自己换来点什么。

     她们已经在肉铺门口的队伍里站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了,伊莎贝尔几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抱怨,她显然觉得自己必须出来采购食物这件事情一点意义也没有。

     “薇安妮,你看。

    ”伊莎贝尔说。

     她的声音变得更加戏剧化了。

     “薇安妮。

    你看。

    ” 她转过头来——只为了让自己的妹妹闭嘴——然后看到了他们。

     德国人。

     街道上上下下的门窗全都被猛地关上了。

    人群消失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薇安妮猛然发现人行道上只剩下自己、妹妹和女儿还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她拽住索菲,拉着她靠在了肉铺紧闭的大门旁。

     伊莎贝尔目空一切地走上了大街。

     “伊莎贝尔。

    ”薇安妮用尖利的嘘声驱赶着她,可伊莎贝尔还是坚守在原地,一双绿色的眼睛里闪烁着仇恨的光芒,惨白、瘦削的美丽脸庞上满是划痕和瘀青。

     领头的那辆绿色卡车在伊莎贝尔的面前停了下来。

    卡车的后面,士兵们正对坐在长凳上,把来复枪随意地摆放在大腿上。

    他们看上去很年轻,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戴着崭新头盔的样子充满了渴望,灰绿色的军装上挂着闪亮的徽章。

    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没有恶魔;真的只是一群男孩子。

    他们扭着脖子想要看看是什么阻塞了交通。

    看到伊莎贝尔站在那里,他们全都微笑着挥起手来。

     薇安妮一把抓住伊莎贝尔的手,用力地把她拽走了。

     整支军队隆隆地驶过她们的身旁,包括一连串的汽车、摩托车,还有盖着伪装网的货车。

    武装坦克在鹅卵石街道上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紧随其后的是步行的士兵。

     长长的两列纵队齐步行进着穿过了小镇。

     伊莎贝尔大胆地跟在他们身旁,一直走到了维克多·雨果大街。

    德国人朝着她挥手,看上去更像是一群游客,而不是什么征服者。

     “妈妈,你不能让她一个人走掉。

    ”索菲说。

     “该死。

    ”薇安妮抓起索菲的手,追赶着伊莎贝尔,并在下一个街区处赶上了她。

     平日里人山人海的镇广场上几乎空无一人。

    看到德国人把汽车停在了镇公所的门口,镇上没有几个人还敢留在那里。

     一位军官出现了——或者薇安妮是因为他开始发号施令而推断他是一位军官。

     士兵们在巨大的鹅卵石广场上绕着圈行进起来,宣称着自己势不可当的存在。

    他们扯下法国国旗,换上了他们的纳粹卍字旗:红黑色的背景上画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卍字记号。

    旗子升起来之后,军队齐刷刷地停下了脚步,伸出右臂高呼“希特勒万岁”。

     “如果我有把枪,”伊莎贝尔说,“我会让他们看看,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投降。

    ” “嘘。

    ”薇安妮说,“你的那张嘴会害我们全都没命的。

    走吧。

    ” “不。

    我想要——” 薇安妮朝着伊莎贝尔转过脸来,“够了。

    你不许再为我们引来任何的注意力了。

    明白吗?” 伊莎贝尔最后一次充满仇恨地瞪了一眼行进中的士兵们,跟着薇安妮迈开了脚步。

     她们从主街溜了出去,钻进了一处通往女帽店后巷的墙缝之间。

    她们听到了士兵们的歌声,随后是一声枪响。

    又一声枪响。

    有人尖叫了起来。

     伊莎贝尔停下了脚步。

     “你敢。

    ”薇安妮喝道,“走。

    ” 她们一路在暗巷里穿行,听到有声音朝着自己的方向传来就蹲进门洞。

    一行人穿过小镇的时间比往常都要久,但最终还是踏上了土路。

    她们沉默不语地经过墓地,回到了家中。

    一进屋,薇安妮就猛地关上了身后的房门,挂上了锁。

     “你看到了吗?”伊莎贝尔马上开了口,显然她一直都在等待着发问。

     “回你的房间去。

    ”薇安妮对索菲说。

    无论伊莎贝尔准备说些什么,她都不打算让索菲听见。

    薇安妮解开头上的帽子,放下了手中空荡荡的篮子,双手不住地颤抖。

     “他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机场。

    ”伊莎贝尔说,她开始踱步,“即便已经投降,我还是没有料到事态的发展竟然这么快。

    我不相信……我以为我们的士兵无论如何都会战斗下去的。

    我以为……” “别再咬你的指甲了,你知道自己会把它们咬出血来的。

    ” 伊莎贝尔看上去就像一个疯女人,齐腰的金色发辫松散地垂坠下来,瘀青的脸庞因为愤怒而变得扭曲。

    “纳粹来了,薇安妮。

    在卡利沃。

    他们的旗帜飘扬在镇公所、凯旋门还有埃菲尔铁塔上。

    刚进镇子五分钟,他们就开枪了。

    ” “战争结束了,伊莎贝尔。

    贝当元帅是这么说的。

    ” “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你刚才没看到他们举着枪、扛着旗、趾高气扬的样子吗?我们需要离开这里,薇。

    我们要带上索菲离开卡利沃。

    ” “去哪儿?” “哪儿都行。

    里昂,也许普罗旺斯。

    妈妈出生的多尔多涅区的那个镇子叫什么来着?布朗托姆。

    我们可以去找她的朋友,那个巴斯克女人。

    她叫什么名字?也许她可以帮助我们。

    ” “你让我头疼。

    ” “头疼并不是你最大的麻烦。

    ”伊莎贝尔边说边再一次踱起步来。

     薇安妮走到她的身边,“你是不会做出任何疯狂或者愚蠢的事情来的。

    我理解得对不对?” 伊莎贝尔沮丧地哀号了起来,跨着大步迈上了楼梯,重重摔上了身后的房门。

     投降。

     这个词被困在了伊莎贝尔的思绪里。

    当天晚上,她躺在楼下的客房里,仰头凝视着天花板,感觉失落深深地钻进了自己的心里,让她无法厘清思绪。

     她是否应该像某些无助的女孩一样在这座房子里挨过战争的岁月,洗洗衣服,站在领取食物的队伍中,或是擦擦地板呢?难道她就只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敌人夺走法国的一切吗? 她总是感到孤独和沮丧——或者至少自从她有记忆以来,这种感觉就一直没有消失过——但从不曾像现在这般苦涩。

    她被困在这片郊野之中,没有朋友,什么都没有。

     不。

     她肯定能做些什么。

    即便是在这里,即便是现在。

     把值钱的东西都藏起来。

     她满脑子都在思考这件事情。

    德国人会把镇上的房子都洗劫一空,对此她毫不怀疑。

    那时候,他们肯定会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抢走。

    而她自己的政府——那群懦夫——对此心知肚明。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清空卢浮宫里的大部分藏品、把假画挂在博物馆墙壁上的原因。

     “这也算不上是什么计划。

    ”她嘟囔着,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得多了。

     第二天,薇安妮和索菲刚一出门去学校,伊莎贝尔就开始动手了——忽略了薇安妮让她去镇上采买食物的要求。

    她实在是无法忍受看到那些纳粹,而一天没有肉吃也算不上是什么大问题。

    于是她在房子里搜索了一番,打开衣柜,翻拣着抽屉,还巡视了一遍床下,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起来,放在餐厅的隔板桌上。

    她找到了不少传家宝——曾祖母梭编的蕾丝制品,一套纯银的盐和胡椒瓶,姨妈留下的、镶着金边的里摩日大浅盘,几幅小型的印象派画作,一块用精致的乳白色阿朗松蕾丝制作的桌布,几本相册,一个装有薇安妮、安托万和儿时的索菲合影的银相框,母亲留下的珍珠,薇安妮的婚纱等。

    伊莎贝尔把每一样东西都装箱打包,放进了一只有着木头镶边的皮箱里。

    她拽着皮箱走过遭人践踏过的草坪,每次磨蹭到一块石头或是撞到什么东西,脸上都会抽搐一下。

    挪到谷仓里时,她已经喘不上气来了,浑身上下大汗淋漓。

     谷仓比她记忆中的小了许多。

    干草棚——那里曾经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她感到快乐的地方——其实只是二楼的一个小夹层。

    一小截地板高踞在梯子的顶端和房顶的下方。

    透过房顶,还能看到几片狭窄的天空。

    多少个小时,她曾独自抱着图画书,假装有人会在意地前来寻找她?她总是在等待自己的姐姐,可对方却只知道陪伴在瑞秋或安托万的左右。

     她把回忆推到了一边。

     谷仓的中央只有不到三十英尺宽。

    这里曾是她的曾祖父建来存放四轮马车的地方——那时候她的家族还十分富有。

    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辆老旧的雷诺车还停在中间。

    畜栏里摆满了拖拉机的零件、挂满蛛网的木头梯子和生锈的农具。

     她关上谷仓的门,走向了那辆汽车。

    驾驶座的门吱扭一声被打开了,不情愿地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响声。

    她爬了进去,点燃引擎,向前开了八英尺左右,然后停了下来。

     现在,一扇活板门显露了出来。

    门板大约五英尺长、四英尺宽,由连带着皮带的厚木板制成。

    别人几乎不可能看到这里还有一扇通往地窖的门,尤其是当它像现在这样被覆盖在灰尘和老干草下面时。

    她拉开门板,让它靠在车后凹陷下去的保险杠上,朝着散发着霉味的暗处张望了起来。

     用手抓住箱子的皮带,她打开手电筒,把它夹在自己的腋下,缓慢地顺着梯子爬了下去。

    伴随着当啷几声,皮箱被她拽了下来,一个横挡又一个横挡,直到她下到了楼梯的底部。

    箱子重重地砸在了她脚边的泥地上。

     和楼上的厩楼一样,这个藏身之处也比她儿时印象中的要小得多。

    这里大约有八英尺宽、十英尺长,四面都立着架子,地板上还摆着一张旧床垫。

    这些架子曾被用来摆放酿酒的酒桶,可上面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一盏灯了。

     她把箱子塞进了后面的角落里,然后返回屋里又取了一些腌制的食物、毯子、药品、父亲的猎枪和一瓶酒,把它们悉数放在了架子上。

     当她沿着梯子爬上去的时候,发现薇安妮出现在谷仓里。

     “你跑来这里做什么?” 伊莎贝尔用裙子上破旧的棉布料擦了擦沾满尘土的双手。

    “我把你的贵重物品全都藏起来了,还在下面放了补给品——以防我们需要躲避纳粹。

    下来看看。

    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

    ”她沿着梯子爬了回去,带着薇安妮走进了黑暗之中。

    点上灯,伊莎贝尔骄傲地展示了一下父亲的猎枪、食物和药品。

     薇安妮径直走向母亲的珠宝盒,打开了盒盖。

     盒子里放着胸针、耳环和项链,大多数都是古董。

    盒底的蓝丝绒上还摆放着一串外祖母结婚那天戴过的一串珍珠项链。

    这是她们的母亲在结婚时从外祖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你某天也许会需要把它们卖掉。

    ”伊莎贝尔说。

     薇安妮猛地盖上了盒子。

    “它们都是传家宝,伊莎贝尔。

    是留给索菲结婚时用的——还有你。

    我是绝不会把它们卖掉的。

    ”她不耐烦地叹了一口气,转向了伊莎贝尔,“你从镇上买了些什么吃的回来?” “我一直忙着干这个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