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关灯
接下来三年,她们不间断地鱼雁往返。

    写信不再只是例行公事,而是维系生命的绳索。

    每个星期日傍晚,塔莉固定回到粉红与紫色装潢的儿童房,坐在白色书桌前,在笔记本活页上洋洋洒洒写下思绪、梦想、忧虑与挫折。

    有时她也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法拉头的新造型让她显得多妩媚,或是她在初中毕业舞会穿的名牌少女礼服GunnySax,但她有时会写下深沉的心事,告诉凯蒂她在夜里失眠,或梦见妈妈回来了,说塔莉是她的荣耀。

    外公过世时,塔莉向凯蒂寻求安慰,她一直强忍泪水,直到听见好友在电话中说:“噢,塔莉,你一定很难过。

    ”这才终于哭了出来。

    人生中第一次,塔莉没有说谎也没有加油添醋(至少不太多),只是单纯呈现出自己,对凯蒂而言这样就足够了。

     时间来到1977年夏季,再过短短几个月,她们就要升上高三,各自成为学校的老大姐。

     今天是塔莉期待好几个月的日子,她终于能真正踏上三年前穆勒齐伯母指引的那条路。

     成为下一个珍恩·艾诺森。

     这句话成为她的信念,有如神奇的密码,装载着她的雄心壮志,让梦想不再虚幻。

    当年在斯诺霍米什那个厨房中埋下的种子疯狂发芽,深深根植在她心中。

    以前她没察觉自己多么需要梦想,但现在梦想改变了她,让她由被妈妈遗弃的可怜塔莉,蜕变为准备赢得全世界的女孩。

    这个目标让她的身世显得无足轻重,给予她挑战的方向、生活的支柱。

    她由信中得知她的努力让伯母很欣慰,也知道凯蒂与她有志一同,她们将一起当上记者,追查新闻,撰写报道。

    一对好搭档。

     她站在人行道上,仰望眼前的建筑,感觉有如银行大盗望着诺克斯堡国家金库。

     这家ABC的加盟公司影响力极广、备受尊崇,没想到竟藏身在丹尼重划区的小建筑里,根本毫无景观可言,没有令人肃然起敬的落地窗,大厅没有半件艺术品,只有一座L形柜台,一个还算漂亮的接待小姐,三张芥末黄的一体成形塑料椅。

     塔莉深吸一口气,挺直背走进去。

    她在柜台报上姓名,接着在墙边的一张椅子坐下。

    等了很久才轮到她面试,但她保持仪态庄重,不显得坐立不安,努力克制住脚点地的冲动。

     说不定有人正在观察她。

     “哈特女士?”接待小姐终于抬头叫她,“他可以见你了。

    ” 塔莉站起来,露出随时可以上镜头的沉着微笑,“谢谢。

    ”她跟着接待小姐穿过几道门,来到另一个等候区。

     在那里,她终于见到了那个人。

    将近一年来,她每个星期固定写信给他。

     “你好,罗巴赫先生。

    ”她握住他的手,“很荣幸终于能见到你。

    ” 他比想象中来得疲惫苍老,油亮的秃顶上只有一小撮红灰色头发,而且没有一根是整齐的,浅蓝色休闲西服上有白色车线缀饰,“请来我的办公室详谈,哈特小姐。

    ” “哈特女士。

    ”她纠正,最好一开始便说清楚。

    葛洛莉雅·史坦能说过,想得到尊重就必须开口要求。

     罗巴赫先生怔怔地望着她,“抱歉?” “若你不介意,麻烦称呼我为哈特女士,我想你应该不反对吧?名校乔治敦大学英美文学系的高才生想必不会抗拒新潮流吧?相信你一定是社会觉醒运动的先锋,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得出来。

    对了,我喜欢你的眼镜。

    ” 他呆望着她,嘴巴微微张开,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请跟我来,哈特女士。

    ”他带着她穿过空无一物的白色走廊,最里面左边有一扇仿木门,他打开进入。

     他的办公室空间不大,两面有窗,其中一扇正对着高架单轨电车的水泥轨道。

    墙上没有半点装饰。

    他办公桌前有张黑色折叠椅,塔莉坐下。

     罗巴赫先生坐下之后看着她,“一百一十二封信,哈特女士。

    ”他拍了拍桌上一个鼓鼓的牛皮纸档案夹。

     她寄的信他全保留了,这应该是好消息。

    她从公文包中拿出最新版的履历表放在桌上,“你应该留意到了,我写的报道多次登上校刊头版,我另外附上危地马拉震灾的深入报道、昆兰事件[32]的后续追踪,以及弗雷迪·普林兹[33]寻死前数日的观察剖析,绝对令人揪心。

    这几篇文章应该能显示我的能力。

    ” “你今年十七岁。

    ” “对。

    ” “下个月你要开始念高三。

    ” 那些信没有白写,他知道她的所有数据。

     “没错。

    对了,我认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报道角度:前进高三,1978年度毕业班纪实。

    或许可以每个月播出一篇专题报道,揭露地区公立高中的真实面貌,我相信读者一定——” “哈特女士。

    ”他双手指尖立靠在一起形成三角形,下巴放在上面看着她,她感觉得出来他极力忍着笑。

     “是,罗巴赫先生。

    ” “我们可是ABC公司的加盟公司,不可能雇用高中生的。

    ” “可是你们有实习生。

    ” “只限大学生,华盛顿州立大学或其他学校。

    我们的实习生大部分都在校园电视台工作过,所以熟悉电视台的工作模式。

    很抱歉,但你还没准备好。

    ” “噢。

    ” 他们彼此对望。

     “哈特女士,我从事这份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了,很少看到像你这么有企图心的人。

    ”他再次拍拍那叠信件,“这样好了,继续写文章寄给我,我会帮你留意机会。

    ” “也就是说,等我准备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候,你会雇用我?” 他大笑,“总之继续寄文章来就对了。

    努力念书拿好成绩上大学,知道吗?其他的到时候再说吧。

    ” 塔莉重新燃起斗志,“我会每个月寄一篇新报道。

    罗巴赫先生,总有一天你会雇用我的,等着瞧吧。

    ” “哈特女士,我乐观其成。

    ” 他们继续聊了一下,然后罗巴赫先生送她出去。

    下楼时,他停在奖座展示柜前,里面有几十座艾美奖与其他新闻奖项,金色奖座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有一天我会赢得艾美奖。

    ”她用指尖摸摸玻璃。

    她不准自己因为这次的挫折感到受伤,没错,这只是一次小小挫折而已。

     “塔莉·哈特,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

    回去念高中吧,享受你的高三生活,不要急,现实人生来得很快。

    ” 街道上的景色有如风景明信片,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是适合拍照的晴朗天气,这样的西雅图会引诱外地人卖掉他们的房子,离开平淡无奇的老家搬来这里。

    可惜他们不知道这种天气多稀有,这一带的夏季来得迅速绚烂,仿佛火箭发射般,但离开时也一样快。

     她将外公的笨重黑色公文包拥在胸前走向公车站牌,头顶上,一辆单轨列车由轨道飞驰而过,地面随之震动。

     回家的路上,她告诉自己其实得到了一个好机会,现在要做的是进大学证明自己的能力,然后争取更好的工作。

     然而,无论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