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关灯
一盆温水,让米在水里浸得半个时辰,才将米捞出来,稍稍沥干水分。

     浸米这步是为了叫米粒吸水均匀,煮后口感一致,不夹生,不过软。

     有留校学子来定了两盒寿司,姚如意这便开始包上了。

     煤饼烧得赤红,火苗从孔洞中摇动,火候正好。

    她取来竹蒸笼,铺上干净的棉纱,将沥干的米均匀地铺在上头,将竹蒸笼搁在已上汽的铁锅上,再将棉纱布边角细细掖进笼沿,不让一丝蒸汽跑掉。

     盖上笼盖,姚如意又瞧了眼炉膛里的煤饼,见烧得正旺,便开始调寿司醋。

    梁大珰说宫中内厨怎么也蒸不出她所做寿司的味道,便是从蒸米这一刻便错了。

    她是隔水蒸的米饭,等米蒸熟了才拌寿司醋进去。

     并非上锅前便在水中加醋盐或是油。

     这样铺开了松散蒸出来的米,不湿黏,也不会因早加了调料而坏了口感。

    蒸出来后颗颗饱满,黏性适中,米香也浓。

     当然,选米也有讲究,不仅要选新米,还要江南粮商运来的短粒米,那米吃起来干爽,却又软糯带弹,最适宜包寿司。

     其他香鲜味,便全靠寿司醋了。

     她将醋、糖、盐混合均匀入小锅,小火煨至糖盐化尽,却不煮沸,否则醋酸便挥发了,熬也是白熬了。

    静置到温凉,等饭蒸好后,把米搁进木桶里,分三次将寿司醋淋到米饭中,每次淋入,都要用铲子从桶底往上翻拌,将米饭翻起抛落,让醋液匀匀裹住每粒米,又不会弄碎了米粒。

     拌好了,再把米饭摊开,拿扇子扇着降温,这样饭面水分收得快又不会过快,能使米光盈润,黏性也正好。

     前世,姚如意在医院输液时看过一档讲日式寿司的纪录片,说传统寿司店里竟有专门给寿司米扇扇子的岗位,为何要人工扇风呢,因为电风扇风力太大,易导致米饭过快流失水分,得不偿失。

     因此“人工米饭电风扇”竟是一项机器无可替代的工作。

     看着那扎着蓝底鱼板头巾一脸肃穆给米饭降了几十年温,被纪录片旁白评为“坚持匠心”的老头儿,她当时羡慕极了。

    这给米饭电风扇的活儿她也愿意干啊,太好了这工作。

     就因这奇异的梦想,姚如意对做寿司印象十分深刻,总想着做法可得记牢了,日后小卖部干不下去还能找个寿司店应聘。

     不过这纪录片没骗人,以“匠心”伺候好的寿司米,的确是不错,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