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接学堂养胎日常

关灯
嘴呢。

    ” 梅香又摸了摸豆豆的头,“豆豆长的真可人疼,嫂子如今带他累不累?” 徐氏连连唉声叹气,“弟妹,累我倒不怕,就是他太调皮了。

    怀在肚子里时只盼着他早日生下来,如今还是觉得怀在肚子里更轻松。

    豆豆这才多大,整日跟个土匪似的,家里的碗都被他砸了好几个了。

    刚才要不是他阿爹喊的声音大,那个碗又要被他砸了。

    整日在家里乱翻东西,跟个老鼠似的。

    ” 梅香听了哈哈大笑,“豆豆这么乖,嫂子一会说他是土匪,一会说他像老鼠。

    ” 豆豆听见梅香叫他的名字,抬头冲着梅香笑了笑,然后低头继续吃东西,小嘴塞的满满的,嘴里面还没吃完,又要继续塞,一副护食的样子。

     徐氏赶紧抢下了他手里的小布兜,“天爷,又没人跟你抢,往嘴里塞那么多作甚?一会子吞不下去又要吐了,你婶子这带来的都是精贵东西,你个活土匪就这样糟蹋了。

    ” 正说着,豆豆忽然张开嘴,把嘴里嚼不烂的半块糖用舌头顶了出来,然后继续嚼嘴里剩余的东西。

    徐氏眼明手快,用手接下了他顶出来的那半块糖,等他把嘴里剩余的东西慢慢嚼烂了吞下去之后,又把刚才那半块糖塞进他嘴里。

     梅香觉得豆豆这样异常可人疼,又摸了摸他的头,“豆豆乖,慢慢吃,莫急。

    ” 徐氏笑了,“他如今就是护食的时候,你让他慢慢吃,他听懂了也办不到。

    ” 说完,徐氏把豆豆往梅香这边推,“豆豆乖,婶子给你带好吃的,你让婶子抱一下。

    ” 豆豆看了看梅香,想到梅香给他带了好吃的,扭捏着往这边蹭了蹭。

     梅香一把抱住他,在他头上亲了一口,“豆豆乖,去婶子家玩好不好。

    ” 徐氏逗他,“去给婶子做儿子,阿娘不想要你了,太缠磨人。

    ” 豆豆听见徐氏说不要他了,立刻挣脱了梅香的怀抱,冲过去抱着徐氏的脖子,叭叭在徐氏脸上亲两口,亲的徐氏立刻笑了起来。

     梅香忽然异常羡慕他们母子之间的互动,等要不了多久,她的娃儿应该也可以亲她了。

     想到这里,梅香的心顿时异常柔软。

     徐氏又问了许多梅香孕期的事情,听见梅香如今不大干活,犹豫了片刻之后,她还是提醒了梅香。

     “弟妹,一味地歇着也不大好。

    你家里伙食本来就好,如今你胃口没有全开,吃的不多,故而不显胖。

    等到了后头,那胖的才快呢。

    你家里婶子做后娘的,不好让你干太多活,怕人家说她刻薄继子儿媳妇。

    但弟妹自己也要心里有数,再过个把月,孩子彻底稳了,家里的家务事也要干一些,多干活到时候才有力气生孩子呢。

    ” 梅香忙向徐氏道谢,“多谢嫂子提点我,我也想过一阵子开始多干些活。

    只是如今家里人多,除了磨豆腐和砍柴,也没有别的事情,因而才一直让我歇着的。

    我也怕孩子养太大不好生,如今都不敢多吃。

    ” 徐氏把豆豆抱进怀里,“弟妹心里有数就行,也不能饿着自己,吃太少了也不行。

    ” 两个人在那里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养孩子的事情,如叶氏等人对梅香说育儿经,大多是以教导为主。

    徐氏只比梅香大了三岁,且正在养小孩子,更能和梅香说到一起去。

     等天快黑了,黄茂林才带着梅香一起回去了。

     十月中旬的一个晚上,秦先生忽然把明朗叫到了自己的小书房。

     明朗进了书房后先给秦先生见礼,秦先生摆手让他坐下。

     明朗坐下后,秦先生问他,“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明朗想了想,“如今暂时先跟着先生读书,等有合适的机会,想找份事情做。

    家里一直拖赖阿娘操持,我不能总是吃白饭。

    ” 秦先生摸了摸胡须,“知道体恤母亲,这很不错。

    我今日叫你来,是有件事情要和你商议。

    ” 明朗抱拳,“先生只管吩咐。

    ” 秦先生看了看他,“我托人在外地给我寻个了缺,很快就要举家搬走了。

    ” 这话一出,顿时如炸了一般把明朗炸的站了起来,“先生要走了?” 秦先生又摆摆手,“坐下,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一惊一乍的。

    ” 明朗还沉浸在秦先生要举家搬迁的消息中,闻言勉强笑了笑,“学生失礼,还请先生见谅。

    ” “无妨,我提前没跟你说,你意外也是常理。

    ”秦先生端起茶杯,喝了口有些凉的茶。

     明朗愣了半天之后问秦先生,“先生,您走了,这学堂要怎么办呢?学子们不是都能到县学去读书的。

    ” 秦先生放下了茶盏,“我叫你来,就是跟你商量这个事情。

    你愿不不愿意接下这学堂?” 明朗听到后忙摆手,“不可不可,先生,我才多大,学问又不扎实,岂不耽误人家的前程。

    ” 秦先生笑了,“你也不必过谦,十四岁中了秀才,荣定县也没几个。

    教导一群学童还是没问题的。

    ” 明朗看了秦先生一眼,“秦大哥不留下来照看学堂?” 秦先生摇头,“我此去离这里七八十里地的地方任县丞,他年纪不小了,正好给我跑跑腿,了解了解官场。

    你不一样,你家里寡母幼弟都指望着你,一时半会的,你哪里也去不了。

    ” 明朗又偷看了秦先生一眼,“先生走了,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先生呢?” 秦先生又摸了摸胡须,“再等两年,你和玉茗也该完婚了。

    这期间,你有功夫也可以去我那里。

    我本来就不是荣定县本地人,你是我的学生里最早中秀才的,又是我的女婿,这学堂,交给你我最放心。

    你若愿意,从明儿开始,你就给他们授课,我还要在这里住个把月,趁着这功夫,你把学堂捋顺了。

    你家在本地,又多处联姻,只要你能教好学子,并无人来与你为难。

    ” 明朗听了之后眼神有些期待,但一想到秦先生一家要走了,他又有些失落。

    他和玉茗这些日子常见面,虽然说的话不多,情意渐厚,如今忽剌巴说要走了,明朗感觉内心有些空荡荡的。

     秦先生又嘱咐他,“你回去与你母亲商议商议,明儿再来跟我说。

    ” 明朗被秦先生打发走了,恍恍惚惚地回家去了。

     叶氏见儿子跟掉了魂儿似的,忙问他发生了何事。

     明朗勉强笑了一下,“阿娘,先生要举家外任去了。

    说,说让我以后管着学堂。

    ” 叶氏听到消息后也愣住了,半天后她反应过来了,“秦先生要去哪里?让你管学堂,你想管学堂吗?” 明朗想了片刻,“阿娘,我想把学堂接过来,这样也算有了份正经营生。

    ” 叶氏想了想,“明儿我去先生家里拜访,你既然要管学堂,一下子肯定是管不好的,还需要秦先生慢慢教你。

    秦先生可有说什么时候动身?” 明朗小声回答叶氏,“先生说过了个把月就动身。

    ” 叶氏点头,“明儿早晨你只管如往常一般去,我去买些礼,吃中午饭的时候过去。

    咱们先吃饭吧,事情一步步解决。

    ” 第二天,秦先生在学堂里宣布自己即将要举家外任的消息,并向大家说明了学堂即将交给明朗打理,“你们当中,有人比他年纪大,可能有些不服气。

    只是科举科举,看的还是你的功名。

    那些考试考白了头的童生,见到了年轻授了官的进士,不还是要自称学生。

    我跟你们说,不早些考上功名,以后你们要给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