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分家财兄弟别居
关灯
小
中
大
,至少还得二十年呢。
明朗先对黄炎夏拱手,“大伯,您如今年富力强,这样早分了家,以后若是觉得分早了,可要再次合家?” 黄知事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黄炎夏给承诺。
黄炎夏看了明朗一眼,这个少年郎,如今已经是镇上唯一一家学堂里的先生,将近一年的历练,他身上除了文人的书生气,也多了一丝做先生的谨慎和威严。
黄炎夏垂下了眼皮,半晌后,问黄茂源,“茂源,我和你阿娘跟你住,你心里到底愿意不愿意?” 黄茂源忙不迭地点头,“阿爹,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了。
” 黄炎夏抬起眼皮看向他,“我现在年纪不大,你自然是愿意的,等我老了不能动了,到时候,你可别说你大哥是长子,该承担长子的责任了。
还有,你妹妹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以后她出嫁的一应事宜,都由你来操办。
” 黄茂源跑了大半年的车,也懂了许多人情世故,知道自己必须给众人一个态度。
他立刻起身,扑通一声跪在众人面前,“三爷爷,大伯,阿爹,诸位舅舅,大哥,韩先生。
我家里本来不用这么早分家的,因我如今出去跑车,住乡下不便,阿爹阿娘才动了分家的心。
这些年,父母疼爱,我一直无忧无虑。
如今才晓得,当初大哥小小年纪就出门卖豆腐,吃了多少苦头。
父母跟着我,本来就是偏爱我,我定然会用心孝顺父母。
我在这里放个话,不管阿爹阿娘多老,就算以后他们不能动了,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父母,妹妹的事情我也不会推脱,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黄茂林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说这些作甚,阿爹也不是你一个人的。
就算阿爹没有和我住一起,咱们离得近,有什么事情招呼一声就行,犯不着发那些誓言。
” 黄炎夏听到黄茂源的话后,内心有些感动,他转头看向众人,“诸位放心,两个儿子都是我亲儿子,我就算做不到绝对公平,也不会只疼一个。
” 明朗忙对黄炎夏拱手,“都怪我莽撞,倒让大伯父子二人误会了。
” 黄炎夏摆手,“无妨,分家嘛,自然要说清楚,若分的不明白不白,以后扯皮更伤兄弟情分。
我没多大本事,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些家当,该分的都分了,诸位看如何?” 众人都不说话了,半晌之后,黄知事对黄茂林说道,“茂林,取纸笔来,既然都无异议,白纸黑字都写清楚。
” 正在写的时候,黄茂林忽然想起件事,立刻告诉黄知事,“三爷爷,阿爹虽然不跟我在一起住,我做儿子的,总不能不管阿爹。
以后,每年我给阿爹一些钱粮,逢年过节再让慧哥儿阿娘给阿爹做几身衣裳,也算我做儿子的孝敬。
” 黄炎夏点头,“也行,你给我三百六十斤粮食就行。
其余的,若你以后手里宽敞,你给我我就收着。
若一时手里短了,没有也就罢了。
” 郭大舅也插了一句话,“妹夫,我说句不吉利的话,以后你们百年之后的事情如何处理?” 黄炎夏沉默了半晌,“若是我死在前头,茂源,我的丧事由你大哥主持,丧葬的花费我提前留给你们,族里人的礼钱你们平分,其余各自亲戚送的礼钱,你们各自收好。
你阿娘的事情由你单独办。
若是你阿娘先走,也是一样的。
” 黄茂源急忙点头,“我都听阿爹的。
” 黄知事手下的笔顿了一下,继续写字,“也好,既然都说妥当了,我就一并写到里头了。
” 黄炎夏并不反对黄茂林给他钱粮,大儿子给一些孝敬,也能堵一堵外人的嘴。
既然都无异议,写了几分契书,黄家父子三个先后按了手印。
黄知事收一份,郭家、杨家和韩家各收一份,黄家父子一人收一份。
分家的过程中,梅香一直在房里没出来,红莲也在隔壁没出门,淑娴刚开始逗慧哥儿玩,后来去隔壁和红莲说话去了。
只有杨氏,一直守在堂屋门外。
黄知事生气之后,她就安静地坐在大家都看不到的廊檐一角,默默地听完了全程。
也罢,少二十五两就二十五两吧,以后她跟着儿子,多干一些就是了。
茂源在镇上有了一栋宅子,有四十两银子,还有骡车营生,日子也好过的很。
以后一家子真正生活在一起,可不更快活。
在杨氏心里,没有黄茂林一家子,才是她真正的家。
分家的事情说妥了,杨氏去厨下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饭。
梅香要带孩子,并未来给她帮忙。
红莲刚怀孕没多久,杨氏也不让她动,只有淑娴给她帮忙。
正事说完了,梅香才出了房门。
她抱着慧哥儿到了堂屋,把慧哥儿递给了明朗。
明朗本来一幅正经样子,忽然外甥到了他怀里,他顿时有些手忙脚乱。
慧哥儿都半岁了,可以自己坐着,但还是不大稳当。
而且最近因为长牙,他总是流口水。
他看了看明朗,嗯,认识。
一抬头,发现许多人都盯着他,慧哥儿忽然有些紧张,立刻把左手大拇指塞进嘴里开始猛吸。
明朗学着叶氏的样子轻轻颠了颠他,然后拍了拍他的后背,缓解了一下慧哥儿的紧张。
明朗问慧哥儿,“还认得舅舅吗?” 慧哥儿咧嘴笑,口水就要往下流,明朗立刻找东西去接。
黄知事哈哈笑了,“韩先生做学问可以,这带孩子还是个外行呢。
” 众人都跟着笑了,明朗也不恼,“外甥虽然常去我家,奈何我整日在学堂,倒没怎么和他亲近过。
都是舅舅的错,以后等你长大了,舅舅定要每天贴身带着你读书写字。
” 慧哥儿继续吃手指,偶尔咧嘴笑一笑。
有了孩子做缓和,刚才严肃的气氛顿时松了下来。
隔了一会子,梅香又来把孩子抱走了。
晌午,一屋子男人在堂屋吃酒,吵吵嚷嚷的,梅香只在屋里吃了些饭。
吃过了酒席,各人都归家去了。
杨氏和淑娴收拾剩菜剩饭,黄炎夏父子三个都喝了些酒,等把客人送走,各自回房歇着。
分过了家,黄炎夏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
既然黄茂林单过,就让他先搬家。
黄茂林想到慧哥儿还小,先让梅香带着慧哥儿提前两天住到韩家去了。
梅香也不犹豫,收拾了一些细软和衣裳,抱着慧哥儿就去韩家了。
临走之前,她把自己的东西都打包好了。
银钱箱子和首饰盒她提前带走了,搬家时闹哄哄的,这些值钱的东西可要看紧了。
叶氏提前收拾好了屋子,她让兰香和自己睡,梅香母子两个就睡在正房西屋。
西厢房倒是空的,但叶氏怕娘儿两个住那么大个西厢房显得空荡荡的,索性都挤在正房。
夜里孩子哭一声她就能听见了,也可以起来帮忙。
叶氏晚上给慧哥儿蒸了碗鸡蛋,上头还洒了一些肉末,没加一点盐,但慧哥儿吃的可香了。
叶氏已经知道了黄家的分家细则,田地能平分,多分二十五两银子,小两口又能单独过,叶氏对这个分法非常满意。
她怕梅香有想法,还劝慰她,“二十五两银子能买六亩上等田呢,你们的屋子也大一些。
这家分的倒是可以。
你公爹真不错,当初买地皮茂林说是给钱了,他私底下不是又补贴了五两银子。
” 梅香正在吃饭,闻言回答叶氏,“阿娘,我倒无妨,就是怕茂林哥心里有想法。
婆母不愿意跟我们无所谓,公爹去了小儿子家里,茂林哥怕是会难过几天。
” 叶氏一边说话一边喂慧哥儿吃东西,“反正你们离得近,以后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你记得给你公婆送一些,也安一安茂林的心。
我说句没王法的话,你婆母不是亲的,还不如你自己单过,自己当家做主总比头上压了个后婆母要强。
若是她跟你生活在一起,她惦记亲儿子,这头在你家吃饭,转脸给亲儿子干活,你想想,岂不更糟心。
我听明朗说,你家小叔子倒是个实诚人,只要兄弟关系好,爹娘在谁家都是一样的。
再者,你公爹心里有愧,以后定会时常来照看你们。
” 梅香点头,“阿娘放心吧,等日子定下来了,慢慢适应几天,天天能看到公爹,茂林哥也就能放下了。
” 明盛忽然笑着插嘴,“阿娘,是不是媳妇们都不愿意和婆母住在一起?” 明朗听他说这大逆不道的话,立刻接
明朗先对黄炎夏拱手,“大伯,您如今年富力强,这样早分了家,以后若是觉得分早了,可要再次合家?” 黄知事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黄炎夏给承诺。
黄炎夏看了明朗一眼,这个少年郎,如今已经是镇上唯一一家学堂里的先生,将近一年的历练,他身上除了文人的书生气,也多了一丝做先生的谨慎和威严。
黄炎夏垂下了眼皮,半晌后,问黄茂源,“茂源,我和你阿娘跟你住,你心里到底愿意不愿意?” 黄茂源忙不迭地点头,“阿爹,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了。
” 黄炎夏抬起眼皮看向他,“我现在年纪不大,你自然是愿意的,等我老了不能动了,到时候,你可别说你大哥是长子,该承担长子的责任了。
还有,你妹妹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以后她出嫁的一应事宜,都由你来操办。
” 黄茂源跑了大半年的车,也懂了许多人情世故,知道自己必须给众人一个态度。
他立刻起身,扑通一声跪在众人面前,“三爷爷,大伯,阿爹,诸位舅舅,大哥,韩先生。
我家里本来不用这么早分家的,因我如今出去跑车,住乡下不便,阿爹阿娘才动了分家的心。
这些年,父母疼爱,我一直无忧无虑。
如今才晓得,当初大哥小小年纪就出门卖豆腐,吃了多少苦头。
父母跟着我,本来就是偏爱我,我定然会用心孝顺父母。
我在这里放个话,不管阿爹阿娘多老,就算以后他们不能动了,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父母,妹妹的事情我也不会推脱,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黄茂林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说这些作甚,阿爹也不是你一个人的。
就算阿爹没有和我住一起,咱们离得近,有什么事情招呼一声就行,犯不着发那些誓言。
” 黄炎夏听到黄茂源的话后,内心有些感动,他转头看向众人,“诸位放心,两个儿子都是我亲儿子,我就算做不到绝对公平,也不会只疼一个。
” 明朗忙对黄炎夏拱手,“都怪我莽撞,倒让大伯父子二人误会了。
” 黄炎夏摆手,“无妨,分家嘛,自然要说清楚,若分的不明白不白,以后扯皮更伤兄弟情分。
我没多大本事,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些家当,该分的都分了,诸位看如何?” 众人都不说话了,半晌之后,黄知事对黄茂林说道,“茂林,取纸笔来,既然都无异议,白纸黑字都写清楚。
” 正在写的时候,黄茂林忽然想起件事,立刻告诉黄知事,“三爷爷,阿爹虽然不跟我在一起住,我做儿子的,总不能不管阿爹。
以后,每年我给阿爹一些钱粮,逢年过节再让慧哥儿阿娘给阿爹做几身衣裳,也算我做儿子的孝敬。
” 黄炎夏点头,“也行,你给我三百六十斤粮食就行。
其余的,若你以后手里宽敞,你给我我就收着。
若一时手里短了,没有也就罢了。
” 郭大舅也插了一句话,“妹夫,我说句不吉利的话,以后你们百年之后的事情如何处理?” 黄炎夏沉默了半晌,“若是我死在前头,茂源,我的丧事由你大哥主持,丧葬的花费我提前留给你们,族里人的礼钱你们平分,其余各自亲戚送的礼钱,你们各自收好。
你阿娘的事情由你单独办。
若是你阿娘先走,也是一样的。
” 黄茂源急忙点头,“我都听阿爹的。
” 黄知事手下的笔顿了一下,继续写字,“也好,既然都说妥当了,我就一并写到里头了。
” 黄炎夏并不反对黄茂林给他钱粮,大儿子给一些孝敬,也能堵一堵外人的嘴。
既然都无异议,写了几分契书,黄家父子三个先后按了手印。
黄知事收一份,郭家、杨家和韩家各收一份,黄家父子一人收一份。
分家的过程中,梅香一直在房里没出来,红莲也在隔壁没出门,淑娴刚开始逗慧哥儿玩,后来去隔壁和红莲说话去了。
只有杨氏,一直守在堂屋门外。
黄知事生气之后,她就安静地坐在大家都看不到的廊檐一角,默默地听完了全程。
也罢,少二十五两就二十五两吧,以后她跟着儿子,多干一些就是了。
茂源在镇上有了一栋宅子,有四十两银子,还有骡车营生,日子也好过的很。
以后一家子真正生活在一起,可不更快活。
在杨氏心里,没有黄茂林一家子,才是她真正的家。
分家的事情说妥了,杨氏去厨下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饭。
梅香要带孩子,并未来给她帮忙。
红莲刚怀孕没多久,杨氏也不让她动,只有淑娴给她帮忙。
正事说完了,梅香才出了房门。
她抱着慧哥儿到了堂屋,把慧哥儿递给了明朗。
明朗本来一幅正经样子,忽然外甥到了他怀里,他顿时有些手忙脚乱。
慧哥儿都半岁了,可以自己坐着,但还是不大稳当。
而且最近因为长牙,他总是流口水。
他看了看明朗,嗯,认识。
一抬头,发现许多人都盯着他,慧哥儿忽然有些紧张,立刻把左手大拇指塞进嘴里开始猛吸。
明朗学着叶氏的样子轻轻颠了颠他,然后拍了拍他的后背,缓解了一下慧哥儿的紧张。
明朗问慧哥儿,“还认得舅舅吗?” 慧哥儿咧嘴笑,口水就要往下流,明朗立刻找东西去接。
黄知事哈哈笑了,“韩先生做学问可以,这带孩子还是个外行呢。
” 众人都跟着笑了,明朗也不恼,“外甥虽然常去我家,奈何我整日在学堂,倒没怎么和他亲近过。
都是舅舅的错,以后等你长大了,舅舅定要每天贴身带着你读书写字。
” 慧哥儿继续吃手指,偶尔咧嘴笑一笑。
有了孩子做缓和,刚才严肃的气氛顿时松了下来。
隔了一会子,梅香又来把孩子抱走了。
晌午,一屋子男人在堂屋吃酒,吵吵嚷嚷的,梅香只在屋里吃了些饭。
吃过了酒席,各人都归家去了。
杨氏和淑娴收拾剩菜剩饭,黄炎夏父子三个都喝了些酒,等把客人送走,各自回房歇着。
分过了家,黄炎夏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
既然黄茂林单过,就让他先搬家。
黄茂林想到慧哥儿还小,先让梅香带着慧哥儿提前两天住到韩家去了。
梅香也不犹豫,收拾了一些细软和衣裳,抱着慧哥儿就去韩家了。
临走之前,她把自己的东西都打包好了。
银钱箱子和首饰盒她提前带走了,搬家时闹哄哄的,这些值钱的东西可要看紧了。
叶氏提前收拾好了屋子,她让兰香和自己睡,梅香母子两个就睡在正房西屋。
西厢房倒是空的,但叶氏怕娘儿两个住那么大个西厢房显得空荡荡的,索性都挤在正房。
夜里孩子哭一声她就能听见了,也可以起来帮忙。
叶氏晚上给慧哥儿蒸了碗鸡蛋,上头还洒了一些肉末,没加一点盐,但慧哥儿吃的可香了。
叶氏已经知道了黄家的分家细则,田地能平分,多分二十五两银子,小两口又能单独过,叶氏对这个分法非常满意。
她怕梅香有想法,还劝慰她,“二十五两银子能买六亩上等田呢,你们的屋子也大一些。
这家分的倒是可以。
你公爹真不错,当初买地皮茂林说是给钱了,他私底下不是又补贴了五两银子。
” 梅香正在吃饭,闻言回答叶氏,“阿娘,我倒无妨,就是怕茂林哥心里有想法。
婆母不愿意跟我们无所谓,公爹去了小儿子家里,茂林哥怕是会难过几天。
” 叶氏一边说话一边喂慧哥儿吃东西,“反正你们离得近,以后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你记得给你公婆送一些,也安一安茂林的心。
我说句没王法的话,你婆母不是亲的,还不如你自己单过,自己当家做主总比头上压了个后婆母要强。
若是她跟你生活在一起,她惦记亲儿子,这头在你家吃饭,转脸给亲儿子干活,你想想,岂不更糟心。
我听明朗说,你家小叔子倒是个实诚人,只要兄弟关系好,爹娘在谁家都是一样的。
再者,你公爹心里有愧,以后定会时常来照看你们。
” 梅香点头,“阿娘放心吧,等日子定下来了,慢慢适应几天,天天能看到公爹,茂林哥也就能放下了。
” 明盛忽然笑着插嘴,“阿娘,是不是媳妇们都不愿意和婆母住在一起?” 明朗听他说这大逆不道的话,立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