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分家财兄弟别居

关灯
话,“胡说,这等有违礼法的话,可不能随意说出去。

    ” 明盛瞟了他哥一眼,“大哥,礼法是礼法,人性是人性。

    要是让我离开阿娘跟别人的父母住在一起,心里肯定不是百分百愿意。

    女人也是人,谁不想和自己亲生父母住一起呢。

    总不能嫁了人,立刻就能移情。

    非得婆家真心对人家,才能一心换一心。

    ” 梅香和叶氏都哈哈笑了,明朗也笑了,“你说的都对,到外头可不能这样说。

    ” 夜里,慧哥儿忽然换了地方睡觉,临睡前有些激动,双眼看来看去。

    好在阿娘就在身边,叶氏他也认识,玩了一会子之后,喝了两口奶,慢慢睡着了。

     黄茂林一个人在家里,东西都打包起来了。

    明儿黄茂源帮他拉东西,过了这晚上,他就要单独居住了。

     黄茂林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滋味。

     很小的时候,他迫切希望自己能有一份谋生的本事,再也不用担心后娘算计他,也不用担心阿爹哪一天忽然老糊涂了开始偏心。

     现在他能独立生活了,阿爹分给他丰厚的家资让他单过,他忽然又有些不舍。

     他在这家里住了十八年,家里每个角落他都熟悉。

    阿爹一直待他很好,茂源和淑娴也很敬重他。

    他在这家里长大、学手艺、娶妻生子,忽然要换个地方,他心里有些坠坠的。

     黄茂林忽然想到了梅香,当初梅香离开自己住了十六年的家嫁到黄家,内心定然也是非常不舍,但她从来没说一句。

     黄茂林内心又有些感动,是啊,人总是要长大的。

    阿爹说的对,树大分叉、人大分家,他和茂源都长大了,现在各自有了营生,且发展势头还不错,这个时候分家,最好不过了。

     黄茂林又想到了慧哥儿,等到了镇上,他要继续努力挣家业,让梅香和慧哥儿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黄茂林一边想一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正房里,杨氏正高兴地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儿茂林一家子就搬走了,过两天她也要搬到真上去了。

     从此,她们一家子住在一起,她再也不用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个填房,是个后娘。

     黄炎夏一直不说话,杨氏也不想去劝他。

    杨氏心里清楚,当家的肯定也舍不得大儿子,就像自己舍不得茂源一样。

     等到了镇上安定下来,慢慢的他也就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黄茂源早早把车套好了,黄茂林先运梅香的嫁妆,再是家里分给他的东西,最后才是豆腐坊里的工具。

     梅香的嫁妆多,黄茂源跑了两趟。

    黄茂林自己也赶着驴车跑了一趟,把家里分的杯碗盘碟和桌椅板凳都运了过去。

     最后一趟,哥儿两合力赶着两辆车,把豆腐坊里的东西一下子全部运走了。

     黄炎夏在镇上给黄茂林盖了一间一模一样的豆腐坊,就在正院倒座房里。

     黄茂林在镇上的院子带了个小跨院,跨院也分前后院,前院是三间倒座房,从西到东依次是柴房、牲口棚和一间仓库。

    后院有三间正房和两间西厢房,因院子太小,没法盖东厢房。

     跨院暂时空着,留着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可以住。

     正院比跨院大多了,前院四间倒座房,除了门楼,其中两间是豆腐坊,另外一间是卖豆腐的地方。

    卖豆腐那间屋子紧挨着门楼,南边开了个大窗户,外头搭了棚子,人家来买豆腐直接从窗户里就可以取。

     过了垂花门是后院,正房三间,两侧各带一间耳房,东耳房存放的是粮食和黄豆,西耳房暂时空着。

    东西厢房各三间,梅香把厨房设在了东厢房南屋,夫妻二人住在正房。

     家里人口少屋子多,梅香从叶氏那里抱了只小狗,是小花点生的,又把黑虎生的小猫留了一只。

     黄茂林兄弟二人往镇上运东西的时候,梅香把孩子交给叶氏,自己去新家归置东西。

     每送来一车,梅香根据之前的计划,很快就放好了。

    她力气大,也不用别人帮忙,自己一个人就能摆好。

     她的嫁妆这回都能摆开了。

     堂屋里的供桌是新打的,既然分家了,以后黄茂源也要单独给祖宗上供。

    其余八仙桌、太师椅、小饭桌等其他东西,都是梅香的陪嫁。

     黄茂林原来睡的那个小床放在了西屋,他的那个小衣柜也放在了西屋。

     厨房里有两口新锅,碗柜一些东西都是新打的。

    家里分的十几只鸡都放在跨院里养着,小猫小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

     梅香中途回去给慧哥儿喂了一次奶,然后又和黄茂林兄弟一起把豆腐坊里的东西都一一归置好。

     黄茂林的宅子是临街的,以后门口的位置还可以租出去。

     中午,小两口在韩家随便吃了顿午饭,梅香抱着慧哥儿睡了一觉。

    下午起来后,两口子继续把一些细碎的东西归置好。

     当天夜里,两口子直接就住在新屋子里了。

     叶氏送来了菜和油,梅香自己做了两个菜,小夫妻一起在新油灯下吃饭。

     梅香看了看新房子,忍不住和黄茂林感叹,“茂林哥,这新房子真好。

    ” 黄茂林笑了,“那可不,花了几十两银子,能不好吗?” 梅香往慧哥儿嘴里喂了一勺子糊糊,“以后家里就咱们三个啦。

    ” 黄茂林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以后人会越来越多的。

    家里人少了,咱们就要多受些累了,没有人帮忙,什么都得指望咱们两个。

    ” 梅香毫不在意,“不怕,我最不怕的就是受累。

    当年我和阿娘风里来雨里去卖菜,那多辛苦。

    如今整日在家也不用干什么,就是磨豆腐卖豆腐,隔两天去给阿娘榨油,轻松的很。

    我要是忙不开,可以把孩子交给阿娘带。

    ” 黄茂林想了想,“整日让阿娘给咱们带孩子,等过年的时候,你给阿娘做一身新衣裳。

    ” 梅香点头,“好,给我阿娘做一身,给阿爹也做一身。

    ” 梅香没有提杨氏,黄茂林也没提她。

    自从分家的事情说定了之后,黄炎夏父子两个都有些不舍,只有杨氏每日欢天喜地。

     也好,以后他们住在一起,后娘再也不用看着自己碍眼,自己也不用想着怎么和后娘搞好关系了。

     黄茂林甩甩头,把杨氏抛到脑后。

     长房搬家后三天,黄炎夏带着黄茂源一家子也搬了过来。

     黄茂源的宅子小一些,只有正院,没有跨院。

     黄茂源坚持让黄炎夏和杨氏住正房东屋,他和红莲住在正房西屋。

    东厢房是厨房和库房,西厢房其中一间给淑娴住,其余两间空着的。

    前院倒座房里,有门楼、客房和牲口房和柴房。

     虽然住了一大家子,但屋子多,也宽敞的很。

     黄茂林和梅香一起来帮了一天的忙,两房人算是正式在镇上安家了。

     黄茂林的宅子在西面,更靠近街里,西边是一家新开的杂货铺,店主姓吴。

    东边邻居姓赵,家主是个牙子,专管给外地客商和本地人牵桥搭线。

    再往东来,是姓王的一家,正是那家开小饭馆的。

    继续往东来,才是黄茂源家。

     梅香来的第二天,黄茂林就开始磨豆腐了。

    当日正好是集市,黄茂林自己挑了担子往各村去卖豆腐,梅香自己在家里看着豆腐摊。

     梅香原说以后就在家里卖豆腐,不去各村庄了。

    黄茂林没答应,村里人家也不是天天都来赶集,你不去,人家最多不吃豆腐罢了,但自家却要损失不少。

    每天出去两趟,能多得近二百文钱,刨除掉本钱也能赚一大半。

     叶氏怕女儿忙不过来,把兰香打发过来给她带慧哥儿。

    梅香担心妹妹带不好儿子,有时候自己抱着孩子坐在倒座房里等客人。

     倒座房窗户开的极大,外头还延伸出一块板子,上面放了各式各样的豆腐。

     开张当日,梅香往隔壁几家都送了一些豆腐,算是认个门。

     黄家豆腐坊在平安镇名气大,大伙儿都认识梅香,也都接下了梅香的豆腐,还各自给了回礼,祝贺他们乔迁之喜。

    黄家兄弟一起搬到了镇上,梅香娘家也在这里,过一阵子黄炎斌也会搬过来,众人也不敢小觑他们。

     都是街坊邻里,只要不是同行,大家都愿意处好关系,互相之间也能照应。

     梅香送豆腐的时候,请各家过几日来喝乔迁酒,众人都答应了。

     等黄茂源也搬好了家之后,黄茂林开始筹办乔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