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吃喜酒重新分成
关灯
小
中
大
林帮着把家里存的油菜籽卖到了县里。
说到卖油菜籽,又有一件事情。
过完年之后没多久,叶氏把全家都聚到一起,她要宣布一件事情。
如今家里收菜籽、榨油、卖菜籽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女儿女婿在操持,自己只负责每日招呼上门来的客人,这活儿轻省多了。
等孩子们一一坐下,叶氏温声对他们说道,“自从搬到镇上以来,我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不用下田下地,也不用卖菜了,整日只在家招呼几个客人,再去学堂做一顿饭。
以前,我哪里敢想这样好的日子呢。
如今的好日子,虽说是明朗挣来的,但你们姐姐功不可没。
若没有你们姐姐,你们兄弟二人就读不成书了。
不光读不成书,这会子还不晓得在你大伯手底下过什么日子呢。
” 明朗大概知道叶氏想说什么,“阿娘说的对,姐姐对我们好,儿子都记在心里呢。
” 叶氏继续说道,“你们都有功劳,你姐姐挑起家业,你们读书用功,少了一个都不行。
但如今我们的日子是好过了,你姐姐和姐夫却整日忙活。
他们家的豆腐坊和喜馍铺就不说了,就这油坊,一大半的活都是你姐姐姐夫在做。
我年前就想过了,不能再给你姐姐只是分三成红利。
” 梅香忙摆手,“阿娘,我不过只是干了些活而已,没有您说的那么严重。
明朗能考上秀才,是他自己读书用功。
咱们家的家业也不是我一个人挑起来的,没有阿娘带着,我什么也做不成。
” 叶氏看向儿女,“话是这么说,你疼爱弟弟妹妹们,我心里清楚,但也不能老是让你去疼他们,他们也该疼一疼你。
这几个月的分红我一直没给你,就是不想照原来的算。
明朗,你说如今给你姐姐多少合适。
” 明朗想了想,“阿娘,不如给七成?” 梅香立刻跳了起来,“阿娘,可不能这样,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以后就不来了,您请人来干也是一样的。
再说了,阿娘,若不是有明朗在这里立着,给我油坊我也开不起来。
一来我没有那么多功夫,二来,人家不敢算计明朗,不一定不敢来捏我。
再者,每日招呼客人看似小事,却缠人得很,更费工夫。
如今这样就挺好,隔三差五我过来干一趟活,收菜籽卖菜籽的事情也交给我们,其余的琐碎事情阿娘打理。
不管是阿娘单独干还是我单独干,都干不起来。
” 黄茂林不说话,这是韩家的事情,就算给了梅香,也是梅香的嫁妆,他不想过问太多。
叶氏让梅香坐下,“你说的有道理,这油坊,非得咱们娘俩一起干。
但交给你,你忙不过来,交给我就更不行了。
这样,我给你五成。
你也别推辞,暂时咱们先这样合着干。
你们觉得如何?” 梅香看向黄茂林,于她自己而言,阿娘给多少都没意见,但自己如今和茂林哥做了夫妻,又有了慧哥儿,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
黄茂林收到了梅香询问的目光,点头表示赞同,“阿娘这样分的很好,我们也只能隔三差五来干点活,若是让我们天天卖油,那可真是忙不过来!” 叶氏又看向明朗,明朗点头,“既是阿娘分的,姐姐姐夫没意见,我自然无话可说,以后还是辛苦阿娘和姐姐姐夫打理油坊。
” 明盛和兰香都不说话,两人觉得自己在家就是吃白饭的,这种大事情有阿娘和大哥做主就好。
重新设定了分成,叶氏还让明朗写了份契书。
梅香虽然觉得大可不必,但叶氏一番慈母之心,梅香索性就顺着她的意思。
日子仍旧不急不缓的过,家里没有往日忙碌,小夫妻也不着急。
家里少赚一些也无妨,县城那边仍旧照常送货呢。
黄茂林也很关心农时,两口子手里也有不少地呢。
原来没分家的时候,黄茂林名下的八亩地和梅香的十亩嫁妆田全是张五叔家里在种。
后来分家黄茂林又得了二十亩地,黄茂林仍旧给原来黄炎夏找的那家人种。
两家人用的都是梅香的嫁妆牛,黄茂林并不是撒手不管,也会经常去看一看。
除了忙活这些,两口子经常在家里一起说小话。
小柱已经习惯了师傅师娘情分好,黄茂林给他吩咐了活,他就用心干,没有活的时候,他就带着慧哥儿玩。
四月的天,不冷不热的。
梅香每日心情好,经常在家琢磨好吃的。
蒿子馍馍、槐花饼、香椿炒鸡蛋,这几样自然是不能少的。
每逢吃这些,梅香就能想到以前黄茂林每天到韩家去的事情。
她想起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槐花饼,一起在东院水井边说悄悄话,一起干活,一起进山,一起上街卖菜卖豆腐。
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一起过来了,虽然慧哥儿才一岁多一点点,梅香却感觉自己好像和黄茂林过了很久似的。
除了做这些小食,正经的饭菜她更是用心打理。
偶尔,小两口还在屋里一起喝两杯米酒。
米酒劲儿小,梅香想着自己奶孩子,每次只是轻轻沾两口,喝了也不妨事。
黄茂林两口子日子过得越发滋润,二房里的气氛却一日比一日紧张。
红莲快要生了,杨氏每天都紧盯着,不是自己跟着她,就是让淑娴看着她。
梅香头先送到红莲一些东西,这会子孩子快要出生了,他们做大伯大娘的自然不能小气。
梅香扯了一些细棉布,给孩子做了两身新衣裳,都是贴身穿的,上面线头一个都看不见。
除了给孩子做衣裳,梅香又预备了很多坐月子用的东西。
比如吃食,梅香知道杨家小气,定然不会给红莲预备太多。
当日自己怀着身孕时,红莲尽心照顾自己。
如今两房分家,自己既然不能每日照顾红莲,只能在这上头多尽心。
梅香算了算日子,估摸着要不了半个月了。
她又托周氏帮忙从韩家岗买了一百个鸡蛋,准备了几只鸡,到时候再买一些红糖、油条和鱼肉。
梅香先把衣服、鸡蛋和母鸡送了过去,杨氏见她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心里很高兴,果然当家的没说错,老大两口子是个大气的,你对他好,从来不会忘恩负义,也不枉自己当日和红莲尽心照顾她们母子。
梅香送过了东西,又问了问红莲的身子,并一再告诉杨氏,一旦发动了,一定要及时去叫她。
杨氏笑着点头,“你放心,自然是会叫你的!” 杨氏又抱了抱慧哥儿,“哎呦,慧哥儿又重了一些,都会走了是不是呀?这日子真快,他才出生多久,一眨眼都会走了!” 梅香笑着客气道,“哪里就说得上会走了,走几步路就要往地上摔!” 红莲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以后跟着哥哥玩。
” 梅香仔细看了看他的肚子,整个掉下去了,看来是入盆了。
红莲已经十八岁了,这个年纪生孩子倒不用担心,只要胎位正,顺利的很。
婆媳三个说了一些养孩子的话,梅香就抱着慧哥儿回去了。
才进二门院子,就看到黄茂林在院子西南角那块空地上忙活了。
梅香好奇的走过去,“茂林哥,你这是要作甚?” 黄茂林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伸头过来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我从别人家里折了一根葡萄枝,插这里试一试,说不定能养活呢!” 梅香看着那一根细细瘦瘦的葡萄枝,“这能插的活?” 黄茂林继续培土,“试试呗,咱家的栀子花当年就是随意插在那里,谁晓得就长大了!” 梅香放下慧哥儿,慧哥儿立刻就用手去扯那葡萄枝,梅香急忙将慧哥儿捞过来,“乖乖,那可不能扯,等以后长大了可以搭个架子,夏天坐在下面乘,凉快的很呢!” 想到夏天,梅香又与黄茂林商议,“茂林哥,如今咱家全靠买菜吃,一点都不大方。
我阿娘那边还有原来的甜瓜子,这种子还是以前我阿爹从县里淘腾回来的,甜的很!咱们得想办法在这里弄一小块地,种菜也好种瓜也罢,总好过去买人家的。
费钱不说,吃的也不大方!” 黄茂林放下了铲子,“这不用你说,我正在想办法,再等一等说不得就有了。
” 梅香两眼放光的看着他,“还是茂林哥你有法子!” 黄茂林忽然眯着眼睛看向梅香,“是不是觉得你男人很能干?” 梅香点头,“可不就是!” 黄茂林低下头,凑到她耳边轻声问,“那你要如何犒劳我?” 梅香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红了脸,伸手在他腰间拧了一把,“这样可行?”
说到卖油菜籽,又有一件事情。
过完年之后没多久,叶氏把全家都聚到一起,她要宣布一件事情。
如今家里收菜籽、榨油、卖菜籽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女儿女婿在操持,自己只负责每日招呼上门来的客人,这活儿轻省多了。
等孩子们一一坐下,叶氏温声对他们说道,“自从搬到镇上以来,我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不用下田下地,也不用卖菜了,整日只在家招呼几个客人,再去学堂做一顿饭。
以前,我哪里敢想这样好的日子呢。
如今的好日子,虽说是明朗挣来的,但你们姐姐功不可没。
若没有你们姐姐,你们兄弟二人就读不成书了。
不光读不成书,这会子还不晓得在你大伯手底下过什么日子呢。
” 明朗大概知道叶氏想说什么,“阿娘说的对,姐姐对我们好,儿子都记在心里呢。
” 叶氏继续说道,“你们都有功劳,你姐姐挑起家业,你们读书用功,少了一个都不行。
但如今我们的日子是好过了,你姐姐和姐夫却整日忙活。
他们家的豆腐坊和喜馍铺就不说了,就这油坊,一大半的活都是你姐姐姐夫在做。
我年前就想过了,不能再给你姐姐只是分三成红利。
” 梅香忙摆手,“阿娘,我不过只是干了些活而已,没有您说的那么严重。
明朗能考上秀才,是他自己读书用功。
咱们家的家业也不是我一个人挑起来的,没有阿娘带着,我什么也做不成。
” 叶氏看向儿女,“话是这么说,你疼爱弟弟妹妹们,我心里清楚,但也不能老是让你去疼他们,他们也该疼一疼你。
这几个月的分红我一直没给你,就是不想照原来的算。
明朗,你说如今给你姐姐多少合适。
” 明朗想了想,“阿娘,不如给七成?” 梅香立刻跳了起来,“阿娘,可不能这样,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以后就不来了,您请人来干也是一样的。
再说了,阿娘,若不是有明朗在这里立着,给我油坊我也开不起来。
一来我没有那么多功夫,二来,人家不敢算计明朗,不一定不敢来捏我。
再者,每日招呼客人看似小事,却缠人得很,更费工夫。
如今这样就挺好,隔三差五我过来干一趟活,收菜籽卖菜籽的事情也交给我们,其余的琐碎事情阿娘打理。
不管是阿娘单独干还是我单独干,都干不起来。
” 黄茂林不说话,这是韩家的事情,就算给了梅香,也是梅香的嫁妆,他不想过问太多。
叶氏让梅香坐下,“你说的有道理,这油坊,非得咱们娘俩一起干。
但交给你,你忙不过来,交给我就更不行了。
这样,我给你五成。
你也别推辞,暂时咱们先这样合着干。
你们觉得如何?” 梅香看向黄茂林,于她自己而言,阿娘给多少都没意见,但自己如今和茂林哥做了夫妻,又有了慧哥儿,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
黄茂林收到了梅香询问的目光,点头表示赞同,“阿娘这样分的很好,我们也只能隔三差五来干点活,若是让我们天天卖油,那可真是忙不过来!” 叶氏又看向明朗,明朗点头,“既是阿娘分的,姐姐姐夫没意见,我自然无话可说,以后还是辛苦阿娘和姐姐姐夫打理油坊。
” 明盛和兰香都不说话,两人觉得自己在家就是吃白饭的,这种大事情有阿娘和大哥做主就好。
重新设定了分成,叶氏还让明朗写了份契书。
梅香虽然觉得大可不必,但叶氏一番慈母之心,梅香索性就顺着她的意思。
日子仍旧不急不缓的过,家里没有往日忙碌,小夫妻也不着急。
家里少赚一些也无妨,县城那边仍旧照常送货呢。
黄茂林也很关心农时,两口子手里也有不少地呢。
原来没分家的时候,黄茂林名下的八亩地和梅香的十亩嫁妆田全是张五叔家里在种。
后来分家黄茂林又得了二十亩地,黄茂林仍旧给原来黄炎夏找的那家人种。
两家人用的都是梅香的嫁妆牛,黄茂林并不是撒手不管,也会经常去看一看。
除了忙活这些,两口子经常在家里一起说小话。
小柱已经习惯了师傅师娘情分好,黄茂林给他吩咐了活,他就用心干,没有活的时候,他就带着慧哥儿玩。
四月的天,不冷不热的。
梅香每日心情好,经常在家琢磨好吃的。
蒿子馍馍、槐花饼、香椿炒鸡蛋,这几样自然是不能少的。
每逢吃这些,梅香就能想到以前黄茂林每天到韩家去的事情。
她想起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槐花饼,一起在东院水井边说悄悄话,一起干活,一起进山,一起上街卖菜卖豆腐。
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一起过来了,虽然慧哥儿才一岁多一点点,梅香却感觉自己好像和黄茂林过了很久似的。
除了做这些小食,正经的饭菜她更是用心打理。
偶尔,小两口还在屋里一起喝两杯米酒。
米酒劲儿小,梅香想着自己奶孩子,每次只是轻轻沾两口,喝了也不妨事。
黄茂林两口子日子过得越发滋润,二房里的气氛却一日比一日紧张。
红莲快要生了,杨氏每天都紧盯着,不是自己跟着她,就是让淑娴看着她。
梅香头先送到红莲一些东西,这会子孩子快要出生了,他们做大伯大娘的自然不能小气。
梅香扯了一些细棉布,给孩子做了两身新衣裳,都是贴身穿的,上面线头一个都看不见。
除了给孩子做衣裳,梅香又预备了很多坐月子用的东西。
比如吃食,梅香知道杨家小气,定然不会给红莲预备太多。
当日自己怀着身孕时,红莲尽心照顾自己。
如今两房分家,自己既然不能每日照顾红莲,只能在这上头多尽心。
梅香算了算日子,估摸着要不了半个月了。
她又托周氏帮忙从韩家岗买了一百个鸡蛋,准备了几只鸡,到时候再买一些红糖、油条和鱼肉。
梅香先把衣服、鸡蛋和母鸡送了过去,杨氏见她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心里很高兴,果然当家的没说错,老大两口子是个大气的,你对他好,从来不会忘恩负义,也不枉自己当日和红莲尽心照顾她们母子。
梅香送过了东西,又问了问红莲的身子,并一再告诉杨氏,一旦发动了,一定要及时去叫她。
杨氏笑着点头,“你放心,自然是会叫你的!” 杨氏又抱了抱慧哥儿,“哎呦,慧哥儿又重了一些,都会走了是不是呀?这日子真快,他才出生多久,一眨眼都会走了!” 梅香笑着客气道,“哪里就说得上会走了,走几步路就要往地上摔!” 红莲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以后跟着哥哥玩。
” 梅香仔细看了看他的肚子,整个掉下去了,看来是入盆了。
红莲已经十八岁了,这个年纪生孩子倒不用担心,只要胎位正,顺利的很。
婆媳三个说了一些养孩子的话,梅香就抱着慧哥儿回去了。
才进二门院子,就看到黄茂林在院子西南角那块空地上忙活了。
梅香好奇的走过去,“茂林哥,你这是要作甚?” 黄茂林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伸头过来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我从别人家里折了一根葡萄枝,插这里试一试,说不定能养活呢!” 梅香看着那一根细细瘦瘦的葡萄枝,“这能插的活?” 黄茂林继续培土,“试试呗,咱家的栀子花当年就是随意插在那里,谁晓得就长大了!” 梅香放下慧哥儿,慧哥儿立刻就用手去扯那葡萄枝,梅香急忙将慧哥儿捞过来,“乖乖,那可不能扯,等以后长大了可以搭个架子,夏天坐在下面乘,凉快的很呢!” 想到夏天,梅香又与黄茂林商议,“茂林哥,如今咱家全靠买菜吃,一点都不大方。
我阿娘那边还有原来的甜瓜子,这种子还是以前我阿爹从县里淘腾回来的,甜的很!咱们得想办法在这里弄一小块地,种菜也好种瓜也罢,总好过去买人家的。
费钱不说,吃的也不大方!” 黄茂林放下了铲子,“这不用你说,我正在想办法,再等一等说不得就有了。
” 梅香两眼放光的看着他,“还是茂林哥你有法子!” 黄茂林忽然眯着眼睛看向梅香,“是不是觉得你男人很能干?” 梅香点头,“可不就是!” 黄茂林低下头,凑到她耳边轻声问,“那你要如何犒劳我?” 梅香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红了脸,伸手在他腰间拧了一把,“这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