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太学的地动仪雏形

关灯
灯影低语,用的是穿越前的名字,"你在实验室里研究地震波,我在两千年前用琉璃珠救人。

    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科研传承?" 半月后,陇西流民涌入咸阳,跪在太学门前叩首。

    嬴傒站在格物堂的台阶上,看着他们手中举着的玻璃碎片——那是地震时倒塌的房屋中,唯一未碎的太学教具。

    王顺捧着新制的八龙地动仪走出,琉璃珠在阳光下依次闪烁,宛如天镜洒下的八颗星辰。

     "都起来吧,"嬴傒的声音穿透人群,"地动仪不是神物,是格物之理。

    "他指向地动仪的龙首,"你们看这琉璃珠,之所以能预警,是因为大地震动时,珠子比铜盘先动。

    " 一位白发老丈颤巍巍上前,手里攥着块烧焦的竹简:"公子,这是我家祖传的《周易》,震卦说'震惊百里',可从未说过如何救人。

    您这琉璃珠,比卦辞管用。

    " 嬴傒接过竹简,指尖触到烧灼的痕迹,忽然想起现代博物馆里的汉代地动仪模型。

    此刻,在大秦的土地上,科技与文明正以独特的方式融合,琉璃珠不仅测出了地震,更测出了民心向背。

     "把地动仪抬到广场去,"他对王顺说,"让百姓都看看,天镜之下,没有不可知的灾难,只有不肯求知的心。

    " 夕阳西下时,八龙地动仪被安置在咸阳广场中央,琉璃珠在晚风中轻轻晃动。

    嬴傒站在仪旁,看着百姓们好奇地触摸龙首,听着太学生们讲解地震原理,忽然觉得,这简易的地动仪,或许比千军万马更能巩固新政——因为它证明,大秦的天镜,照的是科学,护的是苍生。

     琉璃珠在暮色中发出幽光,与太学灯塔的光芒遥相呼应。

    嬴傒知道,这束光终将穿透时空,让两千年后的人知道,在那个被称为"暴秦"的时代,曾有一群人,用智慧和琉璃珠,点亮了文明的火种。

     喜欢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请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