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商道上的瓷器试验

关灯
约,"但我有个条件:这瓷的纹样,要刻南越的图腾。

    " "可以,"嬴傒接过木简,玻璃镇纸压在盟约上,"但得按大秦的规矩来——器物上的纹饰,要先经太学格物堂审定。

    "他想起胡姬在后宫说的"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这些刻着雷纹与越族图腾的瓷器,终将成为文化融合的载体。

     商队返程时,船舱里装满了南海珍珠,每一颗都用玻璃棉包裹。

    嬴傒站在船头,看着番禺城渐渐远去,想起实验室里未完成的高温陶瓷项目。

    琉璃珠在海风中发凉,珠内的光影与瓷盏的釉色重叠,恍若看见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大秦的瓷器如星辰般散落四海。

     "公子,"王顺捧着新制的瓷砚走来,砚台边缘嵌着碎玻璃,"太学弟子说,这瓷砚磨墨比端砚还细。

    " "细就好,"嬴傒抚摸砚台,想起即将开刻的《大秦律》瓷版,"以后大秦的律法,要刻在瓷上,送到天下每一个郡县,让百姓知道,天镜之下,法如瓷,不可破。

    " 这一夜,商船在南海航行,瓷盏在舱内发出细碎的碰撞声,如同文明的低语。

    嬴傒伏在案头绘制制瓷工坊的图纸,胡姬送来的琉璃灯在身侧摇曳,灯罩上的芍药花纹与图纸上的窑炉结构相映成趣。

    他偶尔抬头,便能看见窗外的月光,想起蜀地的高岭土,南越的珍珠,还有那些即将在太学求学的百越子弟。

     "秦歌,"他对着图纸低语,用的是穿越前的名字,"你在实验室烧制特种陶瓷,我在两千年前用玻璃釉料点亮商道。

    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文明接力?" 黎明的第一缕光刺破海面时,瓷盏上的雷纹在晨光中苏醒,宛如天镜投下的印记。

    嬴傒知道,这些带着玻璃釉料的瓷器,不仅是商品,更是大秦文明的使者,它们将漂洋过海,告诉世界: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度,能用泥土和火焰,烧制出照亮未来的光。

     喜欢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请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