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商道上的瓷器试验

关灯
我手指头!" "这叫影青瓷,"嬴傒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想起实验室里Failed的高温实验,"告诉寡妇清,首批五十件随商队运往番禺,就说...是大秦的'天镜陶'。

    "他故意省去"瓷"字,想看看赵佗的反应——那家伙在岭南称王多年,最是看重器物背后的象征意义。

     半月后,番禺港的潮水卷来咸腥气息,张良的商队靠岸时,南越士兵的青铜戈在阳光下划出戒备的弧光。

    为首的裨将盯着商队车上的油纸包,鼻尖翕动:"听说你们有能透光的碗?" "不止透光,"张良掀开油布,露出叠放的影青瓷,"还能盛滚烫的茶汤而不裂。

    "他拿起一只茶盏,对着阳光转动,雷纹在甲板上投下流动的光影,"贵国大王若喜欢,我家公子还能教你们烧制之法。

    " 裨将的瞳孔骤缩,转身疾走。

    半个时辰后,赵佗亲自出迎,头戴的翡翠冠在青瓷面前竟显得黯淡。

    他接过茶盏,指腹触到釉面的冰凉,忽然用越语低吼:"这不是陶,是玉!" "是比玉更坚韧的东西,"嬴傒从船舱走出,玻璃靴底碾过甲板的贝壳,"赵佗王可知,大秦的天镜能照见矿石的精魂,这瓷便是天镜的恩赐。

    "他示意王顺演示,少年将滚开的茶汤倒入瓷盏,盏身只泛起薄雾,毫无裂纹。

     赵佗的喉结滚动,想起多年前从中原偷学陶器的艰难,那些陶罐不是开裂就是渗水。

    "教我制瓷,"他忽然用汉语说,"南越愿以珍珠换技术,十颗南海珠换一炉瓷。

    " "珍珠易得,技术难求。

    "嬴傒取出琉璃珠,珠内"傒"字与瓷盏的青光交叠,"我要的是十年互市,大秦的玻璃器换南越的象牙、犀角,还要...你治下的百越子弟入太学求学。

    "他想起太学里的匈奴质子,边境的和平从来不止于器物交易。

     赵佗盯着琉璃珠,又看看手中的瓷盏,忽然大笑:"好个嬴傒!既要钱财,又要人心。

    "他招来书记官,用青铜刀在木简上刻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