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少府的漕运改革

关灯
头滚动着说不出话。

     午后雾散时,首批玻璃船队顺流而下。

    嬴傒站在新建的玻璃观景台,望远镜中,双层舱漕船吃水线均匀,上层载运的玻璃器皿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带,下层粮舱被透明玻璃隔板分隔,湿漉漉的麻袋竟未渗出半点潮气。

    张良折扇轻挥指向岸上:"粮商们正在码头比算运价,说照这水位,蜀地粮船三日可达咸阳,运费能压下四成。

    " "四成还不够,"嬴傒收起望远镜,指尖摩挲着镜筒的蒙氏雷纹刻痕,"太学工造科已画出蒸汽船图纸,待玻璃锅炉铸成,漕运成本还能再降。

    "他想起实验室里用玻璃试管模拟的蒸汽机模型,袖中的琉璃珠忽然发烫,"告诉少府,从今日起,漕运按玻璃标尺计量收费,每船过闸时,舱底的玻璃量器会自动记录吨位。

    " 黄昏时分,胡亥的鎏金銮驾抵达码头。

    少年皇帝掀起金缕帘幕,看见玻璃水闸在夕阳下泛着紫水晶般的光泽,不禁攥紧龙椅扶手的玻璃雕纹:"皇叔,这水闸真能让关中粮价降下来?" "陛下请看,"嬴傒示意陈武呈上蜡封的粮价密报,"上月斗米百钱,待蜀地粮船抵港,预计可降至六十钱。

    "他指向正在卸载的玻璃粮船,舱底伸出的玻璃管道正将粟米灌入量器,"这管道内壁镀着水银,粮食流过时连一粒都不会粘连。

    " 胡亥好奇地蹲下身,小手触摸闸体玻璃,触手温润如玉:"如此神物,为何始皇帝时没有?" 嬴傒的目光投向粼粼波光,想起穿越初至时在咸阳宫装疯卖傻的日夜,声音不自觉放柔:"因为那时天镜未开,无人能看见河底的深浅。

    "他顿了顿,指向太学方向的玻璃灯塔,"如今有了格物之学,便能算出每寸河水的分量。

    " 这一夜,少府漕运司的玻璃灯彻夜通明。

    张良伏在案头核计新税则,玻璃算盘的珠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