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股权谈判
关灯
小
中
大
扯着嗓子喊道,工装袖口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手臂上。
他带着众人侧身穿过堆成小山的电路板半成品,指向正在飞速运转的贴片机,“看到没?这台机器24小时连轴转,现在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他抹了把脸上的油渍,指尖在皮肤上留下一道黑印,“但客户天天打电话催进度,沟通全靠人工,上个月就因为信息滞后丢了笔德国大单!” 吴真推了推防护眼镜,镜片上瞬间蒙上一层白雾:“这么多订单,人工记录根本忙不过来!”她低头避开头顶悬挂的运输轨道,“要是能把生产数据实时同步......” “所以说我们的机会来了!”梁经理提高音量,声音盖过机器的嗡鸣,“如果做个系统,实现订单实时追踪、产能智能调配,再加上自动报价......”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远处一台检测仪闪烁着红光,工人小跑着围过去调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舒燕早已掏出手机,镜头对准墙上密密麻麻的订单表,连拍数十张照片。
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加急单、标着“海外”字样的标签,在屏幕里不断放大。
“这些数据只要导入系统,”她突然转身抓住李君浩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对方皮肤,“再结合智能算法生成报价,客户在线就能下单!”她的眼睛亮得惊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能把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十倍!” 李君浩任由她拽着,目光却死死盯着传送带上的电路板。
细密如蛛网的线路在他眼中逐渐抽象成代码框架,贴片元件的焊接点化作数据库里的节点。
“还需要接入工厂的MES系统,”他喃喃自语,声音被机器声吞噬一半,“实时获取生产进度、原材料库存......”他突然甩开舒燕的手,快步走到操作台边,伸手触摸刚下线的电路板,温热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得设计分布式架构,不然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并发量。
” 梁经理挤到他身边,工装口袋里掉出半截皱巴巴的香烟:“我跟厂长聊过,只要系统能解决交付周期透明化的问题,他们愿意开放数据接口!”他用手肘撞了撞李君浩,“你小子得加把劲,别让咱们的‘智能大脑’成了摆设!” 这时,车间主任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安全帽下的头发湿成一缕缕:“梁哥,德国客户又催了!这批板子的Gerber文件......”他瞥见李君浩等人,声音戛然而止。
舒燕立刻凑上去,手机还保持着拍摄状态:“主任,你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跟客户确认订单?有没有试过线上系统?” 主任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哪有那条件?现在还是靠邮件来回确认,一个文件传错,整个生产都得重来。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们要搞个智能平台?要是真能成,我们厂第一个支持!” 吴真从包里掏出小本,快速记录:“具体痛点能再说详细点吗?比如生产排期、质量检测环节......”她的笔尖在纸面沙沙作响,混着机器的轰鸣,竟像是激昂的进行曲。
李君浩后退几步,靠在冰凉的钢架上。
焊锡的焦味愈发浓烈,却让他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摸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敲击:“订单管理模块、生产监控模块、智能报价引擎......”当他抬头望向车间深处,流水线的灯光在眼前交织成数据洪流,而他们,即将成为驾驭这股洪流的人。
“我们真的能改变行业。
”舒燕不知何时又凑到他身边,声音里带着颤音,“就像我们当初在车库里说的那样。
” 李君浩笑了,这是创业以来最畅快的一次。
他收起手机,拍了拍舒燕的肩膀:“不是‘能’,是‘一定’。
”车间的热浪再次袭来,这次他却觉得浑身充满力量,那些在车库里熬过的夜、争论过的方案,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战场 八仙桌下的煤炉噼
他带着众人侧身穿过堆成小山的电路板半成品,指向正在飞速运转的贴片机,“看到没?这台机器24小时连轴转,现在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他抹了把脸上的油渍,指尖在皮肤上留下一道黑印,“但客户天天打电话催进度,沟通全靠人工,上个月就因为信息滞后丢了笔德国大单!” 吴真推了推防护眼镜,镜片上瞬间蒙上一层白雾:“这么多订单,人工记录根本忙不过来!”她低头避开头顶悬挂的运输轨道,“要是能把生产数据实时同步......” “所以说我们的机会来了!”梁经理提高音量,声音盖过机器的嗡鸣,“如果做个系统,实现订单实时追踪、产能智能调配,再加上自动报价......”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远处一台检测仪闪烁着红光,工人小跑着围过去调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舒燕早已掏出手机,镜头对准墙上密密麻麻的订单表,连拍数十张照片。
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加急单、标着“海外”字样的标签,在屏幕里不断放大。
“这些数据只要导入系统,”她突然转身抓住李君浩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对方皮肤,“再结合智能算法生成报价,客户在线就能下单!”她的眼睛亮得惊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能把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十倍!” 李君浩任由她拽着,目光却死死盯着传送带上的电路板。
细密如蛛网的线路在他眼中逐渐抽象成代码框架,贴片元件的焊接点化作数据库里的节点。
“还需要接入工厂的MES系统,”他喃喃自语,声音被机器声吞噬一半,“实时获取生产进度、原材料库存......”他突然甩开舒燕的手,快步走到操作台边,伸手触摸刚下线的电路板,温热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得设计分布式架构,不然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并发量。
” 梁经理挤到他身边,工装口袋里掉出半截皱巴巴的香烟:“我跟厂长聊过,只要系统能解决交付周期透明化的问题,他们愿意开放数据接口!”他用手肘撞了撞李君浩,“你小子得加把劲,别让咱们的‘智能大脑’成了摆设!” 这时,车间主任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安全帽下的头发湿成一缕缕:“梁哥,德国客户又催了!这批板子的Gerber文件......”他瞥见李君浩等人,声音戛然而止。
舒燕立刻凑上去,手机还保持着拍摄状态:“主任,你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跟客户确认订单?有没有试过线上系统?” 主任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哪有那条件?现在还是靠邮件来回确认,一个文件传错,整个生产都得重来。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们要搞个智能平台?要是真能成,我们厂第一个支持!” 吴真从包里掏出小本,快速记录:“具体痛点能再说详细点吗?比如生产排期、质量检测环节......”她的笔尖在纸面沙沙作响,混着机器的轰鸣,竟像是激昂的进行曲。
李君浩后退几步,靠在冰凉的钢架上。
焊锡的焦味愈发浓烈,却让他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摸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敲击:“订单管理模块、生产监控模块、智能报价引擎......”当他抬头望向车间深处,流水线的灯光在眼前交织成数据洪流,而他们,即将成为驾驭这股洪流的人。
“我们真的能改变行业。
”舒燕不知何时又凑到他身边,声音里带着颤音,“就像我们当初在车库里说的那样。
” 李君浩笑了,这是创业以来最畅快的一次。
他收起手机,拍了拍舒燕的肩膀:“不是‘能’,是‘一定’。
”车间的热浪再次袭来,这次他却觉得浑身充满力量,那些在车库里熬过的夜、争论过的方案,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战场 八仙桌下的煤炉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