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木牛流马图纸析,新野工坊试造忙

关灯
新野城西,原本略显空旷的军械坊,此刻被一种异样的紧张与兴奋所笼罩。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料、桐油、皮革以及金属碎屑混合的独特气味。

    巨大的工棚下,灯火通明,人影幢幢,锯木声、刨削声、敲打声、工匠们压低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奇特的“造物”交响曲。

    而这一切忙碌的核心,便是工棚中央那张巨大的、铺满了厚重牛皮图纸的长案,以及长案旁那个身着素色布袍、手持羽扇、神情专注得近乎虔诚的身影——诸葛亮。

     案上的图纸,正是他呕心沥血、反复推演绘制的“木牛流马”初版设计图。

    图纸线条繁复而精准,墨迹犹新,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尺寸、角度、部件名称以及各种奇特的符号。

    诸葛亮手中的羽扇此刻并非用来扇风,而是作为指点江山的工具,在一处处关键节点上轻轻划过。

     “诸位匠师请看,”诸葛亮的声音清朗而沉稳,清晰地穿透了工坊的嘈杂,吸引了所有工匠的注意。

    他修长的手指指向图纸中央一个核心部件的放大图,“此乃‘枢机’,形似牛脊,实为动源之核。

    双曲柄于此交汇,力自踏杆传入,经此转换,方能驱动前后四足联动。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几位技艺最精湛的老木匠和铁匠,确保他们理解了这核心原理。

    “关键在于这曲柄连杆的角度与长度,差之毫厘,则力不能顺达,步态必然僵涩。

    需用上好的硬木,榫卯务必严丝合缝,内嵌青铜轴套,以减其摩擦。

    ”他拿起案上一块用硬木切削出的曲柄连杆模型,手指灵活地转动着,模拟着力的传递路径。

     一位须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的老木匠,名唤鲁平,是刘备军中资历最老的匠作头领。

    他凑近图纸,眯着眼仔细端详那“枢机”结构,又拿起模型比划了几下,脸上先是困惑,继而露出恍然大悟的惊叹:“妙!妙啊!军师此设计,竟是将人腿蹬踏之力,如同真牛迈步般,传递至这木牛四‘足’!省力!省力之极!只是…这榫卯结构如此复杂,公差要求极高,稍有不慎,恐难运转自如。

    ” “鲁师傅慧眼。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指向图纸另一处,“此乃难点之一。

    故需精选纹理细密、不易变形的枣木或柞木,阴干三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