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木牛流马图纸析,新野工坊试造忙

关灯
者为佳。

    榫卯处,须以鱼鳔胶粘合,再辅以青铜‘蚂蟥钉’加固,确保万无一失。

    ”他随即又指向图纸上木牛腹部一个精巧的齿轮组,“再看此处,‘流马’之速变机关。

    此棘轮组,上坡时,力大而速缓,如牛负重;下坡或平路,则可切换此档,速增而力稍减,如马奔行。

    切换之柄,设于驭手手边,需灵活可靠。

    ” 铁匠头领王锤,一个双臂筋肉虬结的壮汉,盯着那复杂的棘轮和换挡拨叉,眉头紧锁:“军师,这棘轮齿牙细小,又要承受巨力,寻常生铁恐易崩碎。

    需用上好的镔铁反复锻打,淬火回火需拿捏得恰到好处,方能兼顾坚韧与耐磨。

    这…这难度不小啊!” “王师傅所言极是。

    ”诸葛亮神色凝重,“此乃核心受力件,关乎‘流马’能否持久。

    我已命人从南阳寻来少量精炼镔铁,专供此部件打造。

    淬火之法,我稍后与你详述‘油淬水冷’之诀窍。

    ”他随即又指向木牛背部,“货架设计,亦需巧思。

    此非固定,乃可拆卸之‘箱笼’,以活扣相连。

    装卸粮秣、军械,无需拆卸整个木牛,省时省力。

    且箱笼底部,需铺设韧性极佳的藤编软垫,内衬油布,防潮防震。

    ” 图纸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诸葛亮对效率、省力、适应地形的极致追求。

    他耐心地讲解着,从“牛首”的转向连杆如何联动前足,到“马尾”的平衡配重如何稳定下坡姿态,再到足底包裹的耐磨皮革如何增加抓地力。

    工匠们时而惊叹,时而沉思,时而提出疑问,诸葛亮均一一解答,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整个工坊,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课堂,而诸葛亮,便是那位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工艺的导师。

     讲解完毕,图纸被小心翼翼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发给不同的工匠小组。

    真正的试制开始了。

     工坊内顿时沸腾起来。

    锯木声更加急促,刨花如雪片般飞舞。

    鲁平亲自操刀,带着几个得意弟子,屏息凝神地切削、打磨那至关重要的“枢机”部件,汗水顺着他们专注的侧脸滑落,滴在光滑的木料上。

    王锤则守在小型的锻炉旁,赤膊上阵,亲自抡锤,叮叮当当地锻打着那些关键的青铜轴套和镔铁棘轮,火星四溅,映红了他严肃的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金属气息和木材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