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仁义之兵下村落,陈宫夜投刘备营

关灯
掉在地上。

     他慌忙去捡,却被对方抢先一步:"先生的策论,备已读过。

    "刘备弯腰拾起木简,指腹擦过"劝农桑者得爵"那行字,"写得好,只是......"他抬头笑,"先生一夜未食,先喝些粥?" 陈宫望着陶碗里浮着的枣子,突然想起茶棚里老汉的话。

     他喉头发紧,接过碗时指尖发颤:"使君待草民如此......" "先生不是草民。

    "刘备替他摆正案上的笔,"是备求了许久的贤才。

    " 晨雾里,招贤馆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陈宫捧着新研的墨站在阶前,看刘备的影子被阳光拉得老长,像株根系发达的树。

     他忽然明白,为何那些匠户、农夫愿意翻山越岭来临淄——这里的主君,会蹲下来替小兵系鞋带,会站在门外等一个素未谋面的文士醒来。

     此时的临淄城西,造纸坊的烟囱正飘起淡蓝的烟。

     林方捏着半干的纸页冲进军师府时,陈子元正在看各地送来的户籍册。

     "军师!"林方的声音带着哭腔,"您看!" 陈子元接过纸页。

     粗麻纤维交织成的薄片还有些毛边,却比竹简轻,比帛便宜。

     他指尖拂过"临淄匠户谱"几个墨字,忽然想起昨日在城头望见的人群——背着书箱的少年,挑着工具箱的匠人,他们怀里揣的,不正是这样的纸? "先别声张。

    "他把纸页放进铜匣,锁扣"咔嗒"一声,"去把张师傅请来,还有......"他望着窗外渐起的人声,"让招贤馆多备些笔墨。

    " 远处传来开城门的梆子声。

     陈宫的策论被风掀起一页,墨迹在晨光里发亮,像极了造纸坊那炉刚烧起的火。

     喜欢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