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昆虫时钟与千年兵械

关灯
寅时三刻,承天寺塔的古井在暴雨中泛着墨色涟漪。

    林姝玥蹲在井边,将一根麻绳垂入水中,每隔一尺系上片鹅毛:“前隋《考工记》载‘测深以羽,羽停知底’,现代...呃,古法里说,羽毛停滞处即是水深。

    ” 谢砚舟挑眉,接过麻绳末端:“若按《水经注》算,此井当与地下水脉相通,深度恐超十丈。

    ”他话音未落,第七片鹅毛突然停滞,麻绳绷直的弧度显示水下有剧烈暗流——这与现代流体力学中的“涡流效应”吻合。

     “井底有机关。

    ”林姝玥断定,取出父亲的断刀插入井壁缝隙——刀身与砖纹严丝合缝,井口瞬间响起齿轮转动声,水面浮现出螺旋状波纹,竟是前隋秘传的“龙吸水”机关。

     “屏住呼吸。

    ”谢砚舟拉住她的手,两人随水流坠入黑暗。

    下落过程中,林姝玥注意到井壁每隔三丈便有个凹洞,洞里嵌着夜明珠,照亮洞壁上的浮雕——正是前隋士兵押送九鼎的场景。

     “看这些士兵的甲胄,”她指着浮雕上的鳞片纹路,“采用‘山文甲’叠压法,与现代防弹衣的层压原理相通。

    ”谢砚舟点头,目光落在浮雕角落的持鼎人身上——那人虎口处有月牙形疤,与林姝玥的旧疤如出一辙。

     【回忆闪回:】 昨夜整理父亲遗物时,林姝玥在《洗冤集录》扉页发现血字:“鼎卫之后,必承其殇。

    ”字迹透纸背,最后一笔拖出的血痕呈螺旋状,竟与眼前的“龙吸水”机关纹路一致。

     坠入井底的瞬间,谢砚舟松开她的手,抢先落地卸力。

    林姝玥借夜明珠微光观察环境:井底呈圆形,中央有个三丈见方的水池,水面漂浮着具尸体,身着工部官服,腰间系着刻有“工”字的铜牌。

     “是真正的工部监工。

    ”谢砚舟皱眉,用剑鞘拨开尸体——死者后脑有钝器伤,伤口周围爬满蛆虫,虫体呈米白色,尚未化蛹。

     林姝玥取出骨尺丈量虫长:“蛆长1.2厘米,结合井底温度(约15℃),死亡时间应在72小时左右。

    ” 谢砚舟蹲下身,用银针探入死者咽喉:“胃内空虚,死前至少禁食一日。

    ”他忽然翻开死者眼皮,瞳孔已呈灰浊色,眼角有细小血点——是窒息所致。

     “先被击打昏迷,后投入水中溺毙。

    ”林姝玥总结,指尖触到死者指甲缝里的绿色纤维,“是藤蔓植物,与藤甲盟纹身的植物一致。

    ”她取出牛皮包中的玻璃瓶,将纤维放入酒精浸泡——纤维遇酒精膨胀,显露出植物导管结构,正是蜀地特有的“牵藤子”。

     谢砚舟忽然指向水池后方的石壁:“看那里。

    ”月光透过水面折射,在石壁上投出饕餮纹阴影,阴影中心有个凹槽,与三枚青铜钥匙的形状吻合。

     “看来这就是兵械库入口。

    ”林姝玥取出断刀、腹窍片和脑窍钉,却在触碰凹槽时顿住——石壁上隐约有层蜡状物,与现代法医实验室的防腐蜡极为相似。

     “小心,有毒。

    ”谢砚舟及时拉住她,用剑鞘刮下蜡样,在火折子上灼烧——蜡油遇热释放出白色烟雾,凝成霜状附着物,“是砒霜混着蜂蜡,前隋常用的防盗手段。

    ” 林姝玥点头,从工具包中取出炭粉撒在石壁上:“用‘炭粉显影法’取指纹。

    ”古代虽无指纹比对技术,但她曾在父亲的笔记中见过“墨粉验指”的记载,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这是...三枚不同的指纹。

    ”她指着炭粉附着的纹路,“其中两枚属于藤甲盟成员,还有一枚...纹路极浅,像是女子的。

    ” 谢砚舟眼神骤冷:“萧明远身边有个善使毒的女杀手,外号‘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