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研读经典 汲取智慧

关灯
在启蒙学堂的时光里,陈天佑对经典书籍的研读,犹如在知识的肥沃土壤中深深扎根,不断汲取着古人的智慧,让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在经典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那是个蝉鸣聒噪的午后,炽热的阳光透过学堂窗棂,在青砖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陈天佑第三次翻开《论语》,书页间夹着的枫叶书签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

    前日同窗李书墨在争辩“学而不思则罔”时,突然反问他:“若读书已觉疲惫,还要强逼自己思考吗?”这个问题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他连平日熟稔的字句都变得晦涩难懂。

     陈天佑的目光在书页上游移,却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

    他的思绪飘回了昨日的市集,那个卖糖画的老翁。

    老翁坐在街边,面前的小锅里糖浆翻滚,散发出诱人的甜香。

    只见他手腕轻轻翻转,勺子里的糖浆如金色的溪流,在冰凉的石板上勾勒出活灵活现的凤凰。

    那凤凰的羽翼仿佛随时都会扇动,带着甜蜜的梦飞向远方。

     “天佑,来与为师辩上一辩。

    ”夫子突然的召唤惊得他手一抖,书“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夫子将《论语》往案几上一搁,苍老的手指重重叩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字句上,目光如炬地问道:“前日你与书墨争论,可曾想过,若遇愚钝之人,又如何为师?”陈天佑望着夫子鬓角的白发,喉咙发紧,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他紧张地绞着衣角,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市集上的场景。

    突然,他眼睛一亮,鼓起勇气说道:“夫子,就像市井匠人,虽不通文墨,却有独门技艺。

    那卖糖画的老翁,仅凭一勺糖浆,就能创作出精美的图案。

    若我们放下成见,以谦逊之心去观察,便会发现处处皆有可学之处。

    ”夫子听后,抚须大笑,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让陈天佑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随着研读深入,陈天佑对《论语》的理解愈发深刻。

    学堂组织的辩论会上,气氛紧张而热烈。

    同窗们围绕着治学方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陈天佑静静地听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当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他站起身来,声音沉稳而有力:“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虽治学方法不同,但目的皆是追求知识。

    何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浇灭了大家心中的怒火,巧妙地化解了这场争论。

     在生活中,陈天佑也时刻践行着《论语》中的道理。

    一天,弟弟蹦蹦跳跳地跑进他的房间,不小心打翻了他珍爱的砚台。

    墨汁如黑色的洪水,瞬间溅满了刚写好的课业。

    陈天佑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拳头紧握,眼看着就要发火。

    但就在这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句话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然后蹲下身,耐心地教导弟弟